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安徽富豪“史玉柱们”的商战江湖

安徽富豪“史玉柱们”的商战江湖

作者丨大唐守捉使

来源丨守捉使(ID:dtszs2020)

01

1 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面色饥黄的农民凑在一间破旧的茅屋内紧张地在一张契约上按下血红的指印:哪怕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一年后,小岗村粮食大丰收,当年产量便相当于以往五年的总和。

消息传到时任省委书记万里的耳朵里,他不仅力挺,而且主动向中央举荐。

1980年,中央发布75文件号文件推行大包干,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

正是这一年,18岁的史玉柱以怀远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父亲是县公安局干部,母亲是工厂职工的他梦想着大学之后能找个安稳工作,过上和父母一样体体面面的日子。

1

而就在史玉柱春风得意的时候,14岁的王传福却有些失意,本想考到中专的他却因为分数不够不得不在家乡无为县的二中继续念高中。

父母双丧的他只有一个心思,早早毕业赚钱替大哥王传方减轻点负担。

也是在这一年,6岁的李斌正在太湖县下的农村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平日里就帮着放放牛,打打草。

历史进程中的安徽人,就这样悄无声息走到了一起。

02

史玉柱率先迈向了江湖。

1984年,22岁的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负责农村的抽样调查工作。

省会城市,工作体面又稳定,史玉柱很满足。

不久,史玉柱又作为青年骨干被局里安排到西安统计学院深造,跟随一名美国教授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完成过去繁琐的抽样调查业务。

回到单位之后,已经见惯了这套新奇玩意的史玉柱马上跟领导汇报申请,跑到广州买回一台5万元的IBM个人计算机。

不过,这台新机器史玉柱也不太会使用,局里的其他人更是连碰都不敢碰,毕竟5万元实在是令人咋舌。

于是史玉柱提出自己负责这台计算机,坏了就从自己工资里扣钱赔。此时的他每月工资不过三十几元,单位的人都觉得这个毛头小伙实在是胆大。

不过,从小被称为“史大胆”的他并不以为然,数学基础向来不错的史玉柱靠着自学捣鼓出一套统计程序,让以往需要数月完成的工作几天内就可以搞定。

凭借着这套程序,史玉柱在全省统计系统一举成名,随即被上级领导钦定为第三梯队预选干部送往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攻读研究生。

当24岁的史玉柱来到这所刚刚成立两年的大学,便完全浸润到改革开放的空气和洪流里,不禁感叹自己原本的安稳想法是多么幼稚和短浅。

三年之后,史玉柱顺利毕业,拿到硕士学位的他已是人人艳羡的后备干部。

按照惯例,回到省统计局的他会马上被提拔为处级干部,仕途一片灿烂。

但谁也想不到,回到单位的史玉柱提交的却是一份辞呈,他决定辞职下海经商。

面对家人和领导的苦苦相劝,史玉柱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

03

此时的史玉柱很有底气。

原因就在于他在深圳大学读书时已经研发了一年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他相信足以迅速打开市场。

1989年7月,孤身一人的史玉柱带着借来的4000元钱和尚未成型的M-6401系统重返深圳。

凭借着读研时积攒下的关系,史玉柱承包了深圳大学科技工贸公司电脑服务部,全身心投入到M-6401的后续研发中。

不久,一款集排版、编辑和打印功能为一体的电脑内置插卡—巨人汉卡正式出炉。

为了一炮而红,史玉柱找到业内著名的杂志《计算机世界》,以8500元的价格拿下了半版广告,简单粗暴地刊登上“M-6401,历史性的突破”几个大字。

虽然相信产品的质量,但此时的史玉柱心里很没底,提前将宿舍的物品统统打包好,如果广告没有效果,身无分文的他也只能逃之夭夭了。

广告刊登之后,史玉柱每天都焦灼地守在电话旁,但连着一周都没有消息。就在史玉柱打算跑路的时候,终于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送来了一笔2万货款的订单。

