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是时候给“一次性筷子”正名了

是时候给“一次性筷子”正名了

timg

“我国每天消耗130万双一次性筷子,相当于砍伐42棵参天大树……”

学生年代的我N次从课堂上、媒体上听到类似上述“教化”,接下来的内容大概率是讲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而“一次性筷子毁坏森林”“不环保”,所以“要抵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几乎完全接受了这一理念,以至于刚读大学时,我宁可自己买双筷子,也不愿意拿饭堂的一次性筷子;我还自认为是比同学们思想进步的“环保人士”,“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直到某一年,我参加了一个校外活动,就餐期间意外地碰到了一位生产一次性筷子的老板。我瞬间正义感爆棚,大谈“一次性筷子毁坏森林”的“环保理论”,义正辞严地批评眼前那位“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环保”的“罪恶资本家”。

我“义愤填膺”,“资本家”倒是不慌不忙:

“小兄弟,你知道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有哪些吗?”

我正义凛然:“那当然是砍伐树木啊!”

“木材有很多用途,最起码可以做家具、做地板,这些都比一次性筷子值钱多了。要是照你说,砍一棵参天大树就是为了做一次性筷子,那经营木材、开加工厂的人不得赔死?”

我瞠目结舌。

“现在做一次性筷子大多用的是生长很快的竹子,或者木材加工的边角料,这谈不上破坏森林吧。”

可惜大理石地面没有缝,不然当时的我一定想瞬间钻下去——

不调查不了解就轻易人云亦云的人,活该被打脸。

那位老板倒没有继续糗我,只是追问了一句:“你不妨想想,是哪些人在反对一次性筷子?”

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会反对一次性筷子吗?

一个流水线车间里的工人会反对一次性筷子吗?

一个整天忙碌的货车司机会反对一次性筷子吗?

都不会。

在各种场合宣称反对一次性筷子的人,除了利益相关群体(比如传统筷子制造厂家),大概率是——有钱有闲的社会上层(特别是部分知识分子),以及部分被裹挟的大学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不需要用一次性筷子。在家、在朋友家当然不用,即使外出就餐、在饭堂用餐,那些机构也都有相对完备的消毒设施和程序。

他们可能忘记了:在中国广大乡村乃至城乡结合部,“消毒”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情——没有统一的餐具消毒中心,街边小店买不起专用消毒柜,即使是用温度较高的开水洗筷子也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

而廉价的一次性筷子完美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从源头上避免了病毒在不同人群之间的传递。恕我直言,一次性筷子的推广普及,为我国传染病防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不过这一方面的贡献没有多少人去研究、更没有媒体报道,未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已。

除此之外,一次性筷子还延伸了木材加工的产业链,让原本只能当垃圾处理的边角料有了新的用途;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竹木之类种植,一大批人从中获益,算得上是“利国利民”。

除了“环保”,反对一次性筷子的群体还有两大“法宝”,即“不安全”和“浪费”。

所谓“不安全”,是指一些不法厂家采用非法加工手段和不合格原料,生产出的一次性筷子可能危害用户。但这是产品质量问题,而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不合格的手机还能爆炸伤人呢,你总不能说手机都“不安全”吧?

至于“浪费”,时下一次性筷子回收再利用的确不尽人意,但这主要是源于垃圾分类没到位、回收再利用的成本过高。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日本,一次性筷子回收后用于造纸等已经较为普遍,这进一步证明了一次性筷子本身不存在“浪费”问题。

综上所述,是时候给“一次性筷子”正名了——只要有序发展,一次性筷子不仅不会危及环保,反而还能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延伸产业链,其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更是做出了突出贡献;全社会不仅不应该反对,反而应该大力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引导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526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