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被围猎的滴滴能扛住 45 天吗?

被围猎的滴滴能扛住 45 天吗?

image

在滴滴出行宣布排查整改、25 款 App 被下架后,其他打车软件开始蠢蠢欲动,原本趋于平静的网约车市场风云再起,开启新一轮战事。

时隔两年,美团打车再次在应用商店上架,“开通更多个服务城市”;高德打车推出暑期免佣活动、推出 “快走” 功能;T3 出行则发布内部通知,要开启战斗模式,连开 15 城,日均单量突破百万。

加大补贴力度、疯狂招募司机、加速城市拓展、团队进入 “007” 全月无休状态…… 每一个有野心的网约车平台,都想趁此机会,咬下更多的市场份额。

“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7 月 2 日,上市不满 48 小时的滴滴迎来监管风暴。当天,网上就开始传出 “滴滴替代品” 的帖子。

在网友列出的一长串名单中,高德、T3、曹操出行还有那些以往游走在二线、甚至很少被大量用户感知的网约车平台,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image

“单量快翻倍了。” 某网约车平台员工告诉鞭牛士,他万万没想到,在这个已经一家独大的市场,还能有如此 “机遇”。多个网约车平台员工一边向鞭牛士确认 “用户量确实暴增”,一边表示 “业务部门不想宣传”,只想闷声推进,抢夺更多的用户、司机、市场。

“抖音刷不到滴滴的司机招聘广告了。” 北京出租车司机何文新发现,“现在刷到的都是高德的广告。”

作为近日被网友多次安利的聚合型打车平台,高德打车针对司机推出了暑期 2 个月的免佣活动,全部收入均归司机所有,有 100 家网约车平台参与此次活动。

除了用 “免佣” 吸引司机,高德打车还推出了 “100 元优惠券” 的限时活动, “新用户打车低至 1 元”“高德打车真划算” 等广告语在抖音、微信朋友圈频繁出现。

image

另一个被网友多次提到的是号称 “国家队” 的 T3 出行。7 月 4 日,T3 官方微博称 “私信爆了…”,表示 T3 已经进入 20 多个城市,今年会达到 48 个,基本覆盖全国一二三线城市。

而在网上流出的 T3 “安全部门” 内部通知中,T3 已经全员开启战斗模式。在 “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下,T3 要攻城略地,“T3 出行紧急调整开城计划,本月内要连开 15 城,日均单量突破百万,牢固树立中国网约车第二地位”。

在战斗模式下,T3 产研部门、安全部门已经实行全月无休的 “007”,后勤部门也已经 “做好充分保障”。

image

与此同时,T3 出行的打车广告也出现在微信朋友圈, “打车选 T3 出行,一次才花几块钱”,同样以补贴拉新。

而两年前悄悄下架的美团打车 App 也在近日重出江湖。在最新的 2.0 版本中,美团打车将 “开通更多个服务城市”。美团打车独立 App 重新上线的消息,也促使美团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

美团也扩大了打车业务的招聘 —— 近几天,在美团招聘、脉脉等平台出现了大量美团打车方向的职位需求。

曾对外宣布 “不会加大在网约车上的投入” 的美团,如今也加大了拉新力度,在用户端推出 “邀请好友助力” 等优惠特权活动,在司机端推出享受每日总流水增加 20% 和最高达千元的冲单奖励。

除此之外,吉利投资的曹操专车推出签到送优惠券和 0.1 元购买 6 折优惠券活动,广汽集团旗下的如祺出行优惠补贴广告在不到 1 小时里就吸引了 1.2 万人领取…… 补贴、免佣、冲单奖励,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下,那些以往只能游走地方市场的网约车平台,都放开手脚活跃起来。

二次补贴大战?

“好像回到了几年前网约车刚兴起时。” 杨新在尝试用新平台打车后感叹道,“平时打车要花 20 多块钱,这次只用了 2 元钱,如果是拼车的话是零元。”

已经有不少用户和司机开始尝试其他的网约车平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使用曹操出行、T3 出行等网约车的体验,认为 “接单速度快”“安全性更高”,并且新用户价格优惠。

司机也是如此,一名网约车司机称,最近加入了美团打车和高德打车:“我平时只是上下班高峰期出来拉活,这个时段平台补贴高,活多,每天拉活 8 个小时的流水在 1000 元左右,现阶段没有佣金,比以往高出 30% 左右。”

并且,司机会跟着用户走。“在前段时间疫情反复的时候,用车的人少,除了滴滴我也会挂着其他平台(App),等着派单。” 何文新称,基本上每个司机都会同时接好几家网约车的单子。

实际上,和上一轮 “1 分钱乘车” 的烧钱大战相比,如今各家平台的新补贴相对缓和。马化腾在演讲中称滴滴和快递就像打仗,“最高一天亏 4000 万,谁也不敢收手”,滴滴与 Uber 也是一场烧了 200 亿美元的战争。

这场新补贴运动会持续多久?

