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郑州,一战成名,再战封神

image

今天是中元节,是郑州所有高风险地区成功清零的日子,也是郑州一个月来的第二场大暴雨的时刻。

过去的一个月,在先涝后疫的双线战车轮战之中,郑州人的苦撑要看到胜利了。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关于郑州我们真的知道的不多,我们居高临下的,把郑州人的表现归结为“河南人淳朴”,是何等的傲慢和无知。

看过郑人这一月的表现,我们猛然发现,郑州人身上的团结、自助、善良、文明、勇敢和有序,俨然已经有一流城市的气质,或者说,就是中国的一流城市。

郑州,已成中国城市之光。

7 月 20 日的暴雨到底在郑州人心中造成了多大面积的心理阴影?一个月后的暴雨,让私家车纷纷不顾违章开上高架,地下车库全部清空,实在没地方去的车主就把自己的车包起来,全市的公交、隧道和高速都停运,郑州人真的怕了下雨。


在以后一段时间里,郑州人对暴雨的 PTSD 也会一直存在着。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郑州城区其实没经历过什么大水,即便是当年花园口决口,水也是沿着市区东南方向泛滥,整个城区高于黄河,不是特别特殊的情况不会淹没城区,这也是当年铁路选择从这里穿过的原因。

正因为此,7 月 20 日暴雨来临的时候,整座城市都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状况之中,郑州人直到下午五点,才从「看海」的理性调侃之中,发觉自己可能处危险境地,此时正式下班通勤高峰中,上百万的人就这样被甩到了 150 个西湖从天而降的洪水中。

在暴雨袭击下,整个郑州沦陷了。街道大水漫灌,小汽车被大水冲走,地铁停运洪水倒灌,有人失联,有人遇难。

如果说洪水让被困和求救,瞬间成了这座城市的主题,那接下来郑州人在洪水中的救援和互助,则爆发了文明的力量。

被困在郑州地铁 5 号线车厢里的人,面对着逐渐升高的洪水,相互安慰情绪,他们一起照顾着孕妇、老人和小孩,在发现救生机会时,相互传话,用灭火器砸车窗,当有逃生机会的时候,所有的男生说女生先走,所有成年人让老人孩子先行。

一个细节是,这些从地铁中逃生而出的人,是排着队,刷了地铁卡才离开的。

在损失比地铁还严重的京广北路隧道,「喊话哥」侯文超挨个拍打车窗,从即将被 30 万立方米积水淹没的车里,救出了 400 多名车主;网约车司机杨俊魁则在积水之中逆行,不停的救人,游到体力透支;最后撤离的十多个人,虽然素不相识的人,却主动伸出手,手拉着手脱离险境。

在一座商场的负一层,5 人被困,在这危机时刻,伴随着「一二、一二、一二……」整齐的口号声,20 多名市民搭成「人墙」使劲拉着消防绳索,将被困人员一个接一个救出。

郑州一条路上,外婆去幼儿园接外孙和外孙女回家。暴雨中,车在路中熄火。大水很快淹至车门。车上三人危在旦夕。

外婆首先给女儿打电话求助。女儿接到电话,第一个反应是报警。但当时,所有报警电话都是占线。

女儿让外婆告诉自己车被淹的确切位置。老人在电话中报给女儿她所能看到的周围店铺的名字:一家京东便利店、一家酒店和一家面馆。

女儿通过搜索外卖和点评软件,最先找到了便利店老板的电话。同时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求助。

接到电话,便利店老板冲了出去,正在大堂抢救电脑的宾馆安保部长接到了电话,和宾馆一名 18 岁的小工顺手拿着菜刀就冲了出去,离事发地不远的一位教过孩子的年轻街舞老师看到了孩子妈妈发的朋友圈,也赶了过来,听到呼救声的附近面店老板,拿着店里的一个更大的锤子也了游过去。

在众人先是菜刀后是锤子的努力下,车窗终于被打破,孩子被救了出来,被救者和救人者挤在车顶上。把孩子围在最中间。有人为孩子撑起了一把大红伞。

这个画面,好像汪洋中的一座孤岛,而无论被救者,还是救人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冷静、智慧、无畏、勇气和爱,都让这座「孤岛」闪闪发光。

接下来的12个小时里,这座雨中的孤岛城市,有着一幕幕感人的镜头:

被暴雨阻断下班路的上百万郑州人迅速互助自救,有人邀请在涉水的路人上自己的私家车,困在高架桥上的车主开始分享自己带的食物和水,图书馆电影院免费开放,收留避难的人。

各大酒店集体自发降价,一个民宿老板,免费开放了 50 家分店供人避险,平均 2 秒入住一个,一个剧本杀店的老板,当天晚上收留了几十人,在社区的小吃店,老板也免费为路人提供饺子和馄饨,在停水停电的小区里,居民开始在微信群里互助……

许多乘客因暴雨滞留在郑州东站超过 14 小时,滞留的旅客中,有一支少年乐团身着统一的橙色队服,为了缓解滞留旅客的情绪,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奏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不断上涨的洪水之中,郑州图书馆中,临时避难的女孩儿,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

一份普通的《待救援人员信息》在线表格,在 24 小时里,「自发」更新至第 270 多版,250 多万次访问量,据说创下了腾讯文档单个文档的访问量纪录。

这里面,有几十个医生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有 244 条信息提供了私人住所的地址或联系电话,为了最快帮上他人,信息提供者让渡了自己的隐私权。

也许英雄的行为会从天而降,而文明和秩序却更能体现城市的底色。

从后来接踵而至的疫情中能看出来,即便面对如此暴雨,作为全国枢纽的郑州火车站和机场,没有出现南京式的失守,可见当晚有多少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还没从洪水中缓过神来的郑州人,面对疫情,没有扬州毛老太式的乱跑,而是默默的执行封控政策,从第一轮到第四轮核酸,上千万郑州人积极配合防疫政策,医务人员冒着酷暑,身背冰块加班加点工作,每个小区,每个检测点,长长的队伍里没有抱怨,默默前行。

甚至,当短暂的抱怨失守的郑州六院之后,郑州人却又开始关心这个给城市带来烦恼的医院来了,病人有没有被转移,医护和家属有没有被好好对待……

在这涝疫接核的一个人月了,郑州这座「孤岛」进入了高光时刻,郑州人让之前不了解不认识他们,甚至有偏见的人刮目相看。

从暴雨到疫情,一个多月的考验之中,郑州民间几近满分,官方在市民的带动下,也做出了高分的回应。

郑州地铁沙口路站,因为 14 名乘客在这段地铁之下遇难,不少市民自发前往沙口路站献花,悼念遇难者。

临近「头七」那天,当大家自发在沙口路站献花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四个地铁口被放置了黄色挡板,送花的人来往悼念很不方便,来往的人也看不到祭奠遇难者的鲜花。

郑州人的选择,是沿着围挡外侧的继续放花,直到淹没那小小的围挡。

一个叫王金雷的男人,上前手动拆除了挡住祭奠遇难者鲜花的黄色围栏,后来他说,自己做好了被叫去「喝茶」的准备,但警车也只是来拍了照,并没有为难他。

第二天早晨,围挡又一次被装上,来献花的市民更多,不过这次围挡沿着地铁口两侧竖起来的,保留了通道,大家可以走进去献花,虽然一直有维持秩序的人,但没有人阻拦大家。

到了中午的时候,官方就有了新的回应:拆掉所有的围挡,欢迎市民来鲜花,让鲜花铺满逝者回家的路。

和之前成都某学校门口的场景相比,郑州市民的善良、温和是伟大的,没有泄愤,没有对抗,没有失态,没有暴力,只有默默却又坚定的表达。

用拆围挡的王金雷的话就是:「我不是对抗谁,更不是要发起什么!作为一个有良知的郑州市民,我只是做了一个办公室里小姑娘们眼中的大哥哥该做的事,一个热心的郑州市民想做的事!」

在称赞郑州市民的同时,也要看到,郑州官方也同样值得称赞,档与拆都有各自的考量,每个人站的位置不同罢了,但自始至终,没有人为难献花的人,没有人责难拆围挡的人,甚至那个被网友质疑的行为奇怪的「雨衣爸爸」,地铁遇难者张某月的父亲,一位公职人员,他的领导,也没有去打扰他。

这样温和而又互相充满善意的互动,说明郑州不但有伟大的市民,也有同样恪尽职守又充满温情的干部群体。

气象局长李柯星,连续签发了 5 道暴雨红色预警,每一次红色预警都明确告知了防御指南和存在的风险,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位最爱写专业论文的气象局长,顶住了所有的压力,坚持自己的专业立场。

像李柯星这样专业人士做专业事的技术干部,在郑州并不是少数,主管宣传和网络的部门,两位领导都是资深的一线记者,无论是京广北路的隧道抢险,还是郑州六院的疫情状况,公开透明程度都做的很好。

当别的城市,把新冠确诊者的身份证号地址单位甚至个人照片等个人信息散布的到处都是的时候,郑州呢?

