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羚玮
编辑|斯问
去年 8 月,Costco 中国大陆首家门店落户上海。伴随着 1499 元一瓶的飞天茅台,一夜之间,大家都知道了 “仓储式会员制超市” 这个名词。
作为 Costco 的中国信徒,名创优品的叶国富曾经说它 “读懂了人性的本质,抓住了零售的本质”。无数公共媒体和自媒体从会员制、供应链、选品、定价等角度将 Costco 分析了个遍。
也有人从这个 “最便宜” 的卖场读到了一串零售密码。Costco 开业之后,盒马 CEO 侯毅带着团队连续几天全场调研。两个月后,他们决定开始定制自有品牌。13 个月,盒马就宣布将在 10 月 1 日开出自己的会员店。
上海已经集齐两大会员店巨头 ——Costco 接下来还打算在浦东康桥开一家新店,而更早进入上海的山姆,已经分别在青浦和浦东北蔡拥有两家店,并计划在自贸区外高桥新发展园区开出第三家店。
9 月 28 日,离盒马 X 会员店正式开业还有 3 天,盒马 APP 上已经有了宣传图,放出的爆款也是 1499 元一瓶的茅台。侯毅直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我们希望,今天与 Costco、山姆正面交锋。”
Costco 是极致低价的前辈,盒马作为挑战者,光凭一个 “中国人自己的会员店” 的头衔,并不对消费者拥有足够的吸引力。一个出生仅 4 年的零售新手,如何挑战做了 37 年的国际巨头?
另一个问题在于,Costco 们崛起和成长的背后,是北美中产家庭数十年不变的稳定生活和审美趣味,但在消费品不断推新、生活方式瞬变的中国,这套模式是否依旧行之有效?
尽管 Costco 提供了人人都爱的低价,但它自从进入中国大陆后,一直被人唱衰:
有辆车才能购物的硬核购物模式,和越来越快的同城零售相比,优势寥寥;
一线城市越来越小的年轻家庭,以及追求 “鲜” 的上海人,并不喜欢囤一次够吃一星期的包装食品。
盒马号称要做的是一家新零售会员店。它在过去 4 年多时间里成了新零售标杆,新零售能在会员店的土壤上长出花来吗?我们去探访了位于上海浦东区森兰商都的盒马 X 会员店,也探访了 Costco 闵行店,希望能从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中找到答案。
集齐几大会员店的上海
如果从上海公认的城市中心人民广场出发,到 27 公里之外的 Costco 要花 33 分钟,盒马 X 会员店要略近一些,但也在 20 公里之外。
同样远离市中心,两座卖场还是不太一样。Costco 附近没有公共交通,到那里只能开车。盒马 X 会员店,出门就是 6 号线洲海路站。对那些没有车,又想体验一下会员店的消费者来说,盒马更友好一些。
相比附近 2 公里内都没有居民区的 Costco,盒马周边的基础设施更完善,过街是高档居民小区,附近也有几座新开业不久,处在招商期的商场,对面还有家永辉超市。
Costco 像它在美国老家一样,在上海西郊拿地自建了一个方盒子。而盒马用了更轻的方式,租用了位于上海东北郊一座现成的商场,森兰商都。
只要路过,就很难忽视这里的盒马元素。商场外立面的主色调几乎都被盒马的深蓝色占据,广场放了一只巨大的充气盒马,多块指示牌告诉你:地下一层就是盒马。占地 18000 平方米的盒马会员店,比 14000 平方米的 Costco 闵行店稍大。
“这么大的场子很难找”,盒马商品采销全国总经理赵家钰说。但盒马会员店从选址到最后落成,在政府的推动下也只花了 4 个月。
此前,Costco 亚洲区总裁张嗣汉曾经解释过首家门店落户上海的原因 ——Costco 在天猫运营了 5 年,消费者集中在华东,上海消费者最多,其中闵行、浦东订单数量相当。
对进军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来说,上海的确是座爱凑热闹买买买的城市。对盒马来说,将大本营放在上海有政策方面的考虑。
除了去年深圳开出的盒马里,盒马所有业态的尝试都是在上海率先推出,成熟后向全国复制。2016 年,盒马首店诞生于浦东金桥。上海试行 “两证合一”,给融合了多种模式的盒马开了条绿色通道;2019 年,早餐业态盒小马试运营,上海又一次对创新的餐饮模式放行。
几家商业巨头们聚集上海,背后是对一座城市营商环境和消费力的认可。
极致性价比
在盒马,我们找到了 3.29 元一瓶的依云水,49.8 元 4 升左右的椰子水,99 元一瓶的黑皮诺红葡萄酒,售价都在市场价的一半甚至 30%。
