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他曾欠债几十万,在武汉送外卖成英雄,雷佳音在剧中饰演他

他曾欠债几十万,在武汉送外卖成英雄,雷佳音在剧中饰演他

image

普通人

成为“英雄”之后,很多人问老计,“老计,这一年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老计歪了歪脑袋,把不耐烦挂在脸上,“长胖了,算吗?”他陷在电脑椅里,瘫坐着,像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人。到年底了,各家媒体自媒体排着队采访他,总是疫情的事儿,想让他说点金句,最好能把人整感动那种。老计可不管那么多,“我忘了”“不知道”“这没意义啊!”否认三连。

老计叫计恕辉,39岁,生活在武汉,仅仅一年前,他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外卖老哥”,唯一的特别之处是身上背着几十万外债。但疫情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今年除夕,也是疫情发生之初,老计看到医护人员只能吃泡面饼干,发微博要坚持跑单。很多人给他点赞,姚晨转发了,他的微博粉丝瞬间从40涨到20000,后来是七万多。老计的确没有食言,整个疫情期间都奔忙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帮没人照顾的婆婆买菜,给猫铲屎,帮人讨薪,还要兼职给濒临崩溃的人们做心理辅导。有一次,他接到一个小姑娘的跑腿订单,她想给爸爸送饭,饭是妈妈做的,“我的爸爸是前线医生”,她在备注里说。老计看得一阵眼热。他也不是不害怕,那些天,老计专门买了硫磺皂,回家先洗手,水温打到最高,洗三遍,再把浑身上下衣服脱了挂窗外吹一整夜风。那时候,他被称为“城市的摆渡人”。

image

2020年2月,武汉封城期间,老计在空荡荡的街头送外卖 纪录片《空荡荡的街头到处都是方向》

不过,老计更愿意把成为英雄这件事描述成逼不得已,至少是生活所迫。“我本来就准备春节继续跑(单)的!”他说。他曾跟前来采访的记者仔细算过,平时一单4块3,春节一单赚15块,有时是20多,一个月跑下来,赚个两三万应该不在话下。后来他参加了一些所谓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听别人讲“虽然当时如何如何,但我毅然如何如何”,这话他可说不出口。

老计追求的不是这些,他干过很多工作,也去过很多城市,往往干几年就不想干了。“没意义,我改变不了什么,”他总是这样说。几年前,因为生意失败和没日没夜地赌球,老计的生活陷入深渊。他努力地想爬上来,一点一点的,成为外卖骑手是这场自救的一部分。后来疫情就来了。老计很不好意思承认的一点是,虽然疫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场天大的灾难,却也是他命运的转折。这并不意味着自私,或是把灾难美化成其它什么东西。事实的确如此。

让我们来满足老计的心愿吧,别把他称作英雄。老计的故事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事实上也确实发生在了很多人身上。如果一定要找到什么特别之处,或许是一个普通的、不断遭遇失败的、曾经自暴自弃到让生活跌入谷底的人,在某一刻突然发现,我可以做点什么,我可以成为一个“英雄”,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为什么不呢?更重要的是,老计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我们究竟为何能度过这场灾难。

“我送过武昌医院,好像也没什么事”

对于老计来说,那些后来发生在他身上、被描述为“英雄”的故事,存在着一个完全相反的开头。事情是在2020年1月21日起变化的,老计从当日的订单信息里嗅到风向的改变。那天,武汉的药品、口罩和温度计订单量激增,与此同时,超市药店里相关货品的存量在迅速减少。前一天晚上,钟南山在央视采访中,确认新冠病毒具有“人传人”的特点。但老计最初并没有感受到多少恐惧,连紧张都算不上。那时他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没什么比赚钱更要紧的事,况且,“都(混到)送外卖了还怕这个吗?”