绝处逢生的史玉柱兴奋不已,将这笔钱再次全部用来打广告。就这样,订单越来越多,史玉柱在深圳才算站稳了脚跟。

1991年,29岁的史玉柱转移阵地,在珠海成立了“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他的目标只有一个: 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伴随着广告的继续投入,史玉柱的销售团队也整齐到位,国内电脑行业最大的销售网络就此成型,公司当年的销量就突破千万。

一年之后,巨人集团的销售额直逼一个亿。在年底的巨人经销商大会上,笑容满面的史玉柱频频举杯,一时风光无两。

30岁的史玉柱真正成为了行业里的巨人。

04

就在史玉柱春风得意的时候,王传福也走上了一条新路,而改变这两人命运的,都是深圳这座城市。

1983年,17岁的王传福考入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就读于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兴奋不已的哥嫂不仅将家里的唯一大件—一块上海牌手表送给了王传福,还特意搬到数千里外的长沙做起早点生意,为的就是能够随时照顾弟弟。

读书期间的王传福非常活跃,交际能力极强,还有个“舞林高手”的绰号,堪称这条街上最靓的崽。

大学期间,除了学习、做实验和交际,王传福其余时间都在帮哥嫂照看早点店,连近在咫尺的岳麓山都从没有爬过。

1987年,21岁的王传福被保送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读研,因为学习刻苦,人又机灵,毕业后就被院里看重留了下来。

此时国家正大力提拔年轻干部,王传福被顺利提拔为301所的副主任,总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成了家乡人人羡慕的“京城大官”,前途无量。

不过,王传福的人生很快来到了转弯路口。

1993年,包钢集团找到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打算在深圳成立一家镍氢电池制造公司,但由谁来负责成为难题。

此时的深圳虽然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但与首都相比还是差得老远,没人想接这个既没钱也没啥权的“烫手山芋”。

在与领导的几次谈话之后,王传福决定接手这个项目,前往深圳筹建,看一看传说中的渔村到底是什么样子。

不久,27岁的王传福正式担任“比格镍氢电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刚落地的他就被这座城市五光十色的市场大潮震撼得不行。

最让王传福感兴趣的,是正流行的“大哥大”,砖头一样厚的手持无线电话,一部就要2万多元,还要凭关系才能买到。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王传福敏锐地发现,电话里薄薄的镍镉电池,巧克力一般的大小居然也要卖数千元。

在细细查阅资料后,王传福看到一则消息:日本出于环保考虑,将放弃传统的镍镉电池产业。

此时的他非常兴奋:如果镍镉电池的最大生产商放弃掉这个产业,那电话里的电池从哪里买呢,这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吗?

激动到不行的王传福当即向总院打报告,提出上马镍镉电池项目。

不过,此时的总院作为国企已经僵化多年,王传福的报告根本没人理睬,石沉大海。

有些落寞的王传福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更多的是不甘心: 如果错过这个项目,将会丢掉一整个空白市场。

摆在王传福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辞职单干,要么踏踏实实“吃国家粮”。

在思索多日之后,王传福最终决定辞职创业。 而此时,他的孩子刚刚出生不久。

05

就在王传福迈向新世界的时候,李斌也走向了新天地。

1991年,17岁的李斌拿下了太湖县文科状元的桂冠,考入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在这里,如鱼得水的李斌主修社会学专业,同时辅修了法律和计算机编程,他曾经创下一周内参加17门考试的记录,并且还是此时北大唯一拿到“国家计算机系统分析证书”的文科生。

不过,学霸李斌对读书深造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更想做的是创业。

1996年,毕业后的李斌创办了一家名为南极科技的公司,帮人租借服务器和买卖域名,小打小闹之间在业内也有了些名气。

就在这个时候,同在北大社会学系读过书的学长李国庆找上了门。

两个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搞出个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公司。这个公司后来上线了一个网站,叫当当网。

