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中国轮胎发展史

2009年9月,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一张橡木办公桌摆在屋子正中央,它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坚毅桌”。

在这张英国皇家海军HMS Resolute号上木材制成的办公桌上,罗斯福曾签署命令对德日宣战,肯尼迪曾打电话给赫鲁晓夫要求苏联处理古巴导弹,尼克松曾与幕僚讨论访问中国,小布什曾下令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无论哪件事,都改变过无数人的命运。

而这次,也是一样。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黑人总统坐在“坚毅桌”前,打开面前的文件夹,大致看了下里面的条条款款,然后挥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Barack Obama”,随后展示给众人。

镁光灯闪烁,掌声四起。

历史的齿轮已经拨动,全球轮胎产业链格局,就此改变。

奥巴马签署的,是以“保护就业”为由,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总统令。

中国轮胎业最严峻的挑战,正式来临。

就在一年前,奥巴马还对中国轮胎开始过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虽然最后经过中国企业应诉,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判决应撤销反补贴法令。

但是,帝国主义无耻起来,根本不需要理由。

比起“双反”调查,奥巴马这次“劳保令”给中国轮胎造成的伤害更为巨大。随后更是无止境的反倾销调查,以及后来的特朗普贸易战,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数十年来全球轮胎产业链的分工和自由贸易的格局。

也彻底改变了中国轮胎业在美国的命运。

2020年,中国乘用车轮胎出口美国市场的数量仅为280万条,和2010年相比,对美出口量下跌近95%。

中国轮胎靠出口躺着赚大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980年代的中国,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猫论”:管他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才算好猫。所以各级领导班子都在研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优先上马什么产业,才能做那只抓住老鼠的猫。

大家的基本共识是——

1.能吸纳就业;

2.有现成的产业基础;

3.技术含量别太高,步子太大会扯着蛋;

4.最重要的,先别指望出口,要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来消化产品。

在这个共识下,各地纷纷搞起了纺织厂、食品加工厂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而轮胎-橡胶产业,也正是从那时起步的。

战争战备年代,轮胎和上游的橡胶,都属于军用管制物资,由国家统一管理。而且为了防止被美帝苏联们偷塔然后一波带走,国家把相关的产能分散到了全国各个省份,这跟当年我们的钢铁产业、汽车产业如出一辙。

当年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好多钢铁厂,每个省份都能造卡车。多、杂、小、弱,就是那个年代轮胎行业的写照。

老式轮胎厂生产轮胎

80年代,中美进入蜜月期,苏联也被美国(当然还有苏联自己)折腾的奄奄一息,一时半会不能打过来了,于是国家正式解除了对轮胎/橡胶等行业的禁令。

闲置的劳动力有的是,回城的知青,富余的农民劳动力要多少有多少。我在前两天写的那篇文章《新疆见闻录》里说过,当年的大多数农民一户家庭分到的田地也就三四亩,平均分到每个人头上的田地还不到一亩,而一个农民就有能力种三五亩田地。也就是说,平均下来一户只要一个农民就够了,剩下的,都是富余的劳动力。

但是光有工人还不够,能撑起一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市场。中国家用车的快速发展,还要二十多年后才发生。国际订单,也还不知道在哪儿。

那时的中国,最需要的是建设,各种物资都需要通过跨地运输,而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铁路网,大多数物资只能通过公路运输,所以国产卡车的年产量不断暴增,从1980年的10万辆,一直爆增到1995年的80万辆。而与轿车平均3年换次轮胎相比,载重卡车1年甚至半年就要换轮胎。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造得出轮胎,就不愁卖不出去。

而这种卖方市场,也持续了整整二十年。

1948年,法国米其林轮胎公司试制生产了全世界第一条全钢丝子午线轮胎,寿命长、降低油耗、可高速行驶、不易刺破、安全性能好。子午线轮胎的发明,是轮胎工业中的一场革命,成为汽车轮胎发展的新方向。

子午线轮胎构造

子午线轮胎虽好,可尴尬的是,1980年,我国的子午线轮胎年产能是可怜的1万条。

怎么办?进口+学习消化。

1980年,上海正泰橡胶厂通过引进德国二手生产线,成功完成了乘用子午线轮胎工业化生产,并在上海大众的桑塔纳轿车上配套,打破了国内汽车厂家不使用国产轮胎的历史,后通过不断吸收和改进,子午线轮胎技术逐渐扩散到杭州橡胶厂等企业。

