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远方有方
武侠宗师金庸先生虽然在封笔 30 多年后的 2003 年才首次登顶华山,但他 15 部大作中至少有 6 部都涉及令他魂牵梦绕的华山。
背景设定在南宋时期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都提到了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这“天下五绝”为争夺《九阴真经》,在华山顶峰大战七天七夜的故事,即金庸先生在华山北峰挥毫写下的武侠世界巅峰对决“华山论剑”。
后来,在《神雕侠侣》的南宋之后、《倚天屠龙记》的明初之前,大概 100 年时间里,不知何人在华山创业(可能是王重阳的弟子郝大通),并逐步发展为江湖六大门派之一的“华山派”,后来还参与了围攻明教光明顶的“义举”。
到了大约明朝中期的《笑傲江湖》,华山派已盛极一时,虽然掌门岳不群人品不太行,但敢于修炼葵花宝典,勇气可嘉。
他徒弟令狐冲更是已成为男一号,推测还可能帮助华山剑宗长老风清扬重振了华山派。
再到明朝末年的《碧血剑》,华山派已是武林第一门派,掌门穆人清及其弟子袁承志带领华山派走向了巅峰时代。
直到金庸先生封笔之作《鹿鼎记》所处的清朝康熙年间,袁崇焕后人估计遭到政府镇压,华山派开始日薄西山,当穆人清的二弟子神拳无敌归辛树夫妇刺杀康熙力战而死后,华山派也彻底销声匿迹。
金庸先生如此偏爱华山,为一个虚构的华山派都安排了如此连贯的逻辑线,或许是因为华山真的充满侠气吧。
侠义华山的前世今生
中国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最先提到华山,《水经》说华山得名是因为五峰“若花状”,班固编纂的《白虎通义》认为“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尔雅》记载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因华山在王都之西,故称“西岳”,《尚书》更言之凿凿,记录华山是“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可能是与各部落酋长会盟),《史记》说虞舜曾到华山巡狩,《资治通鉴》也讲“唐尧四巡西岳”。
后来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元帝刘骜(王政君的儿子、王莽的表哥、才女班婕妤和美女赵飞燕的老公)都曾到华山脚下祭祀。
那时上山无路,各种祭祀大典基本都在山下的西岳庙举行。
因在五岳庙宇中建置最早(汉武帝时期)、面积最大,西岳庙被称为“五岳第一庙”,直至今天仍是西北地区现存最大的明清风格皇家宫殿御苑式古建园林群落,又因规模布局形似北京故宫博物院,老百姓也称其为“陕西故宫”。
到了李唐时期,尊崇老子的道教走向兴盛,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四代帝王先后以各种形式祭山朝拜,引得各地的虔诚道徒们争相来此居山建观,并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自古华山一条路”。
五代时期,华山云台观(位于华阴市华山峪北约一公里处,早已损毁,仅留有“一柏一石一面井”)就隐居着一位仙风侠骨的大神级道士,即继老子、张道陵之后的第三位道教大宗师陈抟。
这位据信活了 118 岁的太极文化之祖不仅发明了太极图、写成了《无极图》、注释了“河图洛书”,据说还和皇帝做了一笔生意,用万里江山换了千里华山。
陈抟 80 多岁时已红遍天下,被世人称为“陆地神仙”。
连年征战、手头略紧的周世宗郭荣慕名请教“黄白之术”,他翻翻白眼毫不客气回怼“点石成金是旁门左道,勤政爱民才是治国正路”,随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潇潇洒洒回了华山。
不久,一个身怀绝技的年轻小伙来到华山找人“论剑”,打了几路自己发明创造的“太祖长拳”(当时还叫“三十二式长拳”,后来也叫“洪拳”,明朝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将太祖长拳排在天下武功第一位),没见有人站出来比试,肚子却饿得提意见,只好四处找吃的。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处静谧的道观中几棵桃树上正结着硕大的鲜桃,令人垂涎三尺,小伙见左右无人,飞身跃起撸了半筐。
正吃得风卷残云之际,几声轻咳从背后响起,一个须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道士笑眯眯地走了出来。
小伙满脸臊红,翻遍全身找银子,可惜兜比脸还干净,只好拿捏出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硬着头皮等着臭骂。
没想到老道士挺和蔼,“没钱咱就比试一下吧!”