作为一个曾经的生意人,老计当时的第一个念头是利用信息差小赚一笔。21号那天,他用身上为数不多的钱买下120只口罩,几支体温计和几瓶消毒水。他准备消毒水自用,口罩和体温计屯在家里,只等价格涨起来之后卖出。情况正如他预料的那样,短短一两天后,全国口罩价格飞涨,一盒口罩卖几百块的情况并不鲜见。又过了几天,就没有人能买到口罩了,所有药店门口都贴着“口罩断货”。

生活随即进入另一种状态。除夕那天,老计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他看见楼道里贴着一张紧急通知,小区里有一对夫妇确诊新冠肺炎,他感到病毒离得“越来越近了”,但转头去便利店买粥,还是忘了戴口罩。老板塞给他一只棉口罩让他戴上,他觉得“挺暖和”。下午四点多,老计起身去附近的沃尔玛买肉,为晚上的火锅准备食材,他发现超市里的人全部戴上了口罩,货架上的蔬菜基本全部卖空。

从超市回来,他随手点开手机里的骑手接单大厅,发现好多去医院的单子没人送,尽管有不少人加了红包,但直到订单取消也没人接单。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这种天气时爆单并不稀奇,老计没放在心上,还跟室友老黄、老温开玩笑,“你们出去跑一趟吧,你看这单子多少钱!”

“那我可不(敢)去!”老黄说。事实上,疫情刚刚发生时,那些高尚的词汇还未在他们头脑中出现,应付生活本身就已经很不轻松了。老黄和老温是老计送外卖之后认识的朋友,他们和另一位来自武汉黄陂的骑手租住在一起——那是间每月租金900块钱的老房子,20平米左右,四个人分别睡在两张高低床上,没有厨房,厕所要和其他住户共用一间。

除夕夜晚上快10点,老计吃着火锅,刷到梨视频的一条微博:因为没有外卖配送,武汉同济医院医生的年夜饭只有泡面、饼干和蛋黄派。老计忽然觉得有点难受,他转发那条微博并留言:“作为一名武汉的外卖小哥觉得很愧疚!对不起啦!”好像这餐饭本该由他来送一样。

年前,老计的弟弟和外甥已经回到丹江口老家。他们担心老计留在武汉不安全,就前后脚给他打电话,嘱咐他不要出门。老计含含糊糊应下来,让他们放心,又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总觉得自己在武汉,又身强力壮的,如果像缩头乌龟一样待在家里,好像挺丢脸的。”老计说。他琢磨着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半小时后,他再次截图梨视频的微博,配文是“我明天要开工,可能的话,多跑几趟医院的单子吧!”

image

老计一直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信心,却也没有勇敢到免于恐惧。第二天,雨还下个不停,老计骑着他500块钱租来的电瓶车出发了。第一单就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如他所见,医院里出乎意料地冷清,进入电梯之后,他才发现要送去的16层是呼吸内科,心中不禁忐忑起来。他发现这座城市好像一下变得陌生了,街上空无一人,偶尔有警车或救护车疾驰而过。他脑海中不断闪过影视剧里的末日画面,只能一边骑车一边唱歌,《沧海一声笑》《蓝莲花》,或者其它什么,“就像晚归的孩子走过黑暗的小巷,用歌声驱赶萦绕不去的恐惧。”

image

相比当时居家隔离的武汉人,老计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疫情的威力,恐惧也随着这些场景的堆叠不断放大。他看到武昌医院门口,医生在救护车上抢救病人;看到一位大叔背着一动不动的老人渐行渐远;看到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在医院门口无助徘徊……他感觉自己被扼住了咽喉,连呼吸都成了奢侈的享受。有一天晚上收工回家,他躺在床上看新闻,其中一篇介绍新冠患者可能会遭遇的细胞因子风暴。这是一道鬼门关,不管患者年龄多大,身体素质如何,一旦遭遇便是九死一生。他觉得自己突然怂了,“浑身被彻骨的寒意笼罩”,不由得裹紧被子,瑟瑟发抖。

为了不让这种情绪蔓延,老计没告诉室友们自己在送医院的单子,怕他们心里有什么想法。直到一段时间后,几个人晚上收工回家,各自躺床上聊天瞎扯,老计试探性地说,“我送过武昌医院,好像也没什么事”。老黄一听,也说了实话,“其实我也送过,今天还跑了紫荆(医院)。”几个人相视一笑。

“只要我还在跑外卖”