除了第一个患者周老师,之后的 180 多人,没有一例泄露的。

别的城市把机动车都封了,郑州却只是一个小区一个街道的精确封控,最大程度的减少封闭区域,这其中,到处体现着郑州干部的专业水准。

郑州的干部专业度和敬业程度有多高?我们看到了富士康进入郑州的幕后故事。

在河南其他城市抱怨郑州抢富士康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郑州加工区管委会从领导到普通员工 100 多人,整整一个月夜里都是睡在办公室的,提前完成了富士康厂房的建设,因厂房不足,一家入驻加工区多时的纺织企业干脆被管委会「请了出来」。

郑州的干部有多拼?富士康厂房需要的特殊规格的电缆和空气压缩机,他们就到市内正在施工的大型工地「借」,甚至跑到地铁施工现场,为了富士康,地铁暂时停工也在所不惜。

郑州的干部服务有多好?富士康的管理人员需要办公条件,他们就为富士康办公区准备了 200 多套桌椅,每张桌子上都配置了电脑,接上网线,室内都装好了空调。

郑州的干部办事效率有多高?富士康做为原材料进口,成品出口的「两头在外」型加工贸易企业,按照政策必须设在保税区内才能享有快速及时的检疫、报关、退税等服务,而郑州当时并没有综合型保税区,他们就专门成立了「郑州综合保税区申请办公室」,仅两个月就把郑州综合保税区设立起来……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培养起来的专业技术干部,郑州就不会和合肥、贵阳一起,成为中国近几年来成长最快的三大城市,甚至成了河南「全村的希望」,为中原赢来了一张宝贵的国家中心城市入场券,晋级了中国城市竞赛的下一轮。

郑州的全民拼未来,是因为郑州基础太差了。

50 年代河南省会迁郑,开封从此没落,但不幸的是,郑州的区位优势并不大,东西向是西安和济南,南边是整个中南区的中心城市武汉,还没开始跑,大学资源就被武汉全部吸收,接下来又痛失了中科大和对外经贸大学,就连棉纺厂,也是拿着石家庄棉纺厂的图纸降标盖。

在省内,郑州也长期被蔑称为「郑县」、「屌丝之城」,最好的资源也被分散了。

第一拖拉机厂等大型国企和13 个国字头研究所给了洛阳,历史积淀和旅游资源不如开封,矿产资源不如新乡、焦作、平顶山,人口资源不如南阳,轻工业不如卷烟之乡许昌,只有一个全国最大的铁路十字路口,但交通枢纽地位却屡次被削弱。

然而改革开放来了,基本没有太多国有大型企业,也没有「老郑州」人口束缚的郑州,反而没有了「资源的诅咒」,在没有路的时候,焕发了强大的活力。

没有好的工业企业,那就发展商业,既然站在铁路十字路口上,就靠铁路吃铁路。

在大多数城市还在做工业的时候,郑州就开始做起了「倒买倒卖」的商业,没有编制可给,却有无数的机会。

省内的青年才俊来了,没有老郑州人倾轧和对关键岗位的内卷,却有大把的岗位和机会等待着他们建功立业。

5 万温州人来了,他们的皮鞋、服装、电器生意占领了郑州的火车站附近,然后是开海鲜店的大连人,做木匠活的苏北人,卖建材的广东人,做家具的四川人,做茶叶的福建人,做小食品的湖南人……

在外省商贸移民的刺激下,郑州突然爆发了一丝亮光,「野太阳」亚细亚第一个打破商场柜台,打破统购统销售,实行微笑服务,打出购物抽万元奖,第一个发起了「商战」,甚至直接导致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紧急出台……到现在,我们想起郑州,还能记起「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这句话。

虽然亚细亚的星星之火因为自己的不成熟昙花一现,但也给郑州人的 DNA 里打下了逆袭的基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敢教日月换新天,遍地英雄下郑州。

一个医院的副院长,50 岁才开始辞职创业,却把自己的「三全凌」汤圆做到了世界第一,他叫陈泽民;

一个濒临倒闭小客车厂的车间主任,硬是开发出了卧铺客车,把这家小客车做成了今天的宇通;

一个药剂师,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把一个全国排名看不见的医院,变成了超越吉林大学,成长度最快的亚洲最大医院,他叫阚全程,他的医院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个叫做赵孙立的扫地环卫工,从倒卖纽扣和拉链做起,把自己的娅丽达女裤厂做到了中国化纤女裤行业的领导品牌;