小伙上下反复扫描他半天,略带鄙视加警惕的眼神还是压抑不住流露了出来,“你这老胳膊老腿的,不是碰瓷的吧!”
老道士看破却没说破,“想的美!我才不跟你打架!比比下棋就行了!”
第一代太祖长拳和第一代太极拳就这样完美错过了切磋机会。
下棋嘛,姜当然是老的辣,小伙连输三局,无奈求饶“吃霸王餐是我不对,我留下来连洗三个月盘子,你看中不中?”
老道士眯着眼睛,图穷匕见“不用这么麻烦,你只要立个字据,承认华山归我就行!”
小伙抓耳挠腮琢磨半天也没发现这里面有什么逻辑陷阱,我还承认月亮是你的呢,我说了算吗我!支支吾吾试探着问道“就……这么简单?”
老道士哈哈大笑“就这么简单!”
于是双方愉快签约,各得其所,分道扬镳。
如今的华山东峰西侧,穿越天下奇险“鹞子翻身”,在一座四周孤峭、窄仅盈丈的小山峰上,迎风矗立着一个不大的小亭子,即当年他们俩对弈的“下棋亭”,亭内石桌上还留着半盘残局,当年的合同已成“文约石”,连看热闹的猴子也石化为“猴子观文约”。
小伙当时万万没想到,没过几年,他就在陈桥驿被他的小伙伴们“黄袍加了身”,从那天开始,华山究竟归谁,还真是由他说了算。
老道士听说后高兴得眉飞色舞,被《水浒传》开篇抓拍了个正着“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颠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赵匡胤身为习武之人,自然得大气守信,痛快地依约将华山赐给陈抟,从此西岳附近的老百姓下巴便翘了起来“自古华山不纳粮,皇帝老子管不着”。
再后来,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中蹊跷死去,他弟弟赵光义听妈妈的话、依“金匮之盟”接班掌权。
可能由于底气不足,就邀请陆地神仙陈抟出面“澄清”背书。
或许是碍于情面,也可能是胳膊拧不过大腿,陈老仙只好出庭作证“莫道世间无真主,一胎生下二龙来” (《说岳全传》的桥段),算坐实了太宗真龙天子的身份,美得他赶紧投桃报李,赐封陈抟“希夷先生” (今天的华山仍有一处希夷峡)。
不过从老子的《道德经》“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来看,赵光义这是啥意思?让老神仙装聋作哑吗?
陈抟 118 岁时坐化在毛女峰东北的张超谷,常听他讲经的五色巨龙也沉入华山门北五龙桥下的五龙潭。
后来宋仁宗兴建玉泉院以示纪念,南宋大诗人陆游也留诗凭吊“莲花峰下张超谷,此老何曾有死生。闻道风清明月夜,至今鼻息乱松声”。
如今,在河南鹿邑县紫气大道南侧有一个 300 多亩的陈抟公园,安徽亳州南郊的陈庄也有个陈抟纪念馆,义正言辞地争抢这位都说出自本地的著名仙侠。
朱元璋 70 岁那一年,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年,收到一幅太华全图,图中白云缭绕、松枝掩映,峰若神剑、直插青冥,满纸烟云、跃然眼前,他连连感叹“古人谓华岳乃西京王气之系,今以此图观之,诚不谬也!”
不知不觉间老皇帝陷入了一种半睡半醒的朦胧状态,仿佛站上了华山之巅,俯视自己 70 年波澜起伏的人生影像,父母饿死、幼入空门、沿街乞讨、南征北战、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实在太累了,真想歇歇了,恍惚间又似已置身华山千谷万壑之中,与灵鸟仙鹤为伴,与岳神白帝神交,那个远方的世界竟然比自己拼了老命、试图完美架构的现实世界更加美好,实在令他神往。
朱元璋醒来后连忙详细记下梦中奇遇,一气呵成《梦游西岳庙文》(西岳庙万寿阁原本有一块石碑录了全文,后移至游岳坊,现已不知所踪),不久驾鹤西去,魂归梦境。
布衣皇帝的临终感慨“于戏!朝乃作思,夜必多梦。吾梦华山,乐游神境,岂不异哉!”已成绝唱。
因华山位于中国版图的最中央,又称中华山,孙中山先生于此取义,创建了“中华民国”。
《河岳沧桑》第二卷【华山侠影】第 1 章:侠义华山的前世今生
来源:知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