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啥,总有种感觉,直到春节,今年这一年才算过完了,这不春节又快了,我写篇文章说说我过去一年的体会吧。这篇文章写完后给周围的人看了下,反响还是很不错的,都表示有收益,发出来也希望能帮到大家。
1
慢就是快
有小伙伴说我公号为啥写热点新闻内容那么少,这事也是我去年想明白的最重要的几件事之一。
我前期蹭过一段时间,效果非常好,文章阅读量冲得非常非常高,一度让我有了种好日子就这样过下去的感觉。
但这是个双向的事,内容在选择读者,读者也会选择内容。天天蹭热点,读者结构也会慢慢发生变化,那些并不关注热点、在意深度的读者就会流失,最后都剩下了只看热闹的读者。不是说看热闹就不好,只是我跟他们在一起没法进步。
我后来发现不少有水平的博主,经常蹭热点,时间长了离开热点就不会写了;更重要的是,他的粉丝结构也变了,他再转不回去了,写点别的粉丝就嚷嚷,说别写这个我们不看这个。这样博主很容易动摇,一直蹭谁都心虚,不想蹭又停不下来。
所以我果断调整了思路,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写每篇文章,我必须能学到点啥,也能让读者学到点啥。这么搞尽管阅读量不像之前那么高了,但是整体扎实了,我自己一边写一边学,也能保持一个不断进步的势头。
我想了想我以前做过的很多事,其实沿着既有路线慢慢搞下去就可以了,但是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情绪波动,患得患失,急于求成;要不就是意志消沉,太过在意被人评价,反正是最终搞黄了。多年以后一复盘,发现绝大部分搞黄的事,基本跟“心态崩溃”有关;甚至这个公众号,我放弃过一次,考虑放弃过几十次。
大家也都可以反思下,是不是大部分没做成的事,跟能力关系都不太大,主要是当时想法太过奇葩,太过急于求成,自己把自己给坑了?
我也经常收到各种批评,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这是没办法的事,以前这玩意挺干扰我,经常让我陷入自我怀疑;现在好多了,能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排除在外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从我只有200个关注者开始,就不断有人说“博主你写得不如以前了”,到如今全网几百万关注了,还在听这种声音,现在想想,确实是没办法的事,不管你做啥,都会有人不喜欢,如果太过关注负面评价,那啥事都别干了。
而且“心态崩溃导致事情被搞黄”这个逻辑到处都适用。比如有人炒比特币、白酒、电动车、光伏,从价格很低的时候就开始炒,等到这些东西价格都非常高了,他们反而没赚到钱,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在波动中上涨的,大部分人随着价格的波动各种操作、各种买卖,最后看着好像折腾很多年,其实根本没赚到。
不管干啥事,都要情绪稳定,最好是么得感情。
我前段时间在知乎回答问题的时候,当时讨论的是到底能不能一辈子做技术。
突然发现个问题,其实能不能一直做,和技术赚不赚钱没关系,关键是自己的心态。因为你慢慢地会承担以下非常惨烈的痛苦:
你最好的朋友升职加薪了你没有;
你大学同学发财了你没有;
你亲戚涨工资了你没有。
这些伤害非常大,远远比“技术有没有前途”重要得多。可能你自己三十多岁干着技术,一年能赚大几十万,别人还挺羡慕,但是你的内心却很崩溃,因为你周围的人去做管理了,收入比你高;你久久没法平衡,最后对职业产生了厌倦,手里的活越看越烦人。
同理,我最近不是认识一些网文大神嘛,书写得好好的,突然就太监了,我还挺纳闷。我说那么多人等着看,为啥就太监了?原因不一,基本都是后期出现了落差,自己觉得写得不如以前了;或者被人骂了,追更的人少了,反正心态崩了。其他人觉得写得还可以,但是作者自己经历了一波跌落,心理上维持不下去了,手里的活再也没有吸引力了,只想尽快练个小号。
所以我这几年有个感受,每个成事的大神,都得对抗无数心态上的崩溃。别人泼脏水,自己天性里的惰性,还有社会比较导致的失衡,这些痛苦更加持续、更加伤害大。
回到文章话题,当一个博主吃惯了热点流量后,这种流量本来就不太稳,情绪随着流量波动,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容易陷入各种没啥道理的自我怀疑。另外,热点文章保质期特别短,也就一两天,过了就没法看了,这和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是相违背的。
我以前说过一件事,我说自己干和上班有个明显差别是“长尾效应”,你在公司搞个产品出来,公司付了你工资,然后就没了;将来这个产品能卖多少钱,能卖多少年,都跟你没关系,哪怕这个产品创造出来一个巨大无比的公司,也跟你没关系。
但自己搞出来的东西自己卖的话,就有一个随机性和长尾性。随机性说的是你的作品可能会没啥效果,但是也可能会爆火,爆一个可能就能改变一生。“长尾性”说的是你今天的一篇文章,明年可能还在给你吸流量,很多文章叠加在一起,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长尾。
人总是要做选择的。选择短期还是长期,是快还是慢,都得主动选,最起码得做到让自己不做流量的奴隶,能够静下心来研究点价值输出。
所以我后来就下决心能不蹭就不蹭,争取每篇文章我自己搞明白一件事,比如上一篇电动车,我看了几十万字的材料,找了十多个业内大神,最后反正我自己对电动车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也让读者有所收获。
2
价值网络
这个问题也想过很久,如果要是做买卖,到底做什么样的买卖才能又大又长久?