老计没办法用一个清晰的时间节点来描述,自己身上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一种说不清楚的感受酝酿在他身体里,并伴随细节、动作或者一个眼神的堆积不断发酵。他把这种无法言说的感觉称为“光”。老计曾见到一位刚送完餐的骑手,正在跟身边的人说:“她(顾客)说她要拥抱我!”该怎么形容同行那一刻的情绪呢?老计觉得,不是激动,更像是炫耀,“他认为他最骄傲的不是挣了多少钱,他认为他有一种使命感,我确实在困难的时候帮到了别人,这种情感非常宝贵,你知道吧?”他看见那位骑手兄弟身上发着光,就像他自己一样。

在这之前,老计的人生大多是在寻找中度过的。他是看武侠小说长大的人,心里是江湖道义,向往的是仗剑天涯。2003年大学毕业之后,他回老家,进入国企,干了大半年就受不了了。之后去深圳闯荡,帮人卖过“珍藏版”邮票,给所谓的“行业协会”拉过客户,后来发现全是骗子公司。机缘巧合进入广告公司,每日迎来送往,眼睁睁看着这个行业里见不得光的潜规则在他眼前发生。他意识到生活并不是武侠小说,而自己对绝大多数事情都无能为力。他用“流浪”描述那些年的状态,“因为一直没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啥”。

2012年,老计再次辞职,去了人生地不熟的重庆。他在古玩市场里支起个小摊,主要卖绿松石。不得不说,玉石贩子老计赶上了好时候,那几年绿松石市场火热,火到他的小摊一天入账两三万。之后老计索性当起供货商,每天的工作除了进货,就是坐在朋友的茶楼里,一边喝茶一边收钱。“何止是日进斗金啊!”他说。

然而,下一次寻找就没那么幸运了,它是伴随玉石市场的跌落和父亲病重到来的。2016年,老计的销售额断崖式下滑,从每月十几万跌到几万块。与此同时,父亲患上肝癌,他回到老家医院陪护。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它像深渊一样摄住他。父亲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老计陷入恐惧、迷茫和自责,他开始寻找新的寄托,很不幸,这次他找到的是赌球。

即便已经戒赌两年,但现在说起当年赌球的快感,老计依然会眼神发光。父亲去世之后,他回到重庆,成了个正儿八经的“烂赌鬼”。痴迷到什么程度呢?连越南乙级联赛,或者乌克兰U17比赛也要买。他连茶馆也不去了,最长的时候,在家里闷一个星期不出门,从早到晚坐在电脑前买球。没钱就搜罗各种小贷App,或者扯个谎找姐姐借钱。“赌鬼是疯了,是不讲这些(道德)的”,他说。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看了眼银行卡余额,只剩下一千多块,不到两年时间,老计积累下的几百万财产全部输光,还欠下几十万债务。

image

老黄记得,刚认识老计的时候,刚刚开始做外卖骑手的老计经常没钱吃饭,最惨的时候,浑身上下只剩7块钱。就连送外卖需要的电瓶车他也没钱买,只能每月花500块租一辆。

在老黄看来,疫情之后,老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能察觉到他每天的愉悦,“人也变得很自信”,老黄说。除夕那晚老黄回到家,老计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涨了两万粉丝,姚晨还转发了他的微博。老黄比老计小两岁,他不玩微博,也不大清楚姚晨是谁,没怎么搭理他。但之后的日子里,老黄发现老计比原来勤奋多了。原先跑个两三天就要休息一天,现在呢?天天早出晚归的,还要发私信帮人解决问题。

老计感受到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自从开始在微博上记录疫情期间跑外卖的故事,他的粉丝越来越多,求助的人也越来越多。2月1号上午,一位叫小青的姑娘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老计。她是武汉的一名数学老师,跟父母住在一起,已经很多天没出门了。最近几天,她一直在咳嗽,但是不发热。小青拜托老计买了一些药,放在她家门口,过一会儿她再出门取。到了晚上,恐惧更加强烈,她很害怕,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新冠,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只能自己躲在房间里哭。“外面是不是特别可怕?”她问老计,“你拍的很多照片都是我每天要走的路”。她把所有憋在心里的情绪都讲了出来,老计成了唯一一个能安慰她的人。

