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年薪三十万让驻扎非洲,值得吗?

截屏2020-09-09 下午4.09.35

作者:竹杖芒鞋轻胜马

2016年秋季,中铁某局来校开宣讲会,彼时我大三,学院里颇有威望的党委书记一声吆喝,把我们这些所谓的王牌专业学生都带到了大礼堂。

年薪三十四万,这是书记在群里跟我们讲的。

一帮毛头小伙,一个月生活费一两千,现在你告诉他这有一份工作,去了就年薪三四十万?月薪三万?那不就是日薪一千?

成绩不错、形象不错、英语能力不错,很顺利就签了约,所谓的校企联培。

此后的大四学期,所谓的国际商务谈判、FIDIC合同、国际礼仪等一系列高大上的课程,把我从苦逼的铅笔板子A1纸中拯救了出来。大概以后是西装革履,在会议室与人高谈阔论,为国家争项目的形象吧。

2017年毕业,到了公司总部后,先是安排宿舍,然后摸底考试,考察大四阶段所学企业课程的情况。由于基础好,进了前列,属于基本工资上涨的部分人。

新员工座谈会上,发现本届入职的不仅仅有我这样国际班的学生,还有一些普通校招进来的,彼时还有一丝丝优越感,毕竟跟普通本科、甚至二本相比也算小有优势。

户外拓展,自告奋勇当了团队队长。因为队员失误,当众在碎石地面上做俯卧撑受惩罚时,我感觉自己得到了升华。一种责任与担当的感觉。

新工作的开始,莫名其妙地顺利。

在选工作地点的时候,回忆起之前领导们分享的前辈故事,大多在完整跟了一个项目之后,能力快速提高,职位提升,工资上升。

因此,我选了非洲。当时备选的国家很多,基本上是非洲国家为主、其次是东南亚,还有新加坡、欧洲和大洋洲的国家。其中不乏发达国家,但在发达国家的项目,属于企业合作,中铁公司的话语权较低,与借调过去类似。

9月份,广州出发,18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航班并不一定都是美妙的。

抵达肯尼亚首都时,感觉并不荒凉,首都建设得还算不错,自然与现代化并行,回首都驻地的路上,有黑人小贩在路边拦车贩卖东西。

新奇、刺激,这是非洲在我的第一印象。

我的工作地点并不在首都,而是在肯尼亚这个小国家的边境,翻过一座山就能看到另一个国家的人。偶尔也有索马里的流浪人惊鸿一现。

从首都出发,前往工作地的需要借助飞机,是老式的螺旋桨飞机。乘客二三十个人,剧烈的超重失重感,让我以为自己是在坐过山车。

落地后扑面而来的是黄沙与炽热,没错,我的工作地是在沙漠里。

彼时的营地还没建设完成,光秃秃的活动板房,里面临时搬来几张木床,扔上床垫,罩个蚊帐,就是一张床了。

非洲的疟疾很严重,出国前单位已经安排去接种了一系列疫苗。

我负责采购和机械设备维护,每天带着黑人司机开车出去小镇上,跟不同商店的老板聊天,预定材料,大到圆木,小到排水弯头甚至螺钉,英语是有着严重地方特色的语言。我所需的中国英语,在此地几乎发挥不了用处,我们回归了最原始的看图说话。手机上搜索出相关的物品,照片给马达姆看一看,她就知道我要什么了。通过这种方式,我不断积累当地特色的新词汇。

其他的小伙伴,有的负责监守非洲工人工作,有的负责做实验,有的待在办公室,有的去看场地。

工地的人员组成是什么样子呢?

项目经理,三十多岁的年纪,在中铁待了十年做到这个位置。酒席间唏嘘,当年同一批来的,如今只剩他一个还在这个行业。

早一两年来的学长,当了所谓的项目上的部长,不过没啥意义,毕竟就这么几个人,谁管谁呢,都得干活。

我们这批新人,五六个的样子。所谓的嫡系国际班新人,与普通的校招新人,还有社招的技术工人。

以上大体就是团队组成。

待遇方面,第一年实习期,加上各种节日福利,年薪十万左右。两三年后的待遇,大概能达到年薪十五万。项目经理和总工这些项目上的高层,工资也不高年薪20万左右,但他们主要拿的是项目分红。一个项目结束后,能按照项目金额拿一大笔钱,项目经理是湖南人,已经在长沙买了三套房。

项目上的苦闷之处在于,你转圈儿只能见到这么些中国人。有的人你脾气相投,有的人你合不来。合不来的话最痛苦,因为只有这些人,转圈儿地见,见一次痛苦一次。

用老胡的话说,天天都让你怀疑人生。

记得刚回国,过了海关,踏到中国土地上的一刻格外兴奋。放眼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那是一种溢于言表的情感。