不过, 雄心壮志的李斌还没等到当当上市那天,就脚底抹油开溜了。

因为李国庆后来从华尔街拽回个名叫俞渝的妹子,并顺利发展成媳妇,干起了夫妻店,觉得自己像个电灯泡的李斌赶紧闪人了。

多年之后想想,李斌可能长舒一口气,感叹自己当初逃过了一劫。

离开之后的李斌有了新想法,打算复制eBay的模式开家拍卖网站,但他傻呵呵地把计划详细告诉一位学长后,结果人家揣着计划书拿到投资自己玩去了,李斌再一次出局。

连续受挫的李斌只好回到自己的南极科技公司,继续做域名买卖的生意,就这样瞎混到了千禧年。

06

史玉柱打算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跳一步。

1992年,看着资产过亿的巨人集团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踌躇满志的史玉柱打算修建一座38层高的巨人大厦,也给自己的而立之年定个基调。

也就在这年的下半年,一位中央领导视察巨人,当听到计划高度时,随口说了一句: 楼的位置很好,为什么不造得高一些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史玉柱当即决定将巨人大厦由38层提高到54层。

不久,又有领导提出要给珠海争光,建造全国第一楼,脑子一热的史玉柱又下令将大厦设定为70层。

在步步加码中,巨人大厦的预算从最初的2亿陡升到12亿,工期也延长到六年。

这笔巨大的投入使得巨人集团的资金链很快出现严重短缺,在国外电脑巨头大举入境的情况下毫无应对之力。

为了摆脱困境,史玉柱开始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他瞅准的是利润更加丰厚的保健品市场。

在短短一年的筹备之后,史玉柱一口气推出了12种保健品,涵盖了减肥、健脑、强肾、醒目、开胃几乎所有的品种。

依靠着巨人原本的销售网络,和全面铺开的广告,全国50万家的商场都出现了巨人产品。在短短半个月里,市场订单突破15亿。

就连人民日报也连发四篇巨人集团的长篇报道,史玉柱看起来似乎又赢了。

不过, 在这种鸡血式的狂轰滥炸下,供应链和售后相继出现问题,经销商之间的业绩冲突更是屡见不鲜。

与此同时,媒体爆出巨人集团的诸多产品只是夸大宣传,本身并没有疗效,一时间各类投诉不断。

更让史玉柱头疼的是,筹建中的巨人大厦就像个无底的吞金兽,保健品赚到的钱全部扔进去也看不到底。

1997年1月,媒体爆出巨人集团庞大的财务和债务问题。不过史玉柱信誓旦旦地声称巨人没有任何问题,并且“请人民作证”。

可人民并没有给史玉柱这个机会。

35岁的史玉柱最终破产,在江湖上销声匿迹。

07

不同于史玉柱的快速崛起,王传福走得缓慢而辛苦。

1994年,28岁的王传福已经下定决心创业,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钱:一条镍镉电池的生产线,价值几千万,去哪里搞这笔钱?

王传福想找银行贷款,但一没背景二没资源,贷的还是数百万,银行根本不鸟他,觉得他这是脑子烧坏了。

这条路走不通,王传福通过熟人关系找到香港汇亚基金的负责人王干芝,希望能融资50万美元。对方是答应了,可随即就被公司投委会否决了。

没有办法,王传福只好找到自己的表哥吕向阳和朋友夏佐全,前者借给他250万,后者不仅掏出几十万的积蓄,后来索性加入一起干。

他俩可能没想到的是, 当初的这笔投资后来硬生生地把他们拉进了胡润百富榜的大门。

这年年底,王传福在深圳创办了“比亚迪”作坊,只有十几人,吃喝拉撒在这处顶楼全部解决。

条件艰苦还可以克服,但300万的启动资金连半条流水线都买不起,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不过,王传福有办法,他将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环节替换成便宜的人工,半机械半人工,有的部分甚至纯手工打造。

在砸下一百万后, 王传福以不到正规镍镉电池生产企业十分之一的成本,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枚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这顿操作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廉价劳动力,把购买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分散成可控的单月投入,由此来缓解资金压力。