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需求,在当时的武汉都变成难题。老计的工作也不止是送外卖了,更多的是帮人跑腿,买菜买药。有一次,他看见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在手机营业厅门前徘徊,营业厅大门紧闭,阿姨是来给手机充值的。老计上前问了情况,帮她在网上给手机充了钱,刚骑上车准备走,那位阿姨突然朝他离去的方向唱起一段《刘三姐》里的山歌:“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

每个人都处境艰难,动物们也不例外。1月26号,武汉封城后三天,老计接到一位身在黄石的姑娘的订单:给她的三只猫喂食,清理猫砂。“49.5元,划算”,老计想。姑娘很焦急,开着视频指引老计去到家里。那间屋子不大,客厅里摆着三个猫砂盆,猫砂和猫屎堆得满满当当。老计一进屋,一阵恶臭差点把他熏了个跟头。另一边,地上几条黑乎乎的东西,他还以为是死老鼠,走近一看,是几只死掉的猫崽。原来是这几天里,有只大猫下崽了。视频那头,姑娘已经泣不成声,老计也手足无措了,“我他妈能怎么办呢?哎……”五天后,老计再次去喂猫,一只灰色的加菲迎接他,另外两只跟他躲猫猫。他把水粮加满,拎了满满一兜猫屎,走了。

但总有些情况老计也无能为力。他曾接到一位二胎妈妈的求助。她怀孕两个月了,需要做产检,这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的。她只能拜托老计买些孕期药品和验孕棒,老计刚跑到药店,就收到这位母亲发来的微信:“看孩子造化了”。老计愣了一会儿,不知该如何回复,一抬头,看见药店门口牌子上写着“酒精无货”,他鼻子一酸。那是2020年2月13日的武汉。

总而言之,人们依赖老计。于是跑外卖也不只是跑外卖了。老计觉得,这个动作本身变成一种鼓励,或者安慰,尤其是对那些无法出门的,不了解外面情况的人。就连每天拍吃火锅的照片发微博,也变成小小的、意味着陪伴的仪式。他希望给大家勇气、信心,让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我还在跑外卖,那说明(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

老计本以为自己囤积的120个口罩足够应付几个月,但二月没过,口罩就没了。他把它们送给了老黄、老温,没人照顾的老人,还有一个在汉街遇到的流浪汉。不过,其中有一盒还真是卖出去的,老计嘿嘿一笑,“60块钱买的,卖了200,那时候200块钱算便宜的”。

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吗?这似乎是个无需回答的问题。大年初三那天,老计的电瓶车没电了,换电池途中,他坐在一个小区楼下歇脚抽烟,突然听到楼上有位姑娘喊“武汉加油!”老计觉得眼睛被烟熏了一下。

“武汉能扛过来,真的是靠我们所有人”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老计形容武汉的词汇都是“匪气”。21年前他满心欢喜从丹江口老家来武汉读大学,来了之后发现这座城市简直像个大工地。跟母亲第一次坐公交,他晕车吐得稀里哗啦,被公交司机一顿臭骂。即便跑外卖之后,这种印象也没有丝毫改善,他在路上被司机抢道,街头吵架司空见惯……他从没考虑过在这里长久生活。但是,忽然间,一个大问题出现了,它和整个世界相关,和所有人相关。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菜市场里的块儿八毛,上公交时谁先谁后完全不重要了,人和人的关系被重塑,变得更紧密,更温暖。