一个安徽的农村武术爱好者,想去五台山缺钱,只能先在郑州登封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破寺庙中打工赚钱,却让这个叫做少林寺的破落寺院涅槃重生,走向世界;

濮阳县副县长的儿子滑建明,下乡插队后又考到郑州,从小小的外贸公司业务员,做成了无论是地产界还是足球界都威名赫赫的河南建业;

当同省城市几乎把计划经济时代被赋予的 13 家中央部属科研单位丢完的时候,郑州的国企却大翻身:

郑煤机成了世界液压支架领域的「领跑者」,郑州三磨所让河南占据了中国人造钻石 80%的产量,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十年间自主研制了 1000 台盾构机。

甚至,一个小小而不起眼的河南银行学校,都能走出40名省级分行以上的银行家。

正是有了改革开放,有了技术官员的制度创新,有了企业家精神的商业创新,郑州才会在一无资金,二无优质高教资源,三无工业基础的情况下,甩掉起点相同的石家庄,赶超西安和济南,慢慢靠近了计划经济时代就资源丰厚到不能再丰厚的地区传统中心城市——武汉。

改革开放,塑造了郑州的创新精神,老一代的郑州企业家在无路之中探路,新一代的郑州企业家,则在平和之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你唱着「你爱我我爱你」喝着奶茶的蜜雪冰城,你吃着火锅排着队的巴奴毛肚火锅,开在家门口的锅圈食汇,随叫随到的 UU 跑腿,放在办公桌上的泡泡玛特,都来自郑州。

郑州的逆袭,也让郑州年青一代有了崭新的面貌。

于逸飞,父辈从驻马店到郑州的新郑州人,当地铁有人大喊:「有没有医生,有没有医生?」的时候,这个第一天才到医院实习,其实已经快走出地铁的孩子,又返回了负二层。

为了让在场的人放心,他拿出医院刚发的白大褂,从下午六点到晚上十二点,他几乎一直跪在冰冷的地板上,为伤者做着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他的膝盖跪烂了,白衣上沾满了血和泥,凌晨十二点,体力耗尽的于逸飞才喊着「勇敢牛牛不怕困难」给自己打气,离开现场。

宁泽涛,郑州人,中国历史上短距离自由泳最出色的运动员,因为代言风波,被游泳中心主任王路生停训,赶出宿舍,饭卡消磁,教练离开,却一直坚持自己训练,只为能报效祖国。

终于参加了奥运会,游泳中心把 1.91 的宁泽涛就被安排在一张小床上,房间杂乱,床帘还是自己准备的,宁泽涛的队医并没有允许进入奥运村,理由是房间不够用,可是游泳中心不但允许孙杨的队医进入奥运村,连孙杨的父母也被安排进来。

就像那个被公认「没钱」,却成了中国足球界坚持时间最久的民营企业队伍的河南建业,26 年未易旗帜,几乎没有什么大牌球星和外援的平民球队,三降三升从不屈服,让自己成了「专治各种不服」的中国足球铜豌豆一样。

出身平凡,阳光向上,宁折不弯,只为了公平和平等,甚至还有点中二,新一代的郑州人,从骨子里就被这座城市打上了这样的印记。

就像庆祝建党百年讲话里说得那样:「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郑州,一个从县城逆袭进入一线的城市,因为改革开放,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为什么郑州人面对洪灾和疫情时,有如此的自组织能力;能热情到全国救灾队伍买东西不要钱,「能扫到郑州的二维码都算我输」;能在自己疫情爆发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先保证全国各地的救灾队伍做完核酸安全送走,固然是来自于本性的淳朴热情,但更重要的还是那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

若问百年功绩事,请君只看郑州城。

是谁让一个黄泛区边的城市,改天换地,重塑灵魂,脱胎换骨,相信你自有答案。

郑州的飞速进步,体现在她的市民身上,就是不但完全摆脱了千百年来,河南地区洪水和疫情交替带来的原子化社会,而且有着一流城市市民才有的特质:勇敢、平等、包容和文明。

于是,才会有这样的画面:没有痛哭流涕的感恩戴德,少了跪地磕头的传统场面,施救者和被救者,人格平等,互致敬意。

多可敬的市民,多可爱的城市。

今夕中元至,对于郑州人来说,今夜亦悲,亦喜,亦无眠。

愿天上的人,安息珍重。愿世上人间,平安团圆。

经历过暴风骤雨之后,在这个最难的夏天里,郑州这座城市,让人刮目相看,正式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最伟大的中国城市之列。

来源:姐是女司机 微信号:jsnvsj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