在短短三年间,性价比极高的比亚迪就卖出了1.5亿块镍镉电池,成为电池行业里首屈一指的生产商。

2000年,研制出全新锂电池的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和TCL等品牌的电池供应商,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两年之后,成立仅仅七年的比亚迪赴港上市,36岁的王传福一夜之间跃升到亿万富豪的行列。

08

就在人们快要忘记史玉柱是谁的时候,他又杀回来了。

1999年3月,37岁的史玉柱将巨人团队搬到了上海肇嘉浜路的白玉兰广场,开始通宵研究脑白金的营销。

就在不久前的市场调查中,史玉柱瞅准了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的空白,决定在此发力。

就在一楼的“避风塘”,戴着墨镜的史玉柱抛出一个又一个策划案,最终形成了脑白金“款到提货”的销售模式。

他的套路很简单, 将“脑白金”先免费送给当地的老年人吃,不少老人吃完后,拿着空盒去药店买,越买不到,问得越起劲,就在很多药房四处打听货源时,脑白金的广告突然上线,产品于是便水到渠成地流入到各个终端市场。

按照这个办法,脑白金团队在一年之内便拿下半数市场,月销售额突破千万。

之后配合着史玉柱在央视重金砸下的洗脑广告,到2000年底,脑白金已经创下13亿元的销售额,网点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保健品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不过,史玉柱很快又有了新动作。

2006年,46岁的史玉柱已经逐渐淡出脑白金的业务,开始陪新结识的小女友安享快活人生。

不过,这位小妹是位新新人类,喜欢玩盛大公司的游戏《传奇》,逼着史玉柱和她一起玩。

玩没问题,可技术不佳的史玉柱在游戏中屡遭对手的虐杀,这让他很不爽。

于是他另辟蹊径,设计了一套游戏外挂,给自己又加装备又添血,玩得很过瘾。但这套小伎俩很快被盛大发现,直接封号两次。

史玉柱也不好意思为这点小事去麻烦老友陈天桥(盛大集团CEO),就想着能不能自己做款游戏,既能消磨时间,还能讨女友开心。

没多久,有家游戏团队便找上了门,史玉柱看完内容之后很满意,麻利地投了2000万给对方,这款游戏的名字叫《征途》。

凭借着这款爆火的网游,史玉柱又大赚了一笔。

不过,更重要的是,史玉柱自己的账号直接挂了一副无敌的装备,从此再也不用担心被对手虐了。

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集团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值42亿美元,融资额为10.45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

上市当天,45岁的史玉柱坚持不穿正装,纽交所也破格允许他穿着一身白色休闲装敲钟,开了先例。

史玉柱又站了起来。

09

看着老大哥东山再起,李斌也泛起了新心思。

2000年,26岁的李斌看准了汽车行业的未来,决定做一家汽车类的互联网网站。

不过,此时的汽车并未走进千家万户,投资人觉得这就是个天方夜谭,揣着想法的李斌连续被拒绝。

不过,凭借着名校生的身份和互联网经历,李斌最终还是在北汽拿到了900万的融资,创立了易车网。

机会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

在易车网成立的第二年,中国加入WTO,汽车关税大幅下降,各种合资汽车企业纷纷创立,进口车数量同比增长93%,中国汽车行业也迎来了春天。

不少人觉得李斌这小子肯定赚翻了,可谁也不知道,此时已经快撑不下去的他只想着怎么熬过危机。

原来,同样在这一年,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纳斯达克指数狂跌78%,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赔了个底朝天,抛去易车网的经营成本、广告投放,李斌还负债400万。

还没等投资人兴师问罪,李斌率先找上了门,表示亏掉的400万算他的个人负债,一定会想办法偿还。

负债百万的李斌没有告诉家里,他依旧早上8点出门,6点下班回家。

家人都以为他还在正常上班,其实他在满世界帮人写代码,做网站,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熬了两年,一场非典反而意外刺激了互联网行业,易车网的日子也逐渐好过了起来。

不过,此时的门户网站都比较拽,对汽车汽车有些爱搭不理。李斌就把收集来的汽车经销商信息整理好,亲自上门送过去做数据参考。

这个时候的主要门户网站关于汽车的信息和数据分析,都是易车网免费提供的。这么贴心的服务,再加上易车网已经是门户网站主要的汽车销售数据来源,经销商想不找易车合作都难。

在一年的时间里,易车网从负债到盈利数百万,彻底起死回生。

2010年,已经成立十年的易车网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

10

汽车行情这么好,身家百亿的王传福也有了造车的想法。

当他豪迈地向全体员工说出这个想法时,大家都认为王总在打嘴炮: 一个生产电池的,造哪门子的汽车?