老计对顾客们态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如果说原先他送餐完成后收到的那句“谢谢”只是出于礼貌,那疫情期间的“谢谢”一定发自心底。前几天,老计把一瓶裹着保鲜膜的医用酒精拿出来拍了张照,那是他送餐时,一对年轻的情侣送他的——当时酒精在武汉是稀缺产品,他视之为“最珍贵的礼物”。人们并非不知道骑手在做什么,他们的存在对于这座城市又意味着什么。疫情时,老计发现,一家平时只卖麻辣烫的小店也开始供应骑手餐,十块钱一份,有肉有菜。他送菜给白发的婆婆,她还要请老计喝自己熬的银耳汤。

image

“因为我有消毒液,这瓶酒精就一直没用上,放在角落里落了很多的灰。等我的消毒液要用完的时候,武汉已经能买到酒精和84消毒液了。” 老计微博

老计感受到温暖。更重要的是,那些他从小读过的武侠故事,似乎正在他身边发生。原先老计跟一位同住的骑手朋友不大对付,因为对方玩手机的时候老不关静音,老计还跟他吵过一架。后来疫情就来了。有天他看骑手群,发现这位来自武汉黄陂的骑手报名援建雷神山,老计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虽然觉得矫情没好意思单独联系,但老计还是默默写了条微博为他加油。

老计后来觉得,自己误解了武汉人,至少没那么了解。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表达善意和勇敢。肖雅星是老计认识的一位志愿者朋友,她27岁,是个话痨小姑娘,在武汉经营四家酒店。从封城前几天开始,她已经成为一名志愿者,负责开车接送医护们上下班。医护们上班的时间不固定,但下班一定是凌晨两三点了。

后来,疫情越来越严重,除夕前一天,肖雅星开放自家全部酒店,给医护和滞留武汉人员免费入住。她记得很清楚,那天下午四点,她拉起一个“武汉酒店支援联盟”微信群,希望更多酒店从业者参与进来。刚开始只有她一个人,到晚上十点,有86家酒店进群,第二天上午,112家,再到零点,32小时之内,群里已经集合了318位不同酒店的老板。

她把所有房卡和酒店储存的生活、防护物资全部交给医护们,“这个店是你们的了!随便住!”她跟大家说。然后自己立马转头联系各方采买物资,从口罩防护服到头绳洗衣机,所有你想到想不到的东西她全能搞来。她的志愿者小分队总共十个人,最多的一天,这十个人装卸了200吨物资。这一切的前提是,她自己往里贴了八九万块钱,每个人都贴了钱,最多的花了二三十万,“银行卡里的钱全刷没了”。算起来,加上酒店的亏损,直到现在,肖雅星还有十几万债务没来得及偿还。

她一再向我解释(次数多到让人必须相信她的真诚),自己在疫情期间所做的事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那些不为人所知的、从未在媒体上露面的人,是滞留的学生、普通白领,或者身家千万的老板(“不还是得跟我一起扛物资!”)“武汉能扛过来,真的是靠我们所有人。”她说。

后来,老计在微博上记录下更多武汉封城时的细节:一位素未谋面的大学老师拜托老计给援鄂医疗队送去水果和鲜花,水果店的小哥又忙前忙后帮他搬运;老计所在小区的店主,联系购买了整车蔬菜免费送给住户。即便是街头的环卫工人,坚持工作之余,还收养了一只被人遗弃的小狗,分出饭菜里的肉给它吃。

人们各尽所能

今年4月,老计在网上看到新冠疫苗二期实验招募志愿者,就去报名了。在接种现场,他看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学教授、公务员、小老板、医生,还有带着自己的母亲一起去的姑娘。他和他们聊天,看他们满脸都是快乐和期待。他有时会想起当年玩的魔兽世界,有一次,他和40位网友组队玩“奥特兰克山谷”,刚上来就被对手压制到自家大桥上,两塔被烧,资源落后很多。这种情况下,很多玩家会直接放弃抵抗,退出游戏,或者向队友开嘲讽,在指责谩骂中迅速输掉游戏。但那一次,老计在盘中不断鼓励队友,安排守桥战术,每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位置。时隔多年,他已经不记得那局游戏打了多久,只记得在漫长的防御之后,对手露出疲态,老计和队友们吹响反击的号角。他们赢得了胜利,频道里所有人都在欢呼,相互祝贺,一些新玩家还给他发私信表示感谢。“其实我真的很想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不放弃”,老计说。

