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vivo,造不造车?

vivo,造不造车?

image

2020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七倍,市值比大众、丰田、福特等传统车企的总和还要高。随着配套产业链的成熟,造车不再是车企的专利,各行各业纷纷下场,手机品牌造车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

小米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金造车,雷军为造车“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声誉和战绩”;苹果造车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分析师预测,苹果将会在未来三到六个月内披露有关造车的“泰坦计划”;华为不造整车,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身份,以及高管王成录对汽车“带四个轮子的手机”的形容,都让外界遐想连篇。

近日,另一家头部手机厂商OPPO也被媒体挖出该公司已经在筹备造车事项,OPPO创始人陈明永带队,密集调研了智能汽车产业链。在各方新势力纷纷造车的动向下,OPPO造车消息一出,引发大量围观。与同行热闹的造成声势相比,另一家手机大厂vivo则要安静许多,目前专注的仍然是手机和通讯。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一直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面临的问题。要扩展一项业务,不仅要考虑外部环境,也要掂量它与自身是否契合。手机虽然是数码产品,但它与消费品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刚需定位以及对供应链的管控。而许多消费品已经证明,做好产业纵深,对自家核心产品精益求精,同样能经久不衰。

通过梳理vivo的历程可以发现,通讯是它的业务核心,而公司围绕通讯做出过多番调整与变革。这背后既有策略的考量,也有本分的基因。

其实,在造车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vivo的考量和本分。虽然目前没有明确消息,但公司申请了与汽车相关的技术专利。公司和汽车市场的未来,都多了一些想象空间。

image

复星集团刚起步时,只是一家3.8万创业资本的民营科技咨询公司,如今囊括医药、钢铁、地产、金融、时尚、旅游等业务。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到海外投资,会带茅台给老外喝(“他能接受一个中国来的投资者,难道他不能接受喝一杯中国来的茅台酒吗?”),而茅台则是把一个SKU发展到极致的企业代表。

在数码/消费电子行业,既有索尼这样横跨影像/游戏/通讯的通才,也有九号公司这样做成一个垂直行业龙头的专才。别看定位不同,它们都是成功出海的典范。索尼全球影响力不必多言,专攻电动平衡车的九号公司,去年“黑色星期五”期间在美国全渠道销售额突破一亿元。

对于手机品牌,到了十字路口做出不同选择的例子同样很多。华为和苹果最初甚至做的都不是手机相关的业务,一个靠交换机,一个靠PC,但这没有妨碍它们成为手机品牌的代表,并布局更多行业。相比之下,vivo主要聚焦在通信业务。

需要明确的是,不造车并不代表一个公司“落伍”。业务的拓宽和决策,更多取决于公司本身的组织、基因以及愿景。亚洲金融风暴前夕,汽车大王起亚跨界钢铁建材和家政,38个关联企业中,28个与汽车无关,最终总负债高达韩国外储的三分之一。

1995年,段永平离开了赫赫有名的小霸王创立步步高。点读机、DVD和通讯是当时的三块业务。后来公司分拆,沈炜接过了通讯业务,这成了vivo的起点。此后20多年,vivo经历了电话、功能机和智能机三个时代。它并非一成不变,但每一个变化的决策,都依托了严谨的调查。

在众多手机品牌都进场智能机的2011年,vivo选择了“音质+拍照”作为切入点。vivo试图让美国专业音频芯片制造商Cirrus Logic把产品移植到手机,遭到了对方的质疑:专业级音乐芯片属于小众市场,和手机沾不上边。但vivo有自己的想法,它的目标受众是18-35岁的年轻人,而根据受众的调研显示,音质和音效是排在前五的需求[1]。

2012年11月,vivo X1发布,是当时世界上最薄的手机(机身6.55mm),也是全球第一款整合Hi-Fi(“高保真”)级专业芯片的智能手机。为了让宣传与音乐更契合,vivo找来了因《浪漫满屋》而红极一时的宋慧乔。清晰的音质加上柔美的形象,vivo在年轻群体中备受青睐。

2013年,vivo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00亿,一年后数字翻了一倍。比销量更重要的,是其音乐手机的名声不胫而走。

后来,沈炜在评价vivo的开山之战时语气很平淡:“手机是个人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没有一个品牌能一统天下,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日子一样过得很好[2]。”

image

在谈到苹果时,巴菲特曾经这样说过:“苹果使其产品不可或缺。我很喜欢苹果的业绩表现,也很喜欢他们管理层的思维方式,购买苹果股票就是为了一直持有。”

