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唐朝|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唐朝|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策划:邓玲玲

脚本:周绍纲

编绘:锄 头

话题聚焦 关陇本位与隋唐易代

李唐自太原起兵,武德元年(618年)降薛仁杲,二年执李轨,关西悉定,三年走刘武周,四年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五年又破斩建德余党刘黑闼。仅六年而海宇大定。如果以武德四年为四海清,则仅及五年。唐朝开国前后的六场大战,其中李世民主导了四场,虎牢关一战擒双王,从而定下了天下归唐的大局。

马上打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治理天下需要考虑平衡各方面的力量。唐之统承隋,隋之统承北周,北周之统承西魏。我们从西魏说起。

西魏以来,宇文泰想抗衡高欢和南朝梁,除了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政策外,还有自成系统的文化政策,用来维系西魏境内胡汉诸族的人心,使其融合成为一家,这就是关中本位政策。这个政策最终形成了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人员有三类:一是西魏八柱国和十二将军家族及其后裔。这类是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如宇文泰、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二是宇文泰所笼络的关中汉族士族,这类是州郡望族,如关陇地区京兆韦氏、杜陵杜氏、弘农杨氏、武功苏氏、陇西李氏等。三是与关陇集团结成姻亲关系者。如窦威、窦抗、长孙无忌、高士廉等。概而言之,关陇集团是关中本位政策下集结的各类人员,以北周八柱国及其后裔为核心,以关中汉族士族为主体,加之与关陇集团结为姻亲的人员。

关陇政权自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在人事任用和军事部署方面,一直坚持关中本位政策。到隋朝成立之后,该政策开始出现了动摇。大业元年(605),杨广在《营建东都诏》中回忆称:“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洛,日复一日,越暨于今。”这说明,隋文帝即位之初就有迁都洛阳的计划。

长安与洛阳作首都的优劣,与形势有关。创业时期适合定都长安,因为关中固若金汤,进可攻退可守,而河洛乃四冲之地,无险可据;但如果天下安定了,局势就反过来了,长安作为首都,全国其它地方的人进出很不方便,而洛阳则四通八达。开皇初年,隋文帝定都长安,这是形势使然。但几年后,随着北方突厥降服、江南陈朝被平定,洛阳为国都的优势又转而胜过了长安。于是,不少朝臣又开始劝隋文帝迁都洛阳。

以上情形说明,隋朝建立之后,长期存在抛弃关中本位政策的声音。随着隋炀帝即位,关中本位政策遭到了进一步弱化。隋炀帝一上台,就在长安之外又相继建设了洛阳、江都两座都城。此后,隋炀帝对关中本位政策进一步偏离。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带着十余万关中籍骁果军来到江都。此后,因洛阳遭到瓦岗军的攻击,隋炀帝又从关中抽调两支军队赶去增援洛阳,使关中更加空虚,不久就被李渊给攻破了。

关中丢失之后,隋炀帝决定永久定居江东,此举刺激了麾下十余万骁果军的思乡情绪,结果被宇文化及利用,引发了江都宫变。隋炀帝为何放弃关中?一是中原的乱局使他灰心,二是他个人或许更喜欢河洛和江南,三是他的妻子萧后也是南朝的公主,他父母早年为他选妃的举措,或许就存在平衡南北的政治考量。

隋末大乱,最后由同是关陇贵族出身的李唐取得了天下。在对关陇人士的选拔重用方面,唐太宗经过精心的布局与安排。武德年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其麾下的幕僚集团共计115人,来自关陇地区的有45人,约占39%,可见,在武德年间,李世民就大量吸纳了山东(崤山以东)、江南人士。在贞观年间受封赏的48人,来自关陇地区有21人,约占44%。

诚然,关陇集团与李唐皇室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是一直支持与协助李唐皇室的重要力量,秦王李世民登基后,自然要照旧任用关陇人士,以保障这个集团的利益。但贞观年间,唐太宗对于不利于自己的关陇集团成员进行剪除,主要提拔关陇集团中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成员。唐太宗用的关陇集团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与自己有姻亲关系的关陇贵族,如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二是原秦王幕僚集团的关陇人士,如杜淹、杜如晦等人。

唐高祖的统治基础几乎完全为关陇集团,这是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发展下来的。到了太宗时期,大量吸纳了非关陇势力的山东、江南人士。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统治区域范围扩大,不同地域人才前来归附;二是李建成立为太子,不是储君的秦王吸纳人才需要另辟蹊径;三是为缓和山东的局势,加强对该地的控制。

概而言之,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倚仗的统治集团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关陇集团了,而是融合各方政治势力的新集团。这是隋炀帝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功的,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向,从西魏到李唐,从关陇到全国,局势的变化也必然意味着统治基础的变化。

参考资料

(后晋)刘昫《旧唐书》、(宋)欧阳修《新唐书》、(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岑仲勉《隋唐史》、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戴文杰《暴君还是明主:黑白隋炀帝》、李君《从潜邸幕僚到贞观重臣—李世民功臣集团研究》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054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