现在有个想法,叫“价值网络”,也就是你能提供价值——能帮到别人的东西叫价值;你还需要网络,网络让价值不断放大,价值让网络不断铺开。
这个说得有点绕,但是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最明显的是蒸汽机。这玩意其实一直都在,从雅典时代就有了,而且一直在被人改进。瓦特其实是个临界点,在他之前,蒸汽机一直在矿井里抽水,也能帮上点忙,但是故障率和笨重性严重束缚了这玩意,优点缺点一抵消,缺点占主流,导致一直没法铺开。
瓦特改进之后,蒸汽机才开始变得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能提供正向价值,大家也就需要这玩意。用的人越来越多,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使用,慢慢也就势不可挡,席卷全世界。改进之后蒸汽机用在了火车上、轮船上,大英帝国跑步进入了新时代。
大家做其他事情都是一样的。但凡能成的事,肯定是给别人多多少少提供点价值的,只有大家获取到的价值大于付出的时间成本,你做的这事就会跟那个蒸汽机似的有人需要。
另一件事“网络”,网络不是咱们用的这个网络,可以理解成“链接”。而是一种互相背书的关系,类似你基友用过一个东西不错,介绍给你;你用了也不错,介绍给另一个基友,说不定他就收到两次推荐了,可能更喜欢这个产品。
而且网络里有大热点,被他们推荐一次,可能顶被人一万次,类似淘宝店里经常说“薇娅李佳琪推荐”一样。还有那种奇葩事,老先生的画一辈子没人理会,突然被大画廊选中拍卖一次,于是身价暴涨。
有价值的东西会自己形成网络,这里的价值又包括很多东西,比如知识、方法论、安抚情绪什么的。
所以说不管做啥,首先第一想到的是能不能提供价值?而且是持久的那种。
如果可以,那就不断输出,慢慢让价值沿着网络扩散。
3
微小迭代
我当初刚踏入软件行业的时候,经常纳闷一个项目工程几百万行代码,大家是怎么写出来的。
后来发现这确实不是个事。如果一次性写这么多出来,确实比较麻烦,但是项目跟楼盘似的,都有一期二期三期,每次加点新功能,慢慢就变得非常离谱了。
我见过一个奇葩的项目,最早是客户担心设备过热,又不想在现场看着,于是让我们给做个小功能,一旦过热,就给客户发个短信。一个实习生总共写了不到五十行代码搞定,后来客户说要不把其他的一些故障检测也发短信提醒,这样需求越来越多,一直折腾,折腾了五六年,现在已经衍生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还能单独卖钱。
其他软件项目也差不多。每年做几个月,每次加几个小功能,慢慢就变复杂了。有些软件被某个公司做了几十年,形成了壁垒,其他人想加入非常困难,比如那几个著名的数据库公司和操作系统公司。
包括我们上文提到的蒸汽机,瓦特在纽科门蒸汽机上做了改进,后来又有人在瓦特的蒸汽机上做了改进,特里维西克又在瓦特的蒸汽机上做改进,成了高压蒸汽机,用在了火车上。这玩意也是个进化的过程。
这几年我发现做产品、运动和写文章,都差不多,一开始搞个小的,慢慢往大折腾。后来发现马斯克在一个谈话类节目里也讲到这事,忘了原文怎么说的,大概意思是“微小迭代”,这对我冲击很大。也就明白了那句话,“做大事和做小事差不多”,反正再大的事,也是分成很多个小事慢慢搞。
我写文章也是,看着一大篇,如果一口气写出来确实比较虚。现在也是写好几波,先写个架子,然后再慢慢填,或者把微博里的内容找过来塞进去;一开始没法看,改几遍就成型了。
我现在也开始觉得,不管啥事,只要能分成足够小的可操作步骤,基本啥事都搞得定。
4
尾声
这些年有个感受,人可以选择自己做的事,做的事也会反过来塑造人,互相之间是一个相互进化的过程。
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事,能够长期输出价值。价值去创造网络,价值反过来也会塑造你。
来源:九边 微信号:ertoumu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