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出稿苏见祈:常常有同龄人诉苦说,父母不理解自己,觉得很难过。
去大城市打拼,父母说书读多了翅膀就硬了。
不愿意结婚生子,父母说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
好不容易找到了个喜欢的行业,父母说没有编制都不算正经工作,没人瞧得起。
等等。
这种不理解往往还是通过打击和否定的方式来展现的。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父母的眼中却一文不值,若是受了挫折委屈,更是只好再听一遍“你看我早告诉过你”。
每个人都要面临很多人的不理解和不认同,但要说伤人的程度,恐怕没有任何人的否定能比得上来自父母家人的冷言冷语。
只不过面对这样的抱怨,我总是想问一个相反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那么你又理解父母吗?
是的,我们也完全不能理解父母。
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很多长辈感情破裂却不离婚,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句“为你好”就可以洗脱自己造成的所有伤害,不能理解为什么结婚生子是人生的第一要务,不能理解所谓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情。
这是双向的不理解,而不是单向的。
就像父辈觉得年轻人的想法匪夷所思一样,我们一样也觉得父母的价值观荒谬绝伦。
其实,人和人本来就是无法相互理解的。
比如我们不能理解外国人为什么不戴口罩,外国人也不理解我们为什么不要自由。
比如独身主义者不能理解人为什么要自陷于婚姻家庭的拖累,而结婚生子的人却觉得家庭不可或缺。
比如追星的人群和圈外的人群……应该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双方是不可能认同对方的。双方也没有必要说服对方,道不同不相为谋。
每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都是由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所受的教育、社交圈子等等因素决定的。自身阅历的重量,当然远远大于其他人几句试图说服的言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请来一百个父母作观众的那期奇葩说,专业辩手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父母们尚且丝毫不为所动,何况身为普通人的我们?
这个世界本就是割裂的,子女和父母之间的鸿沟,只是沟壑纵横的其中一条而已,再正常不过了。
就像父母也无法期望获得儿女的理解一样,我们也不该产生父母可以理解我们的期待。一切没有结果的希望都是有毒的。
问题在于,多得是无法互相理解的人,我们为什么单单对父母的不理解如此敏感和失望呢?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有得到权威的认同,才能实现自我的认同。而父母,则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不得不服从的权威。
在人的幼年时代,价值判断是相对单一并且标准明确的。好好学习肯定是好事,砸坏东西肯定是坏事,不会有多少异议。
但成年之后的价值判断却是多元的,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拼搏还是稳定,事业还是家庭,这类成年人的价值选择都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
可是,由于长期的惯性使然,人们还是习惯把父母当作是非对错的判断标准。
这就尴尬了。
自己明明已经认同另一种价值观了,和权威的标准答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那岂不是永远获得不了认可了?这可不行。
可我们自己又不愿意屈服和改变,那剩下的办法就是——尝试修改那个来自他人的判断标准,尝试让权威来迁就自己。
还记得吗,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来自一生阅历的凝练,区区言语显然动摇不了这样的根基。如果一个人这么容易从善如流,世界怎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所以大家都很痛苦,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很伤心。
但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为什么非要沿用小孩自我认同的方式呢?为什么非要通过权威才能自证价值呢?
每一个父母也都是普通人罢了,和今天的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今天的他们,未必就比孩子更优秀,更正直,更聪慧。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父母还可能是一个“我不懂的就是错的”的那种普通人。
只是因为幼年的思维惯性,就把自己所有的努力交在另一个人手上,凭他的一句话来决定一切辛苦的价值和意义……我只想问一句,这么做对得起自己吗?
我们经常说,人应该是独立的。很多人把独立狭义地理解为经济独立,其实不然。
一个人可以完全不依赖任何他人的认同,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独立。
其实这是个特别简单的道理,原本不用说这么多的。
就像惊奇队长那一句平淡的陈述句:
我不需要向你证明什么。
一个人本来就无须向另一个人证明任何事情。
不要对父母有不该有的期待。
那只是两个普通人,在另一个时代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普通人。
他们排斥陌生的事物,喜欢掌控他人的快感,固执地坚守自己能够理解的小小世界,这都是人之常情。
每个人都可以是父母,这个没有准入门槛的身份,并不能让人更能共情和包容。
最后我想说,今天年轻的我们在这里谈论父母如何如何,或许老去后的我们也并无二致。
所以随着年龄增长,再见到父母说人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之类的话,我不再愤怒或者反击,反而会生出了唇亡齿寒之感。
不知道我被时代抛弃的时候是多少岁。
人嘛,都一样。
如果我有孩子,我希望他能早点发现这个事实。这样的话,我也就不用再承担一份错误的期望了。
@世界角落的烂蘑菇:在很多时刻,只要我们承认【对他人的所谓失控感】,大多数亲密关系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你是独立的个体,对方也是独立的个体,你们只能相交,而不能强行使对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