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前段时间的疫情大放水,现在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通胀问题。
美国那边有人搞了个统计研究,发现了个很有意思的事儿 👇 统计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通胀的担忧程度有很大差别
60 岁以上的人对通胀的预期最高,觉得通胀 CPI 能飙到 4.5%(美国过去几十年一般 2%)
40~60 岁的人中等,觉得通胀 CPI 能到 3.5~4%。
40 岁以下的人则不那么担心通胀,觉得后面能到大约 3% 左右。
而且这还不是一次统计,而是持续跟踪,不同年龄段对通胀的看法虽然会同步变化,但始终是年龄越大的人对通胀越焦虑、年龄越小的人越不担心通胀。
然后大家就吵起来了:
老年人觉得,你们年轻人太傻太天真,吃过的盐太少,“Young people are idiots”
年轻人则觉得现在时代变了,我们有当今最全面的统计记录,过去半个世纪通胀就是很低,“they have a much better track record in the last half decade or so”
结果两方互道 SB,谁也不服谁。
……
我就正好想到了以前读过 Morgan Housel 的财富心理学,里面第一章就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
我们在成年前后的十几二十年的经历,会直接影响我们对未来世界的预期。
然后我就去找了另一张图 👇 美国过去百年的长期通胀指数,在上面标了 3 个时间
是不是对上了,不同年龄段对于通胀的不同看法刚好也和他们成年时所经历了的真实物价上涨相关。成年时经历的通胀越高,以后对通胀的预期也就更高。
同理,如果这段时间我们经历了资本市场的长期低迷,我们就会对后市走势更悲观,“这些上涨都是暂时的,一跌就都没了”。如果我们经历了持续的房地产上涨,我们会更倾向于预期房价只涨不跌,等等等……
所以 Housel 给这一章的卷首语是这么写的:
Your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money make up maybe 0.00000001% of what’s happend in the world, but maybe 80% of how you think the world works.
我们每个人可能只经历了财富世界的 0.000000001%,但我们却试图用它解读 80% 的问题
现在想想,70 后总觉得 80 后不中用,80 后总觉得 90 后不靠谱,90 后总觉得 00 后不行,好像也是符合这个答案呢。
时代在变,大家的成长环境也在变,但不同代际的人却总在以自己长大时经历的世界来评价现在和过去的人。
这个问题还挺值得思考的。
……
终身学习说起来简单但可能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容易。当我们以为自己正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时,我们真的是在学习新东西,还是只是在强化旧有的认识呢?
不过我们也不用太悲观,虽然过往的经历会限制我们的思考方式,但我们并非永远不能改变。
记得几年前 WiFi 刚刚兴起的时候,父母辈都在说这东西辐射不健康,任何新东西都能联系到辐射。这可能就是过往经历对思考方式的影响。
但当父母体会过手机的价值以后,就不再抱怨辐射不健康,还会问 WiFi 在哪 图片
这说明我们还是在不断进化的,只要我们愿意花点时间亲身尝试下自己并不看好的东西。
来源:也谈钱 微信号:yetan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