这样的折扣,过去很少在国内商超中见到。侯毅曾说过中国零售业的问题,其中一项在于国内零售企业没有沃尔玛、Costco 这样的全球供应链。
经营了 37 年,Costco 既有遍布全球的 782 家门店,也有遍布全球的供应商。它从不同产地直采,向品牌定制专有的包装,或贴上自有品牌 Kirkland 的标签。
这种减少中间环节,压低成本的模式,已经成为零售业无出其右的样本。
现在,盒马 X 会员店也在用相同的模式。
店内中心区,摆放了两排近 10 米长的坚果。混合坚果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产区,越南的腰果、美国的巴旦木和开心果、澳洲的夏威夷果分别从各个产地直飞到国内,再包装上架。
盒马的地址距离外高桥上海保税区仅 3 公里。X 会员店近 10% 的商品是盒马直采,从国外工厂直达外上海保税区,省去了中间批发商、贸易商和进口商的环节,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和采购成本。但目前,国外直采的比例只占 10%。
像坚果的包装一样,店内不少商品外包装都标着 “盒马 MAX”,底下是一行小字:更大、更多、更好。这是盒马 X 会员店的自有品牌,占比超过 20%。
店内更多商品来自此前盒马已经建起的供应链。盒马买手们在国内各个城、镇、村采购的商品,以及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的果蔬生鲜、猪牛羊肉,构成了店内超过 50% 的专供商品。
会员
Costco 目前在全球拥有 9900 万会员。而山姆耕耘中国大陆 20 年,拥有 300 万会员。
会员的沉淀需要搭上运营和时间。但从盒马 X 会员的增长曲线和权益来看,它的数量很快就会超过前辈们。
2018 年之后,盒马开始在上海率先试水 “盒马 X 会员” 计划,并在 2019 年推向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在目前开通 X 会员体系的 8 个城市,上海 X 会员数量将近 50 万。这也是 X 会员店瞄准的人群 —— 他们粘度高,平均每个月在盒马上下单 9 次。
一年 258 元的盒马 X 会员费,除了能在盒马店铺享受到店领蔬菜,肉禽蛋奶券、换购等权益,也可以直接进会员店消费。对比之下,299 元一年的 Costco 会员要更贵,而且使用范围有限 —— 事实上,不少人办会员贵且麻烦,还专门衍生出了 Costco 代购这样的业务。
“我们的会员体系跟传统零售的会员体系的最大不同,其实我们是我们的整个会员生态”,赵家钰说。
线上线下一体化
第一次逛 Costco 的人,或许会惊叹于它巨型购物车的尺寸。巨大购物车的用意很明显:大分量的商品只有大车才能装下;大车能让你买得更多。
而盒马 X 会员店的购物车只有普通超市购物车那么大,似乎没打算让人在超市里多买。猜测这是因为,在盒马,大型购物车没有那么必要。
盒马做的依旧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意。
“线上线下一体化”,这个词已经变成商超们的标配,各家超市都在谋求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时,Costco 的确显得另类。
“不做电商的 Costco,在中国还有机会吗?” 它是很多人唱衰 Costco 中国之路的原因。但我们并不清楚这是它的执著,还是只是没来得及将电商业务拓展到中国。
Costco 在美国做了一个自有 APP,对门店周边 20 分钟驾驶范围内的居民提供当日达服务。在其 2019 年财报中,Costco 计划于 2020 年将电商业务拓展到澳洲和日本。
相比之下,盒马 X 会员店在越送越远:扩大了 3 公里范围内、1 小时达的配送范围,覆盖浦东区距门店约 20 公里,杨浦区距门店约 15 公里的范围,半日达。
盒马正在走出 3 公里。事实上,盒马今年 5 月在天猫上开旗舰店,也是为了走出盒区房,覆盖更多用户。
虽然看起来只是履约方式和送达范围的变化,但对于一家主营生鲜的店铺来说,最大敌人是距离和时间。
盒马天猫店虽然也主打生鲜,但对品类结构做了大量调整 —— 线上只能卖更容易运输的时令水果、蔬菜和粮油米面等,没法卖绿叶菜,更不会上架活鲜。
而盒马 X 会员店,升级了配送车和配送箱,还同时采用了两种配送模式:一种是冷藏汽车直接到家,一种是由会员店送到用户附近的门店,再由配送员配送。
盒马能更懂中国人吗?