不过,王传福说干就干。2003年,比亚迪投资2.7亿收购了陕西秦川汽车77%的股份,转型销售一款名叫“福莱尔”的轿车。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没等员工抱怨,香港的投资人先不干了,以抛掉比亚迪所有股票相威胁,不过王传福不吃这一套:“你抛多少,我就收回多少。”

但王传福并没有硬气多久,生活马上给他上了一课。

不到两年时间,新公司就亏损了上千万,“福莱尔”的销售直线下降,就连王传福砸下两个亿研发的新车型也入不了经销商的眼,看完都不声不响地走了。

郁闷的王传福想了半天终于悟出一条正道:仿。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抄呢?

在他的授意下,比亚迪在2005年推出一款名为F3的新车。

如果你不仔细看, 抠掉比亚迪的车标,换上丰田的标,就足以在路上以假乱真了。

更狠的是,王传福照搬自己做电池的那一套,将生产成本直接压缩到日产车的一半,终端销售价格还不到十万。

凭借着极其便宜的价格,这款车的销售量不到一年便超十万台,成为比亚迪最成功的产品。

尝到甜头的王传福照猫画虎,又陆续推出了模仿通用凯越的F3R,和模仿雅阁的F6,都在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2007年8月,比亚迪汽车生产基地在广东坪山落成,41岁的王传福志得意满地宣布,比亚迪将成为中国第一汽车生产企业: “我们造车像造玩具一样,很快,一辆接着一辆。”

不过,此时的王传福盯紧的是另一块肥肉。

在公司内部,王传福悄悄地把燃油车的利润全部投入到电动车的研发中,包括后来热卖的双模F3DM、纯电的E6,以及电动大巴K9。

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王传福一直没忘记做电池的老本行。

随着王传福的提前布局,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概念被炒热之后,比亚迪迅速崛起,并入了股神巴菲特的法眼。

在好友芒格的推荐下,巴菲特先派出助手索科尔到比亚迪考察,探探虚实。

在这里, 王传福好好给这位华尔街的前哨上了一课,超十万人的大厂被管理地井井有条,为了证明电解液的环保性,王传福当着索科尔直接一口闷,激动地后者一定要巴菲特老爷子见见这个人才。

巴菲特也不含糊,干脆利落地提出投资5亿美元占股20%的方案,可王传福却坚持只能给10%,多了就请自便。

罕见被拒的巴菲特没有生气,很快同意10%就10%,不过钱也只有2.5亿美元。

其实对于王传福来说,2.5亿美元算不上什么,但有了巴菲特的背书,比亚迪的身价和段位马上就水涨船高了。

2009年 ,比亚迪成为各路投资人争先热捧的对象,股价一路高歌。

这一年, 43岁的王传福以350亿的身价顺利登顶中国首富。

11

看好能源车的,不只王传福,还有李斌。

2014年,40岁的李斌决定不仅教人买车,还要自己造车。

这一年,李斌将自己多年以来的全部积蓄统统砸进新汽车项目,并给这款车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蔚来”。

凭借着李斌多年来积攒的人脉,众多顶级投资人迅速跟进:雷军、刘强东、俞敏洪,甚至包括易车网的竞争对手,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

跟着李斌赚大钱!这些兴奋地搓起小手的投资人看中的可不仅是李斌这个人,还有此时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

在振兴中国汽车产业的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了购买新能源车的专项补贴。尤其在上海,买台新能源车可以直接省下8万的牌照费。