苹果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自己做成了大众意义上的消费品,而消费品历来容易诞生大牛股,从巴菲特钟爱的可口可乐,到郭广昌带到海外的茅台,再到远销欧美的老干妈。消费品的SKU往往比较单一,可乐和茅台更是一招鲜吃遍天,配方和工艺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不变。

与消费品相比,手机是一个容易被新技术颠覆的行业。vivo也曾因为误判了3G的商业前景,而囤积了大量2G产品,差点被压垮。不过,手机与消费品一个核心的相似之处,便是对复杂的供应链的管理和掌控。

没有对供应链的掌控,苹果无法形成规模,建立稳定的品牌溢价,vivo也无法先人一步获得科技,并动员足够的产能。

苹果对供应链,仿佛“慈父”般的存在,自掏腰包给供应商买设备不说,还负责解决各种疑难杂症。一家代工厂仓库经常出现老鼠啃双面胶的问题,苹果总部知道后,立刻派人赶去,制定了一套仓库养猫方案,考虑了品种、年龄、数量、采购预算和途径等方面,确保猫能“安心工作”。

慈父也有严厉的一面,比如不允许供应商用自己的设备生产别人的产品,又比如对蒙混过关企图的不容忍。有一家机床供应商,夸产品的加工效果可以像镜子一样亮。苹果工程师追问:像镜子一样亮到底如何量化?最终,这家企业花了100多万元,从美国采购回了阿美特克的白光干涉仪,这才回答出了这个灵魂之问[3]。

image

2017年4月,vivo召集手机行业内顶尖的供应商们到东莞总部,向它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合作方式和节奏要调整。vivo要加码科技创新,之前是等科技在别家成熟运用跟进,现在要主动研发,在涉及手机创新的关键领域提前布局,要把技术跟踪、合作的周期提前到18个月,甚至36个月。

调整策略下,vivo自己也需要投入资金、团队与供应商共同去研发。vivo X20 Plus是全球首台屏下指纹手机,搭载的第一代指纹技术,就是vivo与汇顶科技联合研发的。汇顶第三代指纹技术,继续选择在vivo NEX首发。

汇顶CEO张帆在谈到沈炜时特意提到:“非常赞同vivo创始人沈炜先生‘用80%的精力,做好20%的事情’的观点。”

无论是合作还是调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期,vivo曾有个代理商的负责人背着100万现金,去东莞帮助工厂发工资共渡难关。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vivo是为数不多会请供应商吃饭,并且给供应商技术支持并提供免费住宿的手机企业[4]。

每年10月,vivo会预测下一年的需求,再正负预估10%的幅度给到供应链。“如果没有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没有整年计划,他是不可能把最好的技术告诉你。”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这样说道。

在任何行业,供应链管理都是一门举足轻重的学问。消费行业如此,制造行业亦然。苹果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把手机做成了艺术,因此当它与造车联系在一起,人们会憧憬,对供应链追求完美的苹果在能造出怎样的汽车。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供应链上的经验是可以相通的,而这种经验也可以减小不同业务之间的距离。

image

段永平对“本分”有过一个高度概括性的描述: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其中“有借有还”就是“本分”,“再借不难”其实是“功利”。不再想着“再借不难”的时候,就真的“本分”了。

作为公司掌门人的沈炜,一度10年没接受过媒体采访。关于“本分”,他说的更直白:“vivo从来没把赚钱放在第一位,vivo只不过是尽了一个手机企业的本分而已[5]。”

功能机时期,一些机型因为内置MP3播放功能而走红。vivo的一款手机只支持和旋。一位产品经理把和旋功能放在子目录下,并把目录名称定义为“媒体播放器”。沈炜知道后很生气:“这个东西很容易被消费者误解为MP3,对营销有帮助,实际上不是MP3,只是铃声播放[5]。”

vivo与渠道建立了“商业共同体”,渠道与生产商共同进退。对待供应商,如果物料库存积压,vivo也会主动赔偿。这种结果构成了双赢:在2G转向3G的困难时期,代理渠道愿意帮着vivo承受库存压力。

vivo的轨迹证明,不断推进产业上下游的合作,持续为供应商让利,朝着完美的目标打磨产品,这些最终都会让品牌价值提升。

vivo的基因里,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本分”,而本分最关键的内涵,则是做正确的事,然后把事情做正确。

做正确的事,讲求时机。把事情做正确,讲求方法。从时机上看,汽车供应链上已经有不少经验成熟的供应商,市场和消费者对明星公司的跨界也抱有期待。从方法上看,vivo已经深谙如何打造一款出色的产品。

vivo现阶段没有造车计划,但如果决定造车,会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 微信号:kechuangych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306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