沃尔玛 20000 个 SKU,Costco 不到 4000 个 SKU。后者做的显然不是大而全的生意,而是各个品类中瞄准了中产家庭们的生活需求,精选了品牌。
相比之下,盒马的 SKU 更少,仅有 1500 个。Costco 拥有的轮胎、眼镜、书籍等品类,都没有出现在盒马会员店中。它依旧以食品为主,还有部分家庭清洁用品和个人洗护用品。
更广谱的品类,代表着拿下选品和供应链的难度,盒马很难在几年内追平一个深耕多年的选手。但对中国市场不那么熟悉的 Costco,为它释放了一些窗口。
对一家跨国企业来说,本地化是件难事。Costco 的财报就将” 错误估计消费者需求 “列为几大经营风险之一,因此它会在门店内不断试错。
如果你是 Costco 的长期观察者,就会发现它在不断调整货架上的商品,撤走那些国人们不太感冒的品类,换上更有吸引力的本土品牌。
「电商在线」在探访 Costco 的过程中,发现它在过去一年中,做出过不少本地化的尝试:夏天卖东魁刘杨梅和桂味荔枝,中秋前夕则摆出了阳澄湖大闸蟹和台湾凤梨酥。在冷藏室的货架上,也会放上些菌子季节的” 爆款 “野生松茸。
(探访 Costco 时看到的细节)
这种经营调整花去了 Costco 不少时间。
而向来自诩 “更懂中国人的胃” 的盒马,将品类做得更细致,也在一些细微的地方迎合了上海人的心理。总结起来,是本地化、小包装和引领生活方式 3 个关键词。
Costco 的明星产品是可颂和烤鸡,盒马也有。但大闸蟹鲜肉月饼、蝴蝶酥、笋丁烧麦这种非常” 上海 “的吃食,也只有盒马才能找到。
Costco 内的帝王蟹和波士顿龙虾已经被封装好,按照统一价格出售。消费者不需要称斤,可以直接放进购物车里,省掉了几步购买流程,超市也能减少人力成本。
(探访 Costco 时看到的细节)
但在盒马的海鲜区里,依旧延续了之前的” 活鲜文化 “,在水产箱里养着帝王蟹和龙虾。
除了已经在运营活鲜的能力上沉淀下来一套方法论,赵家钰解释,这是因为” 中国人爱讲菜场文化,其实大家都喜欢买新鲜的东西。盒马在服务消费者的时候,希望我们的门店是能够最懂中国消费者的,能够最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味觉。“
尽管和 Costco 一样,盒马也用了大包装,但它的大包装里,都有独立分装的小包。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独居青年和小家庭的趋势越发明显。不少逛过 Costco 的消费者,空手进出,就是因为尽管大包装便宜,但也容易因为小家庭消耗不了,造成浪费。
盒马会员店还没有正式营业,不少有机生鲜都未上架。但你会发现整个会员店中,“有机” 商品占据的比例依旧不小。
在门店其他地方,你也会发现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萌芽。原来的家庭清洁用品,大多会在洗衣粉上进行创新,开发出洗衣粉、洗衣液或洗衣凝珠等产品。但是当更多人住进高档住宅,用上烘干机以后,盒马推出了烘干机的香片。
“盒马做的不是 SKU 的宽度,而是一种深度”,赵家钰这么解释。
同一赛道的选手,对一座城市消费市场的解读,难免会被拎出来比较。
侯毅在此前的一次公开讲话中说,” 未来一两年里,盒马商品至少 50% 是外面买不到的。“
但实际上,如今的零售行业中,已经很难出现真正稀缺的商品了。供应链是 Costco 成功的秘诀,打磨也需要时间。但是,当零售商们越过了时间的门槛,一件商品就容易变得” 你有我也有 “。
真正稀缺的,其实还是满足本地消费者需求的商品。
来源:电商在线 微信号:dianshang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