不过,随着红利的迸发,“骗补”的套路也越来越多。一款老年代步车装上廉价电池组就敢号称新款电动车。随便一个汽车壳子加块电池,就美其名曰全新电动车,售价接近20万。

这些骗补的企业注册了数个公司,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一手拿着专项补贴,一手把所谓的卖出去的电动车拖到地下重新改装,再去骗补。

这还不算,就连不沾边的互联网企业都看中了里面的红利,一时间超过300家互联网造车团队成立, 没有产品,只有一堆华丽的PPT,被戏称为“PPT造车”。

其中的翘楚,自然是中国乔布斯,贾跃亭贾老板。

2014年6月,贾跃亭在美国发布了超级造车“SEE计划”,PPT简洁明了:“颠覆,由你开始”,迅速割了一大波韭菜。

不过仅仅三年,随着贾老板的“下周见”,曾经的数百家互联网造车企业几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国内真正能造出原型车的,不超过十家。

12

就在贾老板隐退的关头,李斌站到了台前,为自己的蔚来吆喝站台。

不过,迎接他的不止是镁光灯,还有一片骂声。

2018年12月,44岁的李斌借着蔚来刚上市的喜气,耗资八千万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请来5000名蔚来车主开新车ES8的发布会,当时包下8架飞机,60节高铁车厢,19家五星级酒店和160辆大巴,顿时惊动了全国。

但长期受骗的网民哪吃这一套,齐刷刷的一片骂声: 这么贵的车,谁买谁傻叉!

等价格亲民的ES6发布时,网友又在骂: 傻叉,这车跑着还没走的快!

不少热心市民还主动向政府举报,建议主管部门取消蔚来的新能源补贴,彻底揭穿这个骗局。

在这种舆论下,蔚来股价一路下跌。在2019年第二季度,净亏损32.85亿元,股价暴跌76%,李斌也被评为“2019年最惨的人”。

关键时候,还是家乡拉了李斌一把。

2020年2月,蔚来宣布与合肥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总部落户合肥,并接受了合肥市政府的100亿元战略投资,顺利度过了难关。

其实,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蔚来汽车的多个型号就质量和售后体系而言远超同类品牌,甚至能和特斯拉掰一掰手腕。

很快,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复苏下,蔚来的股价水涨船高累计涨了300%,李斌的身价已近200亿,闷声发了个大财。

不过,与他同样造车的老乡王传福遇到了麻烦。

由于将过多资金投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传统车型的投入和保障缩水了不少。深感资金紧张的王传福本想扩大产能快速获取利润,但长期的研发和销售比倒挂,使得比亚迪的销售网络不堪重负,销售商纷纷甩手不干。

在两年的时间里,企业销售利润骤降88.6%,整个销售团队几乎被全部裁撤。更要命的是,比亚迪的汽车质量屡次出现问题,媒体非议不断。

2019年,比亚迪没能如王传福保证的成为汽车企业的“中国第一”,低端便宜的标签还是没有撕掉。

而即使销售量已占总量一半的新能源汽车,面对特斯拉以及诸多后起之秀的绞杀,能走到哪一步还是个未知数。

54岁的王传福再一次站到了岔路口。

而他的老大哥史玉柱,早在7年前便一条微博宣布“退出”江湖:我辞去巨人网络CEO,至此我已不担任任何公司实职。

之后,巨人集团的总部也搬到了上海市松江区中凯路988号,集团最高层只有五楼,蜿蜒曲折。外界调侃道: 因为史玉柱不盖高楼了,公司就把楼横着盖。

不过,红衣白裤的史玉柱并没有闲下来,金融投资、互联网网医疗、人工智能,58岁的史玉柱依然是巨人集团的领袖。

保健品、计算机、造车,安徽富豪在质疑的声浪中步步逼进。

激荡四十年,能依旧站在舞台中央的,是本事,是机遇,也踩着缝隙。

谁能笑到最后,谁能潮头不倒,还得再看四十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703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