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如果我穿越到唐朝,提前发布李白的诗,他还会出名吗?

123

作者 / 瞻云

你可以幻想和李白双峰并立,但真实情况,你却可能会很悲惨。

名声亦如沙,随风轻逝去。

场景一:

题主以现在的身份直接穿越过去了,穿越在公元 717 年(一般认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目前能确定的李白最早的一首诗,大约写于 18 岁,即公约 718 年,题主提前一年过去)。

题主悲催地发现,古今语言不同,自己无法和唐人交流,繁体字也似通非通,无论自己写什么,反而被当成装神弄鬼的胡客。

但关键是,题主是没有谱牒的黑户,在户籍管理严格的唐朝,如果像李白老爹李客那样用钱,在绵州弄个附籍也是可以的。

但题主连士农工商任何身份都不能证明,甚至连胡客过关验证身份的鱼符都没有。

题主不得不依附当地的地主,弄些古人眼里的奇技淫巧,生存还是有可能的。

但题主,几乎哪里都去不了。

唐朝山野野兽横行,没有现代交通网络,没有网络定位,题主哪里也去不了,大概率只有卖身为奴。

掌握语言,融入唐朝社会后,你尝试写出李白的诗作,要么被人取笑撕掉,要么被你的主人,拿去欺世盗名。

而古人的作品,除了后半身专门结集,或者后人整理平生的作品,不存在所谓的单篇发表。写出的作品,是直接酬唱、交流的,声名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的。和现在的作家写出作品,不交流,单纯拿发表是完全不同的。

于是题主与李白没有任何的交际,草草了结一生。

场景二:

经历一次失败之后,题主决定魂穿了。

在公元 717 年,题主决定写《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要让诗真实,装模作样访一下戴天山的道士,还是有必要的。

但题主悲催的发现,戴天山具体在哪里他都找不到,因为戴天山指向不明。历来不少研究者认为是大匡山,但郭沫若认为是青城山。

而戴天山的道士,究竟是什么人也是未知的。

最终,题主只能硬着头皮写下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然后广泛散播。

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又写了《上李邕》《峨眉山月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玉真仙人词》《安州应城玉女汤作》《酬崔五郎中》《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赠裴十四》《赠新平少年》《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元丹丘歌》《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

虽然历史上记录了李白的行踪,但根本没有详细的时间。虽然题主想要追寻李白,但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有见到。更因为身份的差异,也并没有触及李白的关系网。

不过,提前李白一年发表今天熟知的诗作,基本上做到了。

然而,题主声名将起之时,突然被抓了,判以“欺世盗名”罪。

李邕、孟浩然、玉真公主、崔宗之、元丹丘,以及无数与李白有交际、酬唱的文人墨客,联宗兄弟,甚至坑了李白的张垍,都是证人。

题主的一生,又这样草草结束了。

场景三:

题主深而思之,看来仅仅魂穿还不行,必须详细了解李白一生所有的细节。

题主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就开挂了,脑子里直接获取了李白一生的所有记忆,而且是完全版。

于是,题主提前一年的翻刻版的李白,正式诞生了。

从小到 15 岁时,题主写了很多当今见不到的李白少年作品,心中很爽,甚至觉得自己就是李白。

但 15 岁,明显的岔子就开始出现了。

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在 15 岁的时候,李白就遍仿蜀中的名流。这依仗的不仅仅是李白的才华,必然有父亲李客的关系。虽然题主提前用李白的作品去开门路,有一些效果,但远远没有达到李白那样的效果。

而且一些需要临场应变的吟诗作赋,题主弄得很糟糕,于是题主和李白渐渐拉开了差距。

到 18 岁的时候,题主还是硬着头皮,去戴天山访了道士,写下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还算顺利。

题主发现随后的一年多,李白在蜀中奇士赵蕤那里学习,于是提前一年去找赵蕤,结果被赵蕤赶下了长平山。

到了 20 岁,题主想要提前李白一年,去找苏颋拜谒。结果悲催的发现,宰相苏颋要再等一年,才会被贬到益州当长史,现在去成都是遇不到他的。

随后题主发现,李白大量的诗作都是人情往来,在不对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写下那样的诗。

完全不同的关系网,即便有记忆,也没用啊!

为了避免“欺世盗名”再次发生,题主最终不得不,推到重新来过。

场景四:

这一次,题主穿越成了李白最好的兄弟之一,或许题主就是魂穿吴指南,而且要活过李白仗剑去国的那一年。

从小题主和李白同步游玩,一直和他在一起,而且要抢先他一步写下诗作。

你是这样计划的:

和李白一起登上戴天山的时候,李白写下“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时,你立马吟出: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当李白在李邕那里受气,李白正想要写诗,你立即喊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和孟浩然一起辞别的时候,你率先写出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你或许觉得诗仙,恐怕是要崩溃了,甚至想要拿剑杀人。

然而现实却会是这样的:

因为蝴蝶效应(混沌理论)的原因,题主参与了李白的生活,虽然李白的整体才华和性格变化不大,但在一些细节上,已经和原来不同。

当题主约李白访戴天山道士的时候,题主写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并不见得就一定会觉得题主写了自己想写的东西,反而可能心中构思的是另外一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但可能会觉得题主,和自己心气相通。

但很快,题主就发现,很快自己就和李白出现了岔路。

由于自己参与了李白的人生,后来李白交友了孟浩然、王昌龄、崔宗之、元丹丘……发生各种酬唱,后来的事情随着变数的累加,越来越和你所了解的李白原来的生平不同。

最后,题主悲催的发现,后面的时间线越来越对不上了。

例如,原来的时间线,李白在江夏送孟浩然。现在的这个时间线,李白竟然跟着孟浩然一起去了广陵(扬州)。那么,你是继续跟着李白和孟浩然,还是离开,写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渐渐的,对上的时间线越来越少。

题主最终发现,原来时空的名作,诸如《蜀道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等很多旷世之作,都不可能再出现了。因为创作那些诗作的背景,完全没有了。

不过最后,题主还是抠出了一些没有明显时间背景的作品。但由于题主的交际圈和李白完全不同,在没有网络的唐朝,题主的诗作很快失传。

当然,题主一直跟着李白混,在安史之乱,大概率会被杀头。李白没有被杀头,是因为他是李白,而你什么都不是。

题主最终获得了类似于魏颢的名声,在历史上还算留下了一丝印记。

当然,明清的时候题主还有一定的可能性翻身,成为豪放版的张若虚。

而那个时空的李白,虽然《蜀道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都不在了,但却会出现其它的绝品。当是我们这个时空的人,从来没有见过的诗仙之旷世大作。

无数人想做李白,但却没有人能做李白。


任何一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

写出一篇诗文的随机性也极强。

例如,我写下这篇回答,是因为我对李白的热爱,然后恰好昨晚看到有人邀请我。

看到已经有 500 回答,我犹豫是否再写一篇。

但早上起床后,我最终还是决定写了这篇回答。

这个还仅仅只是短期的时间线,长期的时间线,则还有我最初为什么加入知乎。

积累到现在,我回答的领域和回答的习惯,都会决定是否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以及我是否愿意回答。

总之,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造成这一篇回答从来不会出现。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老板交给你一个文案,你准备构思去写。然后你突然发现,你买的股票大跌了。那么,前后两种情况下,你写出来的文案是一样的吗?

可以想象一下,古代各个时代诗人画家的旷世名作,少了任何一个动机,有任何情绪上的其它因素的影响,那些作品都可能完全不同,甚至不复存在。

来源:知乎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