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浙江人不出浙江,“浙”才是孝道?

浙江人不出浙江,“浙”才是孝道?

1

前段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以下这条关于浙江孝道金字塔的讨论——

反正此图一出,便在上流君的浙江朋友中传疯了。各位浙江儿女被精准击穿,狠狠共鸣,只差拍腿大喊“不会真的有人在我家安了监控吧”?!

孝问儿往何处去

浙式孝道第一式:在浙江大学读书

对于一个浙江孩子来说,18岁之前的人生,一直都在本地按部就班地上完小学、初中、高中……好不容易高考结果出来了,想着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张开双翅飞离家乡,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却遭到了父母的“逆子警告”SOS。

在浙江父母眼中,浙江大学是一个镶着金边儿的牌匾,除非是清华北大,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非要去北京念书的理由。

就算考不上浙江大学,那也必须读个省内高校,毕竟“浙江人别出浙江”已被牢牢刻在了众多浙江父母的DNA中。一旦出省念书,父母就开始忧虑——吃不惯?睡不好?交不到朋友?太想家?想得更远的父母甚至已经开始焦虑“会不会在外边谈个外地男朋友彻底不回家了”。

然而,在这场择校地域之争中,地缘情结太强的代价就是:省内高校填报非常之卷。

但是与此同时,却存在着一个很神奇的思维怪圈——虽然出省不行,但出国可以啊!浙江因为经济比较发达,不少家庭都有条件送孩子出国念本科、硕士、Ph.D,父母说出去也会觉得比较自豪。

浙式孝道第二式:杭州体制内工作

当这个浙江孩子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开始求职时,还没来得及接受社会的毒打,好不容易沉寂了几年的逆子警告却率先重现江湖。对于浙江部分地区来说,杭州就是耶路撒冷,去杭州工作就是必经的朝圣之路。一线是什么?北上广深是什么?杭州YYDS!

当然,宁波人对此可是颇有异议:

当然了,就算不留宁波,那上海也是极好的,反正杭州最多也只能排个老三——毕竟上海乃是宁波人的第二精神故乡。

如果不去杭州、上海、宁波,能回当地小县城找个“正经”工作,也远远孝过“去外地给别人打工”。这就要说到除了工作地点的另一大公理了——工作体面程度决定工作价值。看来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

这张图某种意义上来说全中国通用,但放在浙江父母身上可谓是尤其生动。非浙江人可能会有一个误解,当年的浙江商帮下南洋、远渡欧洲经商,省内的民营经济也是繁荣昌盛,他们的后代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地子承父业吗?

非也非也。在浙江父母心中,体制内(事业单位也行,但最好还是公务员)那就是宇宙的尽头、珠峰的顶端、不可亵渎的神职般的存在。

虽然有部分生意做得极大的人会让孩子接管家里的厂子,但很多做小本生意的父母早已吃够了经商的苦,钱也赚够了,就希望儿女还是找份朝九晚五不辛苦的工作,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浙式孝道第三式:对象是隔壁小区青梅竹马

当浙江孩子如父母所愿,读了浙江大学,找了浙江单位,但在父母心中,他/她还不够浙江。为什么?差个浙江老婆/老公!

不外嫁、不外娶,是浙江父母挑选媳妇女婿的头条标准。最好是找个隔壁小区知根知底一起长大的,最不济不能是个“你奶奶都听不懂他讲话”的外省人。婚后最好能和爸妈住一个小区(隔壁小区也行),家、单位、父母家彼此间距不超过车程半小时。

也因此,温州人表示,他们的爱情出不了隔壁镇,美其名曰“方言不一样,沟通不顺畅”。

除此之外,对另一半的职业衡量,“孝子求职标准”也同样适用哦。

如果对象不是体制内,赚钱特别多的“小老板”也可以。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二胎也必须给早早安排上——哦不,已经是三孩了!

如果浙江孩子受不了爱情的苦怎么办?不婚不育——那就等着被钉在家族耻辱柱上供碎嘴亲戚们茶余饭后拉出来遛遛吧。

浙式孝道第四式:老家/杭州有套大house

当浙江孩子满足了上述所有要求后,只差一步就可以荣登孝道金榜了——屋买起来!浙江老一辈对房子有着极端的执着——吃的用的可以抠搜,省吃俭用就为了房子。

具体情况参见本地新闻头条:“浙江孝子出资70万,为家中老人自建养老别墅,亲朋邻里齐夸赞”“太牛了!义乌商学院90后孝子创业一年为母亲买房 ”“浙江的孝子孝女们,给父母在老家买一套养老房吧!”……

买房买在哪儿呢?先在老家买一套给父母养老,最好还是那种金光闪闪的气派欧式大别墅。

然后咧?杭州的房子铁定也是少不了的,毕竟是心中的圣地、永远的殿堂。

周迅:你礼貌吗?