更多的故事老计没有讲,或许是不相信具体情境之外的感同身受。4月8号,武汉开城那天,很多记者去采访他,“请问这一天对你意味着什么?”“4月8号,就意味着4月8号嘛。”老计回答,“我不在意这个”。但是,4月8号发生的另一个故事是,那天他再次路过岳家嘴天桥,两个月前冷清的街道现在已经车水马龙了,两边的楼高高耸立,已经不见“武汉加油”的字样。他独自坐在天桥上,点上烟,哭了一会儿。

image

后来他在微博上写:“我曾经觉得很容易,后来觉得好难;我们都是普通人,都在挣扎求存;即使是这样,也要坚持一些什么,因为只要不迷失,转机总会到来。”

疫情之后的日子过得飞快。9月22号,老计在朋友圈看到那位拜托他买验孕棒的女士报喜,她生下了一个七斤六两的胖闺女,名字叫“自在”。老计专门为此发了条微博,“特别特别开心”,他写。那条微博最后,他加了三个定位,分别是,“武汉”,“武汉”,“武汉”。

那道光终归会消失

似乎一切都重回正常了,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江汉路重新变得车水马龙,黄鹤楼里游客越来越多。武汉人一如既往得“匪气”,街头又有了吵架的中年妇女,菜市场里的老头老太还在为几毛钱争论不休。现在,老计更愿意用一种超脱的视角看待这些事,“这就是他妈的生活嘛!”那段难熬的日子确实是过去了。卖骑手餐的店家取消了这项业务,就连他参加《中餐厅》带回的纪念餐盘也摔碎了。上个月,小区里来了一辆救护车,路过的人对此毫无反应,只有老计停下来多看了几眼。他看到里面走出的,是两位普通装束的救护人员,也就不再留意了。

于是我们知道,那道光总归会消失的。这意味着老计将重新变成一个普通的外卖员,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复归平静。他的微博粉丝数始终没突破十万,反倒一直往下掉,评论转发量也不如疫情期间。在一条针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发言下,有人评论,“疫情都结束了,还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呢?”人们善于遗忘,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老计也从来不会放在心上。“每个人都更多关心实际生活的问题,没有一个人是成天到晚忧国忧民的,我也一样”。不过老计还是决定气气他,“我他妈愿意!你气不气?”他回复。

他坚信生活的本质是平淡,至于过去几个月里的激情或感动只是一闪而过的东西。但一些事情确确实实地改变了,“彻彻底底的不同”。他知道自己是谁,能给世界带来什么。他所做的一切不再是毫无意义的,至少还有七万多个粉丝在听他说话。

image

疫情之后的几个月里,老计没闲着。他发微博帮环卫工人讨要薪水。事后老计去看望他们,用粉丝捐的钱给他们买了水果。他还自己掏钱,加上组织粉丝,给因疫情失去丈夫和工作的金大姐捐款,每月2000,一年两万四,多余的钱留给下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前些天晚上,有位外卖骑手不小心摔在一家售楼处门前的水池里,砸坏了一块砖,骑手的胳膊也摔伤了。那片水池修得挺精致,边缘很低,全部由黑色瓷砖铺成。骑手总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售楼处要他赔1000块钱,他也照赔,想的是,抓紧时间多跑几单赚回来。第二天他碰到老计,拿出这事抱怨了几句。没想到老计一听就怒了,“凭什么赔他们钱?这黑灯瞎火的谁能看见?”

骑手跟着老计带着去找对方理论,双方吵起来,主要是老计发挥,骑手坐在一边。事实上,骑手不愿意闹大,想赶快息事宁人,赔点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老计不干,要找售楼处领导,他觉得自己这么做,不单是为朋友出头,而是因为“这个事情它有意义,它确实是一个安全隐患”。最后老计报了警,经过协商,骑手赔了300块。几天后,老计又路过那家商场,看水池边加了一条警示带。虽然实际用处不大,但“有了进步真的很不容易”。

那么,关于老计,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度过了难忘的、有意义的一年,他彻底地逆转了生活,是个真正的硬汉。今年九月底,老计写了篇文章,讲自己在疫情期间遇到的人和事,自己的恐惧和感动。那篇文章的结尾,老计难得地表露深情,“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谢谢你们,和我在一起”。

来源:腾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864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