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玶海岸:本金融狗又忍不住职业病发作,去翻看了#微博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
开门见山来说,微博二季度的商业和财务表现属于现象级,不少核心指标都达到新高,最亮眼的是以下两组数据:
历史最多的活跃用户数:月活5.66亿,日活2.46亿,分别增长较上年同期净增4300万和1600万。
大幅增长的利润:华尔街预期利润增长是36%,但利润实际增长48%,超出预期十个点。
这些数据的背后,证明微博在短视频冲击和互联网经济下行期,终于成功找到了正确转型方向,市场其实也大大低估了其作为中国最核心社交平台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其他平台,特别是视频平台势头很猛,但微博是有自己独特,无法复制的优势的。
一是微博在社会治理机制上的价值独一无二。
这里有极为活跃的官微、纸媒、高质量内容的KOL,在社会热点及信息传播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近期在疫情、洪水、奥运等重大事件上,微博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传播功能,是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之一。
得益于微博公共平台的属性,虽然有无数的反转和掉眼球,这里也是中国互联网上自净能力最强的平台,谣言和智商税在这里的生存空间远比其他平台狭小。
二是微博独有的“平台的平台”属性。
金融行业里有一家独特的银行,叫做纽约梅隆银行(bnymellon)。这家银行不直接面对普通公司和个人客户,而是专著于托管、投资,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号称是“银行的银行”。
微博也有这样的属性。
微博平台是一切热点话题出圈的平台,而且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哪怕是产生于其他平台的热门话题,如果没有登上微博热搜,就算不上出圈,也基本没有社会影响力。
三是微博坚持的“让用户挑选流量”而不是“把流量推给用户”模式
微博上相比其他平台,最活跃的是有血有肉,自带人设的真人KOL。这些KOL用自己的深度产出吸引用户。
最关键的一点,火不火要是看粉丝用关注和互动来投票的,所谓“让用户挑选流量”模式。在这种制度下,微博、KOL和粉丝之间共享了流量的分配,选择权大部分都还在个人手中。
而“把流量推给用户”其实说穿了是属于非常古老的推荐制,KOL和粉丝之间都没有选择权。平台给多少曝光就有多少流量,平台投喂什么粉丝就接受什么流量,自主权彻底丧失。
我更喜欢“让用户挑选流量”模式。
微博平台拿到历史最高的活跃用户数,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试图打破信息茧房,把选择权留在自己手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