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中国人没有「躺平」的资格

“躺平”了两个月,没有更新,向大家说句抱歉。

「躺平」这两个字,就像前几年的「XX ji ang ji」一样,

在一段时间内都会有一点敏感,很多公众号写这个选题,都会被删稿。

舆论大方向不允许人们躺平。

今天这篇文章,小心地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

躺平,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同在东亚的日本,这样躺平的“丧文化”已经流行了几十年。

记得几年前去了一趟日本,还写过一篇文章说日本人为什么“丧”,为什么会低欲望。

而没想到,短短几年,这样的文化现象,突然在中国一度成为了潮流。

很多言论都在说中国在日本化,

但究其背后,日本的“丧文化”和中国的“躺平文化”是两种并不相同的社会原因。

日本的丧文化诞生于1991年经济泡沫破裂之后,

此后的日本经历了“失落的20年”,房价暴跌,在此之后是漫长的通货紧缩。

而这带给日本带来的是一个无法突破的恶性循环——

“钱紧”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 → 人民手上的钱减少 → 购买力下降 → 东西卖不出去 → 降价促销,物价下跌 → 人们买涨不买跌,更不花钱了 → 社会需求不足 → 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 → 企业没钱赚 → 裁员或降薪 → 失业率增加 → 人民手上的钱减少

→于是又回到了一开始的循环。

今天要买的东西,明天会更便宜。

并不是「早买早享受」,而是「早买早亏」,与其买买买,不如手持现金,等钱更值钱。

房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房价难涨,即便日本的贷款利率极低,租售比高,以租养贷很容易,多数人也并不愿意买房。

加上经济不景气,面临着裁员和降薪的风险,那么就干脆就不消费了,低欲望生活。

所以,日本人宅、不愿意花钱、不愿意恋爱、不愿意结婚,也不愿意买房,直接躺平。

但另一面,躺平的日本人,并不需要担心不断上涨的物价,不需要担心手上的钱贬值,也不需要担心一直上涨的房价。

某种程度上说,日本的“丧文化”,

也是一种安全的、有保障的、主动的“躺平文化”。

通货紧缩下的社会环境,给了年轻人一个安全的“躺平”土壤。

2、

日本“丧文化”兴起的背后是失落的二十年,经济低迷,通货紧缩。

而如今的中国「躺平」文化的背后并不是这样。

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为疫情,全球陷入低迷,而中国一骑绝尘。

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反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未来充满迷茫”,这样的论调却流行了起来。

而所谓的「躺平」,是在这样强烈的反差中,无所适从地被动放弃。

但是,如今的中国,并没有如日本「丧文化」这样的「躺平」土壤。

– 日本的房租可以二十年不涨,

– 日本的物价可以二十年保持平稳。

– 东京大阪以外的日本的房价,甚至二十年保持不跌也很难,

– 早早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也已经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不同。

– 如今的中国依然是一个通货膨胀的时代,手持现金的人们充满了对钱贬值的焦虑。

– 房租也随着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地上涨。

– 房价,可能是所有信仰都崩塌之后,依然还存在的最后的信仰。

– 老龄化已不可避免,但第一批为老龄化社会买单的,可能就是叫着「躺平」的这一代人。

从这些意义上说,

活在对抗通胀、对抗货币贬值、对抗房价上涨、对抗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人,甚至并没有「躺平」的资格。

真正喊着躺平的,可能才是最不可能躺平,深度参与“内卷”的人。

虽然内卷无意义,然而不参与这样的内卷,

在整个中国社会机器高速运转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的可能是社会阶层的下滑。

而「人」和「国家」一样,虽然说要躺平、不想卷,但在高速运转了几十年之后,要刹车也并非容易的事,如果躺平回到几十年前,是谁都不会愿意。

“躺平”B面的“内卷”,只是同样的“因”之下,不同的“果”。

二者博弈的最终结果大概率是,

躺平成为了一个存在于意识层面的哲学思想,

而内卷成为了一个存在于物质层面的社会学现象。

来源:海马小姐 微信号:ladyhaima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