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元(下)|领土广阔的大元,为何国运不足百年?

元(下)|领土广阔的大元,为何国运不足百年?

​​

说起元朝,忽必烈建立的蒙汉二元体制是不可绕过的一项功业,这也使得元朝成为了华夏正统王朝之中,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元朝国运不足百年(1271年—1368年,不含忽必烈建国号前1206——1271年的阶段),其结局也不得不让人嗟叹。而如果探究其中原因,蒙汉二元体制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蒙汉二元体制的核心,就是保证蒙古贵族的特权统治,这个核心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众说纷纭的“四等人制”。一般认为,四等人制充分体现了对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优待,比如在刑法上,《元史·刑法志》中规定:

诸蒙古人及趁醉殴杀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

这等于给蒙古人一道免死金牌,这也成了元朝实行民族压迫的铁证。

但事情并不绝对,即便是地位最高的蒙古人,也有沦为奴隶者。而最末等的南人,也有身居中枢的重臣。论其原因,一般认为,元代是一个“根脚社会”,蒙古贵族和怯薛出身者,往往能够比较快速的进入朝堂中枢,身居高位。但在元代初期,忽必烈也是十分依赖汉人的,其原因莫过于和阿里不哥的争斗。在此期间,汉地源源不断的资源,以及士兵,成为了忽必烈的坚强后盾,所以在此时期,汉臣的影响力较大,数位汉人臣子入主中枢,史天泽甚至成为了元朝唯一在左、右丞相任上干过的汉人,太子真金手下,也聚集着一批汉族大臣,蒙汉二元体制就此建立。但随着李璮之乱,和太子真金的死亡,汉臣的地位急速下降,忽必烈趋向于保守。这也证明了元代统治者自身的危机感极强,汉化也只能说是因为统治汉地的必要行为。所以忽必烈之后的元朝政坛,基本确定了以蒙古人为尊,优待色目人的政策,至于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汉人和南人,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用各种措施保障本民族的特权统治,其实并不罕见,无论是元代之前的辽金,还是此后的清朝。但辽金(包括以前的北魏)均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汉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按张帆教授的观点:

北魏、金等非汉王朝接受汉文化更加顺利,是因为汉文化是鲜卑及女真统治者所能接触到的唯一先进文化体系。而蒙古则不同,他们在接触到汉文化之前,也接触到了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可资利用的资源更多。

这点没错,但元朝的扩张比以往的游牧民族更为凶猛,以儒家为尊的宋朝也彻底失去了苟延残喘的资格,所以元朝统治者的优越感极强,对汉文化的吸收,也仅仅在于用,而非全盘接受。但反过来看,蒙古族毕竟是少数,面对汉地数量众多的人民,也存在着极强的戒备心,所以纵观元代,即便有不少蒙古人和色目人,汉文化水平很高,儒家学说也始终没能成为元代的主流。

至于元代的科举制和国子学,本可能成为缓和民族矛盾的手段,但国子学实行时间长,录取人数少。生活在元代早期的姚燧,曾经形容过元代的三个入仕途径:

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由宿卫者……十之一。由儒者,十分之一半。由吏者……十九有半……

——(元)姚燧《送李茂卿序》

相对于出身宿卫(怯薛)者,多会被元代统治者重视,儒生和吏员(包含不少以吏员身份出仕的儒生)的处境十分艰难,能够掌握一方权力者,十分稀少。

至于科举制,元朝真正开科取士,已经是元仁宗年间了,且录取人数较少,难度上也会出现优待蒙古人和色目人,且四等人录取名额相等,这对于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汉人,也是不公平的。

而这些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汉族官员,数量也是极少的,难以撼动元朝统治者的根基,也无法促使元朝统治者以汉族的思维处理事务,更无法缓解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最终,元朝就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灭亡了。

虽然元朝仅仅存在了百余年,但仍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的遗产。

首先,就是领土问题,按《元史·地理志》记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可以说,元代超越了强盛的汉唐,将青藏高原,以及云贵地区,也纳入了中央的领土范围,这也是中国今日版图的基础。

随领土问题而来的,自然是有效的管理,忽必烈在其中贡献最大,蒙古崛起早期,屠城、抢劫等恶习不断,甚至有把中原变成牧场放牧的夸张想法。而至忽必烈时期,蒙汉二元体制基本成型,这体现在地方治理中,则是行省制和宗王出镇的方式。

行省制,一般认为,这是元代结合大断事官制,以及汉地制度而成,这也是中国建立省级制度的开端(当然,和现在相比,有较大差别),体现了集权的倾向,而这种集权的倾向,在明清时代,更为明显。

而宗王派遣制,也很好理解,就是派遣宗王到边疆或难以治理的地区坐镇,这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云贵地区,成为了元朝稳定的后方,即便元顺帝已经北逃,甚至元昭宗死后,元朝的梁王仍然拒不降明,明朝方面费了不少力量,方才拿下。

除此之外,元朝还在西藏设立宣政院,直接管辖,自此,西藏也成为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元朝的领土下,混合了蒙、汉、藏、女真、契丹、党项等民族,这也是个民族大融合时期。

这些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换而言之,元朝可谓是治理多民族国家的一次实验。

当然,因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元朝自然也无太多经验可寻,所以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民族矛盾、蒙古传统和汉地制度的矛盾等等,在忽必烈早期,这些问题尚可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但自忽必烈晚期之后,情况就开始不乐观了。同时,因为重赏赐、社会动荡等情况频现,此后的元朝统治者,既无时间,也无能力对忽必烈时期的政策作出更好地调整,这也是元朝国运仅有百来年的原因吧,但他们所留下的遗产,却深刻的影响了明清两朝。

参考资料

(明)宋濂《元史》,(清)柯劭忞《新元史》,韩儒林《元朝史》,李治安《忽必烈传》,(明)黄溥《闲中今古录》,敖日格勒《蒙元时期汗位继承问题研究》,李翀《元代四等人制研究》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620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