到了90年代,因为中国有着庞大的产业基础、原材料、地皮、低廉的人工成本,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产业基地,所以外资轮胎企业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等全球领先轮胎企业中国轮胎带来了巨量资本,更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更加高效率的生产和销售模式。

而在消费端,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后期一直到现在的家用轿车需求爆发,让中国轮胎根本不愁卖,一些车企甚至要提前一年预订,才能保证自己的生产。

就这样,凭借着当时最好的历史机遇,中国轮胎业迎来了产业转移带来的红利,轮胎工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中国轮胎开始飞速扩张,山东、长三角、珠三角也逐渐成长为全球的重要轮胎生产基地。

有了充足的市场和劳动力,又有了技术扶持,中国轮胎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到了2000年,全球轮胎企业75强中,中国企业占了16家。

要说中国轮胎的发源地,其实是上海。

1920年代,上海就造出了中国第一条轮胎。论交通的便利度,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汇聚,没有比上海更适合发展轮胎产业的地方了。

但改开以后,上海有了新的使命,需要对标纽约,专注于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这些高附加值产业,所以以轮胎制造为代表的化工产业,只能向外扩散。

而山东,因为集齐了发展轮胎产业的全部要素,成为了90年代以来,全国乃至全球最强势的轮胎产地。

首先是比大庆油田资格还老的东营油田,就位于山东东营,这里有全国最好的化工产业基础。其次,这里还有全国最好的化工院校——山东化工学院。2002年,它改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一起成为中国唯二的化工王牌院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工程机械和载重汽车的制造在山东都相当发达,潍柴动力等大客户给山东轮胎企业贡献了大量的订单。

最后再说到人。作为国家第二人口大省,山东非常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山东人讲究礼数的性格特质,也在原始资本积累的初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跟浙商、闽商一样,山东以宗族亲缘为基础,形成了专营轮胎行业的宗族圈子。市场足够大,一家吃不下,于是亲友之间搞起了联保、资金拆借、交叉抵押担保等等。在一个井喷式发展的行业早期,这种互助联保极大地促进了技术、资金的流通,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非常重要。

而从90年代起,中国经历了立国70多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每年的货币增量超过30%。钱印出来了就需要贷出去——如果你在银行工作,你不把钱贷出去,就相当于没完成KPI。于是熟悉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的山东轮胎商人,很快摸清了从银行贷款的套路,从银行贷到了大量贷款。这些资本的大量涌入,进一步加快了轮胎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当时的山东政府也对轮胎业倾力扶持,豪迈地划出开发区,搞出各种税收优惠、用电保障、甚至零地价优惠,只要有人建轮胎厂,就尽最大力度支持配合。

于是在以东营为代表的地区,出现了家家做轮胎,厂厂成公司,公司成集团的景象。

在众多厂家中,不乏踏踏实实做轮胎的,但也有不少想着跟风搞个轮胎厂挣钱的投机分子,他们的信条是——管它什么品牌、什么品质,反正生产出来就有得卖。

如果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当然会唾弃这种“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生产模式,但在那个无数产业野蛮生长的年代,这些投机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御“洋轮胎”的作用,也刺激了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构建起了别国不具备的轮胎产业链。

到2015年,全球轮胎年产20亿条,中国的轮胎占其中的38%,而山东的轮胎,又占了其中一半。而在中国轮胎的全部产能中,有一半会出口海外。

当然,我们的出海主力仍旧是卡客车轮胎。

常年看体育频道的男性朋友都知道,海外大牌特别喜欢在F1、足球等栏目里砸钱投广告,当你连续10年、20年的被洗脑,就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好像这些外国大牌就真的是最好最安全的。

但其实,我们的品质已经不比他们差了。

2016年,央视财经频道CCTV2《消费主张》播出了《你不解的中国制造——轮胎篇》,通过几个国家品牌轮胎的直接对比测试,展示了国产轮胎的优异性能。

8次撞击测试:价格最贵的法国品牌轮胎骨架直接断裂;美国知名品牌轮胎第7次撞击后漏气;而中国品牌无大碍;

水压爆破:价格最低的中国品牌,耐压数值达2563kpa,安全倍数达标准的10.3倍,表现优异。价格为中国品牌两倍的法国品牌,安全倍数仅5.2倍,不到中国轮胎一半;

