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如何评价 Chrome 浏览器在国外市场几乎恐怖的垄断?

如何评价 Chrome 浏览器在国外市场几乎恐怖的垄断?

timg

作者:司马懿

今年的最新数据,全球桌面浏览器市场,Google Chrome 的占比高达 69.81%,接近七成,意味着每 10 名电脑用户就有 7 名使用 Google Chrome。

这种恐怖的「垄断」,其实并不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

Chromium 的开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达到合谋的方式,能迅速地成就一个「虚拟的寡头」乃至于造成事实上的垄断。

开源本质上是一个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承诺,承诺「我不会偷窃你的劳动成果反过来对你收费,你也不会拿我的劳动成果反过来对我收费」,这其实极大的增加了开发者之间的互信——因为谁都不希望被搭便车,谁都不希望自己二次开发的产品,被自己上游产品卡住脖子收费。

如果 Google 的 Chromium 是闭源的,那么需要在 Chromium 基础上做二次开发的小公司就会考虑供应链稳定性的问题,担心 Google 以后会提价,担心 Google 会废弃掉 Chromium 这个项目……这些都会减少小公司二次开发的动机,而这种动机的减弱,就会给其他的上游厂商,比如 IE 和 Firefox 带来机会。

这样的话,一个闭源的 Chromium,大约就是一个 Oracle 数据库——虽然强大,但是也不是说其他的竞争对手就没有机会了。

但是 Chromium 是开源的,这个承诺极大的增加了其他开发者和厂商对 Chromium 的信心,更加愿意在 Chromium 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而这本身也是为 Chromium 做出贡献。于是 Chromium 就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优秀了,成为了事实上的浏览器的标准。

抽象的说,这就相当于 Google 牵头,让全世界的相关开发者和小浏览器的开发厂商围绕 Chromium 形成了一个垄断的卡特尔联盟。联盟内部,大家在开源协议的基础上互通有无,不断的改进 Chromium——不通过开源协议,商业公司之间是很难形成这种坦诚互信的联盟的,因为总担心自己的贡献被其他人拿去卖钱。而这种力量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连微软都甘拜下风。

而与此同时,Google 自己又是一个商业公司,在优秀的 Chromium 的基础上,通过商业化的开发创造出来闭源的 Chrome。这是一个教科书般的经典组合——基础组件用开源,群策群力;具体的优化和上层建筑用闭源,精心打磨。

和微软的老 Edge 相比,Google 胜在 Chromium 联盟;和 Firefox 相比,Google 胜在商业化运作。

现在微软似乎反应过来了,新 Edge 也在 Chromium 的基础上开发,这是一条退而求其次的道路——一方面共享了 Chromium 的基础,消解了 Google 的优势,有希望通过 Windows 的捆绑翻盘;但是另一方面 Chromium 本身是 Google 主导的,就算是 Edge 的市场份额扩大个几倍,在 Chromium 的标准和方向依然被 Google 把持的情况下,微软也很难说就是胜利者。

开源更容易催生出垄断,这听起来是个悖论,但是开源协议的激励就是让企业更容易合谋。

经济规律短期内可以屈从于集体意志,但是长期来说一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开源运动之初,那一批大声疾呼开源的理想主义者们所想的,是削弱商业公司的市场力量,创造一个更开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代码世界,但是规则提出来了,规则里面蕴涵的激励如果方向出了偏差,早晚会事与愿违。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689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