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飞
先说最明确的公司建议,还是越大的平台越好,一方面有专业能力训练的保障,另一方面有工作稳定性和收入稳定性的保障。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哪怕长期想要创业或者做别的,先到大厂训练基本功也是必要的。
按规模逻辑怎么排序呢?很简单,可以大略按照市值和公司员工规模来排。排出来大概就是这样:
第一梯队
腾讯,字节跳动,阿里
第二梯队
百度,美团,拼多多,快手,滴滴,京东,网易…
第三梯队
B 站,小红书,知乎,携程,有赞,苏宁,丁香园,陌陌…
第四梯队
网上没有公开信息的公司
到这里并没有完,单凭这点去判断,还是很容易被坑。
还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公司的前景有没有问题。
比如在 P2P 暴雷的时候进入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双减政策出台的时候选择去在线教育公司。虽说很多行业内情应届生一般都不大好知道,但是大众媒体新闻里的信息,还是多少得知道一些的。
踩了暗雷确实算点背。脸上写着是雷,还要去踩,就得怪自己了。
第二,判断具体部门和岗位。
有的同学觉得公司是好的,所有产品经理的岗位可能都是好的,这就是个大误区。
比如,你去腾讯,既可能是去微信做产品经理(履历可以镀金镀钻石),也可能是去腾讯内部食堂的员工系统做产品经理(用户几百人的那种)。这中间的差别,就好比你是去平安银行做总经理助理,还是去平安银行门口的保安亭当助理。
搞清楚你要去的岗位是什么样的,有时候比单纯看公司还要重要。普通公司的核心岗位,也比顶尖公司的差岗位要好。
这里给出几个判断岗位优劣的标准:
- 离核心业务近不近。比如去电商公司,是不是做电商相关。
- 部门团队规模。比如整个大部门就一个产品经理,说明这个部门的业务不大需要产品。
- 你的 leader 是什么角色。比如你的 leader 和 leader 的 leader 都是产品经理,而且是从业多年的专家,那就更靠谱一些。但你是 leader 是技术 / 市场,甚至是 HR/ 行政,那就要谨慎一些了。
第三,了解下公司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比较玄学的问题,通常是属于那种「约束条件」,不大会是决策因素。
大多数情况下,价值观不大影响你的工作决策。
但如果你上班第一天的培训,就在破冰游戏里让你说「三围」和「三初」,搞得你瞠目结舌,愤而离职,那结果会很麻烦,你得重新找工作。
所以了解公司的价值观、外部对这个公司或者部门的评价,有助于排雷,排除掉那些你肯定忍不了的岗位。
综合这几个因素,再看公司本身的规模水平,基本能得出结论了。
来源:知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