刹车测试:价格最低的中国品牌刹车距离为27.5米,比法国品牌还要少两米……

即便扣除了栏目组为了节目效果所进行的数据“加成”,我们也完全有能力与外国大牌一战。

我请教了多位汽车业内人士,如果日常50万以下的乘用车通勤,我们的轮胎品质完全可以和竞品打个平手,但是价格就只是外国品牌的一半。

相比于乘用车车主,卡车车主要务实得多,没办法,轮胎的成本决定的。一般的乘用车两三年才换一次轮胎,而一辆8轮大货的轮胎需要年年更换,甚至在路况不太好的情况下半年就要换了。当国产新胎售价比国外大牌的翻新胎还便宜,而且经过亲自测试,质量也和国外品牌相差无几甚至犹有过之,你是车主的话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曾经一个拉矿石的车主表示,在他所跑的路段,使用那些价格很高的外国大品牌轮胎,大概3个月换一次,而是用那些相对便宜的国产品牌轮胎,也是差不多3个月换一次。

所以,我们的国产品牌的卡客车轮胎,凭着实打实的质量以及亲民得多的价格,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

但盛世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随着我们的产能不断飙升,2010年以后,市场开始进入供过于求的状态。以全钢载重子午胎为例,目前,年生产能力在1.3亿条左右,但市场需求却只有8000多万条。另外,在乘用车领域,虽然我们的轮胎在国内没什么存在感,但在海外市场,性价比更高的中国乘用车轮胎足够能打。而在卡客车等赛道,随着中国轮胎已经开始横扫海外市场,别有用心的国际政治势力已经开始磨刀霍霍。

中国轮胎,被盯上了。

外国轮胎品牌原本只是想卖卖废旧过时的生产线赚点外快,没想到中国人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汗水,慢慢发展壮大,爆出了举世无双的产能,眼看就要把外国人的老窝给端了。

这事还得从轮胎领域的扛把子——米其林开始说起。

1989年,米其林进入中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轮胎企业。随后,固特异、佳通、锦湖、普利司通等陆续完成中国市场布局。

开办企业的终极目的是盈利,外资企业带着产品技术和创新能力来到中国,与拥有本土优势的中国企业合资,共同开发这片市场。

很快,合资企业不但占领的中国市场,还在中国第一代车主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在这30年里,合资轮胎企业和国产轮胎企业一起见证了中国轮胎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也成为这些外资轮胎企业营收影响因素最大的市场之一。

利益当前,一切都顺理成章。

但中外文化与发展思路的冲突,让合资企业各方的分歧越来越大,“分手”不可避免地到来。

2001年3月米其林与华谊集团共同组建上海回力。米其林和回力约定,成立合资公司,我出技术,你出渠道资源。

米其林之所以选择和回力合作,是因为回力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是上汽大众的亲兄弟,桑塔纳多年的配套供应商,在全国的经销商中一呼百应。

一辆普桑停在米其林-回力店铺门口

回力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主机厂和经销商渠道。大众等多款合资车,统统把米其林选作配套轮胎。而面对那些经销商——光牌子响没用,你得来点实惠的。于是米其林拿出相当可观的分成,25%的利润率(米其林光是零售环节整体的毛利有50%),拿下了经销商。

但站在回力的视角,则是另外一个故事。这很像是多年后,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原本想着的是吃下对方最核心的技术,但是不管是发动机还是变速箱的配方,吉利都没有拿到。

在合资品牌的线下门店,回力还是只能孤零零躺在低端产品区。米其林把原本主打中高端市场的“米其林”轮胎连续降价,开始蚕食原本商量好主打低端市场的“回力”轮胎份额,对“回力”轮胎造成了伤害。

2017年,华谊集团购回米其林所持全部合资公司股份,双方合作不欢而散。

透过这些中外品牌合资几年后又分道扬镳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经济在过往20年,从粗放走向理性的过程。

客观来讲,从量产产品的稳定性、品控、标准化作业等方面,米其林还是带给回力很大的帮助。在营销上,中国的轮胎企业也终于意识到,在CCTV5的足球和F1赛事转播中,猛砸广告,还真的是很起作用。但这些都不足以对冲真金白银的损失——从2001起之后的十多年,回力每年要亏上1个多亿人民币。

其实米其林没什么好诟病的,我们指望人家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拿来做技术扶贫,这本身就过于天真了。况且米其林在中国轮胎的出海过程中,也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与之相比,美国政府就是纯粹地耍流氓了。