在 T3 内部通知中称,“市场给我们的窗口期只有 40 天”,这大概是滴滴完成网络安全审查的时间。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初步审查是 30 个工作日,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 15 个工作日,特别审查一般 45 个工作日内完成。

而作为上一轮网约车烧钱补贴大战的幸存者,面对新补贴运动,滴滴沉默地推出 “4.99 抢省钱周卡” 的活动。

滴滴会跌落神坛吗?

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全国共有 236 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今年 6 月,订单量超过 30 万单的有 13 家。

而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 10 月,网约车平台总订单量达到了 6.24 亿单。其中,滴滴出行月订单量为 5.62 亿,滴滴旗下花小猪出行月订单量 320 万,两者订单量合计占总订单量的 90.58%。

滴滴在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滴滴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1 年 3 月底,滴滴在中国有 3.77 亿年活跃用户和 1300 万年活跃司机,日均交易量为 2500 万次。2020 年,滴滴中国出行业务收入 1336 亿元。

在滴滴迅猛扩张盘踞 90% 市场份额的时候,其他网约车的发展只能用 “稳步” 来形容。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 “网约车” 相关企业共 7448 家。2019 年是企业注册量的高峰期,全年注册 2913 家企业,同比增长 33.9%;今年上半年共注册 465 家企业,同比下跌 36.6%。

在滴滴事件发生前,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招招出行、东风出行月订单量从超过 30 万单降到 30 万单以下。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统计中,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美团打车下降最多。

滴滴事件发生后,网约车市场风云变幻。“网约车市场仍充满变数。”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他们的判断基于几方面的考量:第一,出行是高频次消费场景,在滴滴倒下后,会有千万个企业站起来争夺这个市场,第二,网约车平台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补贴驱动下的网络聚合效应,司机乘客粘性较低,只要有平台砸钱,司机和乘客很容易流失。

不过,想在窗口期抢夺用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烧钱补贴虽然短时间能带来用户上涨,但并不能完全改变用户使用习惯。2018 年,美团打车四个月烧掉近 10 亿元,2020 年,美团每单优惠力度提升到 20%~30%,但最终市场占有率不到 2%。

甚至滴滴自己,也难以再造一个 “滴滴”。2020 年 7 月,滴滴推出低价打车新品牌 “花小猪打车”,花小猪补贴也颇高,但屡次被网友质疑服务差,是 “没有通过滴滴审核的司机”。

其次,补贴结束后,网约车平台能留下多少用户和司机?

“天下乌鸦一般黑。” 何文新认为,“现在是补贴高了,但是过段时间,肯定还会回到压价、扣费多、派单远的状况。平台永远强势。”

而已经有网友开始吐槽其他网约车遇到的问题,比如吐槽 T3 定位真的很不精准;注册之后才提示所在城市未开通,白白浪费新人券;在日前北京大雨时,新网约车平台打车困难,等待 45 分钟后,还是滴滴叫了一辆。

“一旦用户形成使用习惯,并且我们服务、业务拓展跟上,替代也不难。” 某网约车员工认为。

有网友认为,打车业务关键是 “轻资产重渠道”,未来两年 DAU(日活跃用户数量)谁涨谁就赢了。

滴滴的 App 何时会重新上架?滴滴能再次成为网约车大战的胜利者吗?业内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因为监管和用户的抵触,滴滴会元气大伤,市场份额会大幅度下跌;另一种观点是,滴滴已经利空出尽,会像当年 “顺风车事件” 一样,从墙倒众人推的舆论中摆脱出来。

和第一次野蛮厮杀相比,第二次网约车战争背后是互联网巨头、传统车企以及各地出租车公司,他们的目标也不是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在窗口期内,尽可能多的蚕食滴滴的市场份额。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人名为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546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