浙里孝道为何盛行

浙江历史上战乱较少,几乎没有大型“流民”和“逃荒”的经历,百姓世世代代居住于此,自然有一套安土重迁的观念。其实早在古代江南,无论是城市里的经商家庭还是乡村里的务农家庭,都已经有从大家族坍缩成小家庭的倾向。

到了现代,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从上至下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更是进一步削弱了家庭规模,普遍流行“两代小家庭”模式。所谓两代,一是“父母-子女”的亲代,二是“夫妻-子女”的子代。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家庭子女个数很少超过2个,而且即使儿女成家以后,亲代小家庭依然会从经济和精神上对子代进行扶持和管制。

要保证两代结构固若金汤,就必须要求地理范围的可控——也就是子女无论求学就业和婚恋最好都留本地。如此一来,即可绵延不绝。

另外,人会向着富裕的方向走,但浙江正因为经济发达,在家附近就能挣着钱,父母就更希望子女能留在自己身边,别瞎跑。

而且浙江省内,小到吃喝玩乐,大到基础设施、教育发展,一应俱全,还是快递三日内达的包邮区!浙江er自知家乡百般好,向外闯荡的欲望就相对减弱了。

坚守本地的保守主义,也是源于一种对安全感的需要。根据URT(uncertainty reduction theory)理论,人们在关系中有减弱不确定性因素的本能驱动,更高的相似性可以提高彼此喜爱度和关系的质量。

也因此,浙江人不外嫁娶的准则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双方生活习惯相似、语言畅通、门当户对,且方便两家亲戚走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浙江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当地人逐渐形成了“安稳过日子”的价值观念。许多浙江父母的经典口头禅是:“我不求你大富大贵,只求你安安稳稳、快快乐乐地过这一生,爸妈就心满意足了。”

这种求稳心态主要是因为浙江多中产家庭,父辈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们也很重视儿女的教育和生活,舍得花钱。

所以很多浙江孩子已经不需要像父母那样勤恳奋斗就能保证所需的物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择业时除了薪资外,会更关心工作强度是否会损害自身生活质量。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许多中小企业、民营公司受挫,更加深了浙江父母“做生意有风险”的意识。偏偏这时候,“体制”“公务员”依然闪烁着夺目金光,这怎能不让父母们心向往之呢?

2017~2020年浙江省考报名人数

当人们处在某个群体并有很强烈的归属感时,会不自觉地调适自己的态度,直到接近群体内的标准参照。这就是群体同化效应。浙江儿女们之所以会对“浙江大孝子金字塔”感到如此强烈的共鸣,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大家伙儿的父母都处在一个紧密联系的圈子里。

浙江父母们在与自己的同辈沟通交流中,会不断地加深固有的观念甚至偏见,并将“读书别出省”“和本地人结婚”“给爸妈买房”“找个体制内的工作”等树立为孝道的最佳符号象征,以此来规范和评判儿女们的选择。

关于浙里孝道之论,调侃背后,其实反映了经济飞速发展和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一些不可避免的代际冲突和矛盾,譬如独生子女养老问题、择业困难问题、婚恋观冲突……当浙江父母们对照“孝道金字塔”严格打分,对上榜孝子直呼太“孝”、拍手叫好,许多浙江儿女却“孝”不出来、暗暗苦恼。

比省内高出很多的月薪、超出隔壁小区就触达不到的爱情、曾经理想的学府都被束缚了……那些暗嘲自己是“被镇压在金字塔底十八层不孝子”的笑声背后,是一系列对于学业、工作、家庭的无奈。“孝”与“不孝”为什么仅凭嫁娶远近、工作地点等硬性标准就被定义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要满足爸妈的期待呢,还是摆脱父辈的束缚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自古以来都是天大的难题。不过人生路漫漫,各位浙江儿女,大可边走边看。毕竟,人生的选择权还是在自己手上。即便荣登不了“孝子排行榜”,遵从自己定义的“孝”,也无愧于心吧?

来源:虎嗅APP 微信号:huxiu_c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618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