中国轮胎,尤其是卡客车轮胎,凭借超高的性价比,统治了美国市场。所以过往10年来,美国一直反反复复地“搞”事情。

其实奥巴马和川普都明白,跟中国和俄罗斯相比,美国铁锈带那一大批失业的工人才是他能否坐稳总统位子的决定性因素。

2009年,奥巴马上任还没几天,那边的失业工人又开始闹事儿了。

年初,北美最大的工会——钢铁工人联合会,吵着说中国对美国市场进行轮胎倾销,让橡胶工人(工会当中的第二大势力)丢了饭碗。奥巴马一面派说客安抚,一面想拖延了事。但耗了半年,经济不见起色,工人们闹得更凶了。

没办法,他只能在中国轮胎的制裁提案上签了字,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向中国轮胎征税,对带动美国工人的就业根本没啥用,奥巴马心里明白得很,但为了保住所在党的议会席位,立出跟中国人硬刚的 flag 是必须的。

好不容易硬撑到了第二任期,因为在移民、反恐等问题上一团糟,奥巴马的支持率在历任总统中,跌倒了历史倒数第一。

眼看口碑崩了,2014年,他再次对中国轮胎下手。而且继任者建国有样学样,也学会了这一套,2019年贸易战最凶的时候,美国再一次对中国轮胎下了毒手。

每次下手,中国的轮胎基本都要被征收30%-100%的特别关税。为此,中国输美轮胎断崖式下跌。以乘用车轮胎为例,2014年中国出口美国乘用车轮胎6050万条,到了2019年仅为340万条,直接被斩了95%。

这还不够,美国还拉着印度、巴西等马仔一并抵制中国轮胎。

我们不是没想过办法,想着通过在东南亚、甚至在美国本土建厂来曲线救国。但美国人决定流氓到底,把东南亚等国的轮胎一并禁了。至于美国本土的工厂,原本我们跟田纳西等州政府谈得好好的,给他们创造足够的税收和就业,州政府了批了地,都已经开始开工平整了。但这几个原定2019年就准备开工的厂子,到现在还没有动静,背后的道道大家都懂。

问题是,美国禁了中国轮胎,本国的轮胎业就业仍旧不见起色,真是莫大的讽刺。

轮胎产品屡次被美国采取双反、特保等措施后,中国一般的反应都是向WTO申诉,但是在WTO的框架下,没有一例成功推翻美国政府的决定。

后来,中国企业也学乖了,在被美国商务部点名后,大企业纷纷凑钱,去美国请专业律所打贸易官司,在木槌落定之前尽量挽回,是唯一的途径。

还别说,真赢了。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中国卡车轮胎“没有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双反税率都被取消。看来只有讼棍能够战胜讼棍,这句话是真的。

不过,这实在没必要太高兴,苦日子还在后面。

激进的市场掩盖了虚胖的轮胎企业,也掩盖了粗放的经营模式。跨国轮胎企业的利润率在15%左右,而中国轮胎大企业的利润率3~5%。

利润率低,工艺提升慢,同时,制造工艺低劣造成对环境污染远超国外企业。缺乏话语权和品牌力,又只能靠低价赢得市场,导致极易被认定倾销,这是个恶性循环。

这么庞大的产能,半数以上靠出口生存,简直是贸易摩擦的天然靶子。

几十年来,山东的轮胎老板们已经习惯了扩产、出货、装柜(集装箱)然后躺赚的日子。

但是从2010年,市场开始出现供过于求,圈子聚会时所有人都在抱怨,利润越来越低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控控产能,把回笼的钱多搞搞研发,结束这种全靠拼产能拼成本的粗放路子。但还没等你的新品研究出来,买设备欠下的银行贷款就能把你拖死了。

然而硬着头皮坚持以往粗放路子的结果就是,由于高昂的关税,导致美国的订单流失,整个山东,尤其是东营的大量民营轮胎产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最凶的时候,时不时都能听到工厂或者经销商破产,那些为了续命就只能借高利贷的,最后甚至到了跳楼的地步。

不过,所谓危机危机,就是危中有机。在行业进行大洗牌的另一面,其实是品牌建立的好机会。

市场的选择,商业的博弈,本就避免不了新旧更替,中国轮胎逐渐在向世界轮胎看齐,必须要由原来的拼成本,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拼品牌、拼技术。

乘用车,将是决胜的关键。

包括我在内,被各种广告连续洗了20年脑的国人多少都会有些“崇洋媚外”,潜意识的就觉得外国品牌就是高端的代名词。但现在我们本土品牌已经开了窍,玲珑通过当上尤文图斯的赞助商,刷了不少存在感。

