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滴滴只是滴滴:永远年轻,永远不怎么“听话”

滴滴只是滴滴:永远年轻,永远不怎么“听话”

1

作者| 虚谷

2013年冬,江西人程维在纽约,孤身踏着大雪夜行。

那年初,北京两会的间隙,他终于见到了马化腾,随行的还有老领导王刚。之后,阿里出来创业的程维,拿了腾讯领投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

王刚回到烟柳画桥的杭州后,准备照常去和马云打牌,临出门前收到条“有内鬼,终止交易”的短信,大致意思是:坏事了,你拿腾讯的钱被老马知道了。

老马多少念了些旧情,没有对“叛将”赶尽杀绝。只是云淡风轻地左手给机构打电话:不要投滴滴。右手就制造出了程维最大的对手——快的和大黄蜂合并。

这日,程维被所有的投资人拒绝,他快步走上纽约的街头,准备转战旧金山。漫天冰雪的异国,他被堵在车上,到了深夜才搭上飞机前往旧金山。然而,得到的答案还是统一的:NO!

进不得,退亦不得,他杵在原地纠结了良久,忽然醒悟:“那就拎包回来,在国内继续找(钱)。”于是,便有了国家队中信产业基金和国际大佬环球老虎基金进场的C轮融资。

程维在2015年底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将这种感受平缓地总结为:很多次,稍不小心,滴滴可能就死掉了。

过去三年,他拿着80万元从中关村起家,灭百米,合快的,战优步,估值一路涨至165亿美金。滴滴还左牵阿里,右拥腾讯,背后站着国内、国际无数资本大佬。这位80后创业者,似乎天生就适应残酷的商业世界,其手段老辣和闲庭信步超越无数前辈。

多年后,有人怀古的话,也会来上这么一句:天下英雄谁敌手?二马。生子当如程维。

01

流氓还是枭雄?

在滴滴的官网上,编年大事记中仅记载了两家帮助其崛起的国内同行:快的和大黄蜂。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另一个“好帮手”百米。

2012年,有位财大气粗的地产商投资了百米。到了年中,百米做了一次详细的市场调研,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90%以上的出租车司机都没有智能手机。

基于数据,百米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给北京出租车司机免费定制平板电脑。也就说,百米与任何竞对都不同,不止做软件,还搞硬件。

这带来了很好的冷启动效果。因为司机只需要交300元押金,就能免费领到1288元的平板电脑,而且随退随还。并且这个平板电脑除了打车,还搭载了应用市场、视频广告、游戏及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模块。

据百米品牌总监回忆:在当时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质疑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时,百米出租车的盈利模式是最为清晰的。

当时百米的烧钱也很凶猛,出租司机推荐一名乘客安装百米出租车App奖励司机10元,推荐一名司机则奖励20元,这样方法确实奏效。后期开始尝试补贴乘客,乘客使用百米出租车成功打车,会得到话费的补贴。

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那段时间内,百米出租车在北京市场风头正盛,巅峰时,北京10万出租车司机有一半装载了百米的平板电脑。

而同期的滴滴日子多少有些惨淡,可能连老二都算不上。根据“饭统戴老板”描述:

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代,滴滴地推会在司机摇下玻璃后迅速问他手机是不是诺基亚的。如果回答不是,就让他直接递来手机连上数据线,迅速从笔记本里拷贝安装包,司机开出车道前还会塞一张宣传单,告诉他们滴滴APP具体该如何使用。

靠着小米加步枪的战术,一辆车一辆车的筛选,从2012年11月开始到2013年2月结束,滴滴终于实现了一个冬天注册1万名司机的目标。

而这1万名司机,有不少是从同行手里抢过来的。

当时,很多司机没有智能设备,所以滴滴地推会帮着司机刷机,在百米专用的平板电脑上安装滴滴的打车软件。百米品牌总监撰文回忆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滴滴都会向司机端推送假订单,司机虽然抢不到活,但会觉得是自己手慢;很多同事对滴滴的做法都很不屑,但这些确实是很有效的方式。

除了引导用户,滴滴还暗暗不服从监管。

当时,北京交管部门为了杜绝黑车借助打车软件混入出租车阵营,三令五申的要求打车软件认真核实司机身份,百米出租车认真贯彻执行,司机需持有身份证,服务监督卡原件才能办理业务。而滴滴只需要司机输入真实姓名、出租车公司、服务监督卡号和车牌号码,就可以通过验证。

还有加价功能,监管部门也不允许。百米言听计从。滴滴却使用加价功能提升乘客打车成功率,俘获了一大批司机。

很难说清楚,这种先靠“污染”打下市场的商业思维,到底是错还是对。

有个小故事也许能给出答案。2013年,团贷网创始人唐军和史玉柱吃饭时问道: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是个灰色产业,这该怎么办?做P2P的唐军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打擦边球不丢脸,不丢脸。10年前的淘宝,那也是灰色的。”

