张居正与海瑞,该是万历朝初官员里,如今民间名声最大的两位。
虽然处境大不相同。
海瑞的有名,跟民间息息相关:海青天嘛,类似包青天、施青天(施世纶)嘛。
古代民间喜欢一个官,往往把他说成裁断奇才。比如把寇准说成审潘杨案的清官。包括狄仁杰探案,也是富含民间色彩。
张居正的民间传说,相形之下,就没那么热切了。
这也不奇怪:
民间传说里的好官,大多是一张脸谱:人民总爱把包拯、刘墉、寇准、狄仁杰这些名政治家,一律想像成名侦探柯南,断案如神。人民最爱听这些清官们判冤狱、审悬案,让老百姓拦轿喊冤。
除了破案之外,最好还是不畏皇亲国戚:包拯最著名的自然是铡美案,驸马陈世美都敢铡,多好!
——虽然历史上,包拯真正执掌开封府,也就一年多的时间,但就像机器猫和大雄永远在四年级、柯南永远是小孩似的,人民需要你当多久,你就当多久。
为什么人民爱清官呢?
古代官员们所做的,说简单点:构成集团,收取百姓纳税,提供公共服务。
孔夫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古代老百姓,最怕的是被苛捐杂税酷吏们坑骗,怕自己纳的捐税得不到实在的服务,最怕不公平。
所以,格外盼望一个天神降世的青天大老爷,可以替他们主持公道。
如果没有公道,就只能指望水泊梁山的好汉们,“替天行道”。
所以呀,中国古代,越是普通老百姓,越强调平等和清廉,因为怕被坑,怕被凭空剥夺掉什么。
但当然,实际上,没那么简单。
说回海瑞和张居正。
海瑞勤于政事,基层执行力不错。在淳安丈量土地平均徭役,在应天巡抚任上解决水患,改黄浦江河道,还间接制造了上海现有的地形。清退田地,百姓悦服。
他是个办实事的人才,个人操行品德也不错,而且对公平这件事上,简直有点执念:不惜劫富济贫,做了许多强制公平的事。
张居正的个人操行品德,按传统观念,就没那么完美了……但,他是宰相啊。
汉文帝时,曾经跟俩宰相提问钱粮之事,宰相之一周勃答不出,另一个宰相陈平说这事自有主持的人,问他们就好;汉文帝问:那宰相主持什么?
陈平说:宰相主臣,统领百官。
历史上各朝的制度,总是倾向越来越复杂的,而且越复杂,越是环环相扣。
像海瑞是方面之才,擅长办事,适合基层冲锋陷阵。
但顶上的那些勾当,就不是擅长办事就能解决的。
张居正的地位,除了本身的才华,也是一系列特殊因缘构成的。固然他本身才华盖代,但是:
——他在当右中允时,与高拱关系不错;实际上,张居正是少数在严嵩、徐阶和宦官之间还能活下去的人。
所以他能在嘉靖隆庆朝乱七八糟的破事里脱身,到万历初按了高拱,获得李太后的完全信任,开始裁夺大政。
后世都说张居正的举措,如考成法,如一条鞭法,用戚继光与李成梁,很好,好得很。
其实明朝初年就有京察,一条鞭法创制者是桂萼。
创制是一回事,推广执行是一回事。
张居正之卓越处,在于他把事儿办成了。而办成的前提是,他成为了1580年代,一个各方派系愿意妥协的人;而他又权谋独具,揽得了真正的权力,然后大尺度地执行他的治国方略。
这份际遇、权谋与沟通能力,海瑞就未必有了。
欧洲人总结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有过很有趣的评断:
如古希腊城邦几万公民时,人人都能参与。那时被推选的执政者要懂得做做公共福利、搞基础建设、调节赋税、为百姓谋福利,需要时也能上场打仗,亲自肉搏。
罗马最初不过一个城邦时,元老院的诸位也这样;但势力大了之后,就复杂了:
权斗、平衡各方势力、建立体系、施政、调整,那是另一个活了。
所以罗马后期的问题在于:
当元老院只统领一个城市及其周边殖民地事务时,一个平民被派去当保民官也能胜任,因为只需要基本的常识与品德即可。
但当罗马已经过于庞大过于复杂,要统辖一个帝国时,就没那么简单了。
随着体系的复杂化,原有的领导模式也必须为之更改,而不是单纯的来一两个刚直不阿执行能力强的方面人才,就可以改天换地的。
就像韩信说,刘邦不过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多多益善;但反过来又说,刘邦不擅将兵,而擅将将——统辖将领和统辖兵,不是一回事。
同理,海瑞和张居正,一个基层求公平的优秀官吏,与一个调控整个体系的首辅,必须秉持的做派,那也是全然不同。
所以虽然都是做官,但他俩从事的,简直已经是两个职业了。
理解了这个,再看历史上与现实中的许多矛盾,许多事大概会有不同的观感了吧?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