当国民神车五菱mini搭载玲珑时,很多朋友已经可以欣然接受而不会觉得有什么突兀的了。回力的爆发力更为强劲,它选择和C端最大的后市场品牌途虎养车深度合作,推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新品牌“飞跃”轮胎——去年6月,途虎下了需求单:需要更强的排水性,更坚实的胎侧,更长的行驶里程且能兼顾更多的路况,回力依据原有产品储备设计研发全新模具和花纹,上半年立项,年底就交付了产品。按需求定制的新胎通过途虎交到了消费者手里。这就是新一代中国轮胎人的效率。

顶流明星加持,国产品牌愈发给力

回力,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回力。

品质与国际大牌相当,价格更亲民,更懂我们的国潮,你怎么会拒绝?据途虎披露的数据显示,回力飞跃轮胎销量已经排名平台国产轮胎第一。

而给力的不只是回力,途虎上轮胎的总销量中,国货占比,已经从5年前的2%,到了当前的20%,并且一定会进一步攀升。

拿着欧美日韩的技术,靠着本土低廉的土地、人工和环保成本,利用信息差赚取差价,这是老一代轮胎人的基础方法论。而依托于庞大的市场和数据,以定制化的方式为生产企业赋能,提升存货周转率,降低库存,将剩下的资源用于研发,这是“内循环”的大背景下,新一代轮胎人的核心逻辑。

当国产轮胎品牌对数字化和智能化有了更精、更深的理解,当国产轮胎在设计、创造、定位、推广等方面,能够更加精准地承接用户需求的时候,中国轮胎的品牌建设,才能真正跨越量变,走向质变。

品牌建立的同时,中国的轮胎行业还在积极向外扩张。

海外扩张,能够规避国际贸易壁垒、降低用工成本和物流成本,东南亚、中亚甚至美国的轮胎需求都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能够保持企业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选择在东南亚等天然橡胶产地和中亚等轮胎消费重地投资建厂。

在双星、赛轮、森麒麟作为青岛轮胎三巨头相继在海外建厂的同时,中策、玲珑、三角等其他中国轮胎产业巨头也纷纷在海外建厂。

2018年4月,青岛双星以38亿元获得锦湖45%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玲珑轮胎开展“5+3”战略,泰国、塞尔维亚工厂相继开工,是中国第一个在欧洲建厂的轮胎企业。

中策集团也在泰国工厂的基础上,开发第二处海外生产基地。

这种海外扩张一方面可以走向世界,通过扩张来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国内的内卷。

国内生产的轿车子午胎与轻型货车子午胎中,约65%为中低端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不高,恶性竞争严重,很多上规模的企业都选择找适合自己的蓝海,这是当前国内轮胎领军企业均海外建厂的重要原因。

毕竟,有能力跨过国际布局门槛的企业,才能与国内其它企业间的距离不断拉大,笑到最后。

也是我们在未来,与欧美百年品牌,角逐的底气。

海外建厂的部分中国轮胎企业

轮胎这东西,不如芯片高端、不如AI酷炫,但和工业化历程中的很多行业一样,它也是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就业,创汇创收,面临打压,不卑不亢。

下次换轮胎,你会选国货么?

我会。

回头看中国轮胎业发展史,它几乎走过了大多数中国企业可能经历的每一个阶段:

从山寨作坊式的粗制滥造,靠低价抢占市场。

到购买国际先进设备,让产品走出去,行销海外。

再到投入重金自主研发,挑战世界头部品牌。

最后靠中国市场资金和自研的核心技术驱动,把工厂开到全世界。

就算遭遇了美国的贸易战,也不必太过担心,这种压力测试,同时也是行业整合的良机。

经过这样一轮残酷的洗礼,资源将更多地向头部企业集中。

中国轮胎的青春已逝,我们无需感伤,因为此时此刻的中国轮胎,更加成熟和稳重。

中策、三角、玲珑、赛轮金宇、浦林成山、森麒麟、万力等一众轮胎企业,正在加足马力不断赶超世界一线品牌。当中国轮胎装上一辆又一辆外国汽车的时候,我们都看到了两个字:底气,它不是一家公司的底气,它是中国制造的底气。

或许多年以后人们会记得,中国制造真正的底气,不仅仅是一个百战不死的华为,还有千千万万个心怀世界市场的中策,玲珑,金宇。

以及,千千万万个中国轮胎人。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微信号:lukewen1982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