项目上说差钱也差,说不差钱也不差,差钱是因为时常拖着供货商的货款,工资得看情况,不同的工作情况不一样,有的按时发,有的拖个一两年。不差钱的地方在于,领导经常能组织聚会,当地的barbecue,但食物味道就是一言难尽了。此外,工地上的人,不喝酒几乎是不可能的。跟前辈你喝不喝?跟领导你喝不喝?别人都去挨个敬了一圈,你纹丝不动稳如泰山?小伙子,还想不想进步了。

白驹过隙,如今是三年后。同一期的小伙伴们大都不在项目上待着了。

老胡跟我同一个项目,同一批入职,关系也不错。他从项目上回到了国内机关总部,做了人事工作,我觉得挺好,待遇不错,相对清闲,机关的小姐姐们质量也很高,哈哈哈。希望老胡有所成就。

同期的还有一个校友,但我和他处不来,气场不和。他比我成熟,或者是世故,懂得逢迎领导给领导面子,而我那时刚毕业显得稚气,放不下面子,拘谨而高冷,可能在别人眼里,那时就是傻子。这个校友似乎也辞职了。再精明的人,也囿于年龄与阅历,更是敌不过大势与命运。

同期的这个朋友,喜欢诗朗诵,自我介绍时一首朗诵震惊全场,文艺青年的感觉。前一段时间找我约稿,那时了解到他也辞了职,回国内房地产行业工作,发展也不错。工作爱情双丰收。

项目上有几个专科的小朋友,好像毕业证都还没拿到。如今只剩一个小朋友,至今还留在那里,我十分敬佩。

项目上的老王,跟我也是同期的,他是硕士毕业,胖胖的很和蔼,国内培训时经常组局楼台上抽烟喝酒侃大山。他已经结婚了,有娇妻,为什么来了海外呢,大概率还是为了钱。

来非洲工作的人,都是为了生活,哪怕有什么少年人有建设祖国投身一带一路的梦想,也会很快被非洲的风沙与炎热无情消蚀。这样的少年人最是留不下。留下的,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活真相,愿意拿自由和青春去换钱的人。

另外,非洲的待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之所以在非洲能攒下钱,是因为没有消费、没有支出(赌博这些另算)。而在国内,你哪怕月薪过万,各类支出就得占了一半,而在非洲,一万月薪就是全攒下来了。整体而言,三十万的待遇,并拿不到,少数特别好的单位除外,我并没有这方面了解。

如果有出国工作的打算或想了解相关事情,可以找老胡。他目前还在这个领域,而我则是浅尝辄止,早已退出。

非洲适合什么样的人?

十分缺钱并且能沉得住、有毅力的人。

但话说回来,但凡沉得住,扎根国内哪个行业,用上几年 ,月薪上万感觉都不是难事。如果你缺急钱,去非洲是能快速攒钱的途径,但也没那么多。

去往非洲的航班年年起航,一茬又一茬,不能说是韭菜,只能说是体验人生。大多数人都留不下来。

正如项目经理感叹的,工作十年,当初的朋友如今留下的只剩他一个。他终于做到了项目经理,但也没办法回国,只能把老婆接来在营地暂住。

他也许是人生赢家吧,或许。

只有他自己心里把得住得失。

工程行业的苦在于,你一旦投身进去,可能都没办法再跳出来了。

所谓的,男怕入错行,在这一行尤为明显。海外施工五年,你回国后如无人脉资源,再做普通的施工,薪资落差你能接受得了吗?并且回国施工,也改变不了施工人长年奔波的局面,敢谈恋爱吗。

海外十年,二十到三十,攒上一两百万,回到老家三四线城市,开个小店,凑活过日,大概是最平凡而珍贵的结局吧。

但抗风险能力极差,稍有大病大灾,可能还得背上行囊再赴非洲。

最后,那青春换快钱,你真正要清楚的是,20多岁的三年,与30多岁的三年,意义大不相同。

三思而后行,愿大家永不后悔。

早晨刚到公司的随笔回答,没想到会受到如此多朋友的关注。上述经历分享并不完整,略去了许多细枝末节,更多地是重温了一遍这段经历的心路历程。有的朋友觉得矫情,有的朋友觉得感同身受。经历不同,视角不同。此刻的我也从这段经历中有所成长。昔日的孟浪与矫情,还望海涵。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很多,如果是有志非洲的朋友。建议多读一些,每个回答都是答主自身的个人经历,仅供参考。公司不同,项目不同,所去的时机不同,对个人而言均是毫厘与千里的关系。

来源:知乎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