而在各种新闻通稿中,一直把讲程维曾经是阿里B2B最年轻的区域经理。

02

张开血盆大口

在凶狠的占领帝都后,程维身上那股枭雄气质被不少大佬看中。

2014年到2015年间,滴滴和快的掀起了猛烈的补贴大战。之后在幕后大佬的首肯下,双方合并,程维加冕成“程皇”。但有个历史之谜一直没人弄懂,双方合并后,为何是快的CEO吕传伟出局,以至于他常在杭州喝得大醉。

本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程皇,却有些笑不出来。

在与快的合并当天是情人节,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从美国亲赴北京,给了程维两个选择——要么接受Uber投资占股40%,要么正面开战被打死。程维断然拒绝,之后接受采访时聊起这件事,言辞间透露着凶狠:

现在已经不是1840年的中国了,要么投降,要么干掉你,已经不是这样子了。

面对侵略者,程维调集了市场、业务、PR、HR和财务人员组建“狼图腾”项目,专门商讨对Uber的作战计划。那段时间,程维带头每天跑步进入公司。他们还常看苏联拍摄的《莫斯科保卫战》宣传片,还每天都听一首歌,叫《乌兰巴托的夜》。

程维每天给团队打气说,在中国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面对美国公司,还没有输过;我们6:0领先,第7场,照样也会赢。

双方展开了一场更为激烈的烧钱大战,战争进行到2016年,Uber中国烧掉了二十多亿美元,滴滴更甚。但此时的程维早不是靠偷鸡打败百米的他了,滴滴背后已经站着一群世界巨头,烧钱,反而是他擅长的战术了。

其天使投资人分别是王刚个人和阿米巴,A轮是金沙江和经纬创投,B轮分别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到了C轮,中信和环球老虎基金进场,腾讯阿里追加投资。D轮的时候软银、DST、淡马锡入局。

滴滴和快的合并后,为了应对和Uber的战争,滴滴融了30亿美元。这一轮融资中国家队大规模进场,平安、招行、民航、中信、中金甲子、北汽集团还有上海国资委背景的赛领资本。

所以,在2016年Uber败走中国后,很多西方人再次掀起没有任何新意的论调,他们阴阳怪气地说:中国就像是科技业的科隆群岛,与世隔绝,是本土公司的世外桃源:在庇护下,可以免受外部竞争。

《经济学人》旗帜鲜明的对这群人开炮,写文章说道:

表面上看Uber的退出似乎符合上述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优步的投降是因为颁布的“网约车”新规,该法规实际上认定补贴不合法,而优步现在每年要花费10亿美元用以奖励司机和乘客。优步中国的败退,是让比它晚3年才成立的滴滴可以抓住时机赚钱了。

简而言之,滴滴和我们所有人一样,都拥有光明的未来。因为2016年8月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后,据CNIT数据,滴滴的市场份额超90%。

03

滴滴只是滴滴

2017年,程维和王兴吃完饭的几个小时后,他从网上看到消息:美团上线了网约车业务。

要知道,这两人是十分要好的好朋友。而王兴的这第二刀,直接砍在了程维的心房。几年前,王兴插的第一刀,是说滴滴是垃圾。

程维很快上线外卖业务,正面和美团展开竞争。

后来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程维说:如果别人都要打上门来了,你还要假惺惺跟他合作,就没必要了;尔要战,便战!

但到了2018年,滴滴已经失去了打仗的精力。其主要业务,不是赶走美团,也不是在海外和Uber火拼,而是天天道歉。

当时,郑州一起顺风车案件,把滴滴送上了舆论的火炉上烤。据南方周末不完全统计,过去四年里,媒体公开报道及有关部门如法院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几乎每个月都有。

50个案例中,有2起故意杀人案,有19起强奸案、9起强制猥亵案、5起行政处罚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骚扰事件;涉及50个司机,53名被害人均为女性。

这多少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在出行领域,战争已结束于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而按照中国企业老传统,是该把先前污染的东西,给治理了。

但滴滴没有,程维反而撂下狠话:2018年我们会全面出击。然后就有了三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顺风车司机杀人案件,滴滴的弊病显露无疑。

这个弊病其实从与百米竞争时就已存在,但可怕的是,当了行业老大还不改,出了50起没有上热搜的案件也不改,只有等被全国人民骂以后才改。

果然,滴滴还是滴滴,最怕的就是被人民群众认清。

经过两年整改后,滴滴升级了安全系统。然后开始谋求上市,今年年初,有媒体爆料滴滴即将赴美上市,估值1000亿美金。4月22日,据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报道,滴滴出行在新一轮Pre-IPO融资中获得16亿美元。

但滴滴的问题,真就只是安全问题吗?

2021年,在一线城市的乘客有个很明显感受,滴滴的快车和优享越来越难打,动不动就要排队。反而是拼车很好打,几分钟就能排上。拼车越多,滴滴就是最大受益人。

以笔者经历为例。同一处地点,拼了三个人,每人车费少了十元左右,总价格比不拼车多了一倍,但司机到手的钱依然相同。据实地打车了解,在平台上的部分司机,是没有网约车资格证就能上路的。换句话说,黑车也能接到派单。

唉,滴滴还是那个滴滴,岁岁年年不变样。

来源:拾薪财经 微信号:shixincaijing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234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