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计: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命运是被高考改变的,这种看法完全错误。
真正改变命运的就两件事:
1、全球化。
2、城市化。
很多人就是喜欢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个人成功。但是没有这两条,全给你考上清华北大有用吗?
美国1929年大衰退,哈佛的开电梯都多的是,开电梯都是不错了。
而且一定要明白一点,你看起来阶层上升了,但是大多数人在全社会的总排名没有变,只不过原来你们家在村里一年多吃一顿肉,现在你在上海可能多了一套房,你觉得阶层上升了,其实并没有,社会总排名不变。
但是,升老师不是说这没有意义,相反这非常有意义,你要排名没有用,蛋糕做大了,他开法拉利,你开丰田,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就是教育本身,也受益于这两点,让教育公平很多,大家回忆一下,你的上一代考上大学的有多少人,考上的是不是都是安阳师专,常熟师范,能考上个大专就祖坟核爆炸了。
现在你考上了985 211是你比上一代人能吗?不是,因为扩招了,为什么扩招了,因为城市化,因为全球化,需要更多有文化的人了。
这不是教育本身能做到的。
还有一点你要感谢的,是你的父母,给你了一个不错的社会总排名。
至于以前的大学生,考试上的有改变命运的没有,但是以前除非是天才,考大学是要反复复读的,俞敏洪考了三年,马云也考了三年,实际上就是升老师以前说的,如果你把高中延长到5-6年,最笨的人也能考上北大。
但是呢?什么家庭能支撑一个青壮吭哧吭哧读三年书不干活。你说应不应该感谢的你父母的排名。
“寒门出贵子”,这件事,从一开始就理解错了。
什么是寒门?
寒门又叫寒族,也就是庶族,对应的是士族,寒门是跟高门对应的,这是魏晋兴起的概念。
高门是大地主,大官僚,你祖上差不多从汉代一直是官宦,注意,没有断过,那你是士族。
你要是断了,有几代没有当官,是寒门。或者说,你后来自我奋斗,终于成了中小地主,好了,你算个寒门。
看见了没有,这里都是地主,没有农民的事,甚至没有商人,没有手工业者的事。
所以寒门是谁,曹操他家是宦官出身,后来做到太尉,他还是寒门。
不是说没有高考,是有高考,这个路子也一定不是你的,寒门出贵子,怎么办呢?
走军事路线,所谓的将门。
不要觉得将门很好听,在高门眼里将门是骂人的。
司马懿他家也是寒门,只不过从他这两代起开始好转。后来司马炎当皇帝,跟他的妃子胡贵嫔玩飞行棋,结果胡娘娘把司马炎手指抓破了。
司马炎骂她:你他妈真是个将种。意思是你家是武将之后。
结果胡贵妃也不客气:说我爹北伐公孙,南拒诸葛,我当然是将种。
什么意思呢?我爹当武将,都是跟着你爷爷司马懿,不是打公孙渊,就是干诸葛亮,我是将种,你他妈也是将种,你全家都是将种。
司马家就是寒门,只不过就是后来掌握了话语权,给自己在史书里给自己加了四个字“服膺儒教”,啥意思呢?我们虽然是将种发家,但是我们也是文化人啊,相当于领导干部进修北大博士。
所以寒门从一开始,就不是真的底层,它应该换个名字,叫”新贵“,换到今天,你得是知名企业家。新贵出贵子,你就能理解了,新贵本来就能出贵子。
而且新贵也要拼,为啥还有个军事路线给你呢,因为打仗要死人,人家士族不想死人,所以你打仗能出”贵子“。
这就是为什么豁出命去,能出贵子。一张考卷就改变命运的事从来没有,你觉得你是分酬,人家那是血酬。
这不是说魏晋没有考试是这样。后来有考试也是这样。
宋代的科举,产生了不少科举世家,只要有一个人中了,后代就容易中了。为什么?人家有家学啊,考试技巧,作文思路啊,这点你在学校里学不到,只能老子教儿子。
你看《儒林外史》就明白了,当然你光看一个中学课文节选《范进中举》你看一辈子也不明白。
范进为啥能中举?不是因为他老丈人是屠户,屠户有点小钱,是个中产,有点这个原因,但这不是全部,范进中举是因为周进。
周进做了广东学道,才让范进中了秀才,而且跟他说了一句话,说你只要考举人,一定能中的。
范进这个人的文章是好的,但是,他过不了秀才这一关,因为他适合过举人这一关。明白什么意思吗?
升老师给你说明白一点,就是过秀才这一关,需要秀才这一级的好文章,过举人这一关,需要举人级的好文章,过进士这一关,需要进士一级的好文章。而这三种文章,是不一样的好文章。
范进的老师周进,就是卡在了举人这一关,所以考到54岁,还是一个秀才,童生,因为他擅长的是进士级的好文章,范进这个人,他卡在了秀才这一级,但他其实是举人级的。
这就是教育的吊诡。
这才是《儒林外史》要告诉给读书人的,这个道理,升老师不给你讲,你能明白吗?你读一辈子四书五经,滚瓜烂熟,出不来的,因为掌管你命运的,选秀才你都过不了。
但是人家家学有啊,考秀才怎么过,考举人怎么过,甚至哪个主考官,喜欢什么文章,门儿清。
《儒林外史》里有个出书的,叫马二先生,他出什么书,出《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那个时代的高考公考辅导书,但是马二先生这个人,考了很多年举人,没考上。这就相当于,一个高考失败的人,来给你讲高考,他能提供什么经验,他只能提供考童生的经验,还有考举人失败的意见,但是你要考的是举人啊。
这是不是就是今天的高考课外辅导,公考辅导,都是没考好的人给你讲,你掏几万有用吗?没用。
所以后来一个高翰林说出了科举的诀窍,你看四书五经没有用,你要琢磨主考官的文章,琢磨他的喜好。
翰林都是进士出身,这才是真正的考试技巧。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红楼梦》里,贾政给儿子娶媳妇,第一个儿子娶的是国子监祭酒的闺女李纨,第二个儿子贾宝玉,要娶的是,探花郎的闺女林黛玉。
你明白为啥薛宝钗、史湘云这些人,总劝贾宝玉要科举,林黛玉从来不劝吗?因为人家家是真考过的,其他人劝也是瞎劝,知道你天天K书也没有用,高考不拼那个。
古代的翰林,都是穷官,但是翰林的闺女从来都不愁嫁。
改变命运,是靠考试吗?是靠教育吗?
所以,教育不是改变不了命运,是从来没有改变过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