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曾经的山西首富,成了全民都想活捉的对象

曾经的山西首富,成了全民都想活捉的对象

李兆会成了过街老鼠。

9月15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则悬赏公告,大意是一家李兆会关联的企业欠了美锦集团2.16亿元,至今没还。美锦集团申请发动群众,帮忙找到人或者他的财产。

美锦集团给出的悬赏是:

image

简单点说就是,人找到了给10万。财产找到了最高可以给2163万。

公告一出,很多网友跃跃欲试,甚至想把李兆会的照片设置成屏保。

2

李兆会是谁?

image

他是山西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的儿子。海鑫集团是做钢铁的,是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所在的闻喜县总产值的70%都是海鑫集团完成的。闻喜县当时流传一种说法,当地人每吃3个馒头,就有2个是海鑫集团给的。

十几年前,李海仓遇刺身亡,22岁的李兆会接替他做了董事长。

李兆会曾经风光过。

26岁时,他登上胡润百富榜第78位,是山西省最年轻的首富。29岁,他和女演员车晓结婚,那场婚礼因为花费不菲,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

而现在,李兆会是欠了美锦集团2个多亿的老赖,明面上的一些资产已经被划分给各路债主,他本人早都不知所踪。

4

李兆会的失败原因,被人们认为是“败家”的缘故。

这种印象来源于他和李海仓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

李海仓的衣服基本不超过1000元,而李兆会生活奢侈,买了私人飞机,传闻中,他和车晓的婚礼花费500多万,离婚后他还曾给网红刷过数百万元的礼物。

李海仓围绕钢铁做产业,但李兆会把产业铺得很开,从教育、医药到金融,什么都做,而被放养的海鑫集团,发展越来越无序。

李海仓擅长交际,在企业内外的人缘都不错。一名在生病时受到李海仓帮助的员工,对他心怀感激。面对对手公司来挖墙脚,他说过“你给我个宇宙飞船我也不去”的话。

李海仓逝世后,员工们还彼此心照不宣地砸了凶手的坟,甚至还想去砸凶手的家,足以看出员工对他的感情。李海仓是从民间运焦煤的小贩做起的企业家,明白“人和”比什么都重要。

而留学归来的李兆会对人际关系不屑一顾,闻喜县县长曾经想拜访李兆会,最后也没见到。李兆会还通过“流放”企业元老来巩固自己的权利,这都为海鑫集团埋下了隐患。

到了2014年,因为负债太高,超过了资产,海鑫集团迎来了生死存亡时刻。员工人心涣散,索性连机器也不维护了。每个人都只想要回自己被拖欠的工钱,他们甚至期盼被流放的公司元老回来重新掌权。

上百个债主来到闻喜县讨债,银行的人也来了。在当地,贷款到期,企业和银行商量宽限几天也在情理之中,但对于李兆会,银行就没那么宽容了,行长亲自来海鑫集团敲门要债。

5

尽管李兆会花钱如流水,不懂人情世故,但说他败家可能是种误解。

2003年,海鑫钢铁的总资产只有40亿,到了2008年,海鑫钢铁总资产达到124亿,李兆会让海鑫的总资产达到了之前的3倍。

他在投资方面也有成绩,在民生银行和兴业证券这两项投资上,收益就大约有30亿元。

然而,他的投资举动,被人理解成是不务正业。

image

另一个鲜有人关注的事实是,李兆会接手不久后,中国钢铁行业式微,产能过剩让全行业都亏损。根据《新财富》杂志当时的一篇报道,钢铁行业净利率从2004年到2013年,十年间从8.39%下降到0.48%。

所以,找点别的事做,或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李兆会做教育、服装、医药、金融,除了金融以外,其他项目基本都无疾而终,也使得海鑫集团的资产负债表越来越难看。

但这种开创商业版图的激进,也不是李兆会独有的。

他的父亲李海仓是著名的“资本魔术师”,他信奉“八个茶壶七个盖”,甚至认为“八个茶壶六个盖”才对。杂志《当代经理人》提到过李海仓的资本运作有多么大胆,在海鑫有2000万元资产的时候,他做8400万元的固定资产项目;在海鑫有2亿资产的时候,他做了4个亿的项目。

区别就在于,李海仓的宝押对了,而李兆会的网撒广了。

7

像苏宁的张康阳、娃哈哈的宗馥莉一样的富二代,好歹有父亲“扶上马,送一程”的过渡。而李兆会上位后,遭遇的却是当傀儡的窘境。

李兆会面对的是公司元老的轻蔑,客户和股东的冷落。因为很少接受采访,没人知道他怎么熬过的接手集团的初期。

但他在接过海鑫集团的第一年,就创造了70亿总产值,是海鑫集团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父亲的财富对我来说没有快乐,只有压力。”挺过艰难的第一年,他和亲人聚餐,他对着李海仓的遗像大哭了一场。

他才明白父亲的那些时刻。

李海仓每次带着海鑫集团完成艰巨的任务后,都会大哭一场。李兆会曾经看到过一张被父亲丢弃的纸条,上面写着“我太累了,太累了”。

李海仓几乎每天都待在不设门卫的旧办公楼里处理工作,迎来送往。在2003年1月的寻常一天,李海仓把客人送走后,被行凶者堵在办公室里。一声枪响带走了李海仓的生命,也带走了李兆会闲逸的未来。

在念大三的李兆会办理了休学,从澳大利亚飞回中国,他剃掉长发,告别了那个朋克范十足、从小叛逆而自由的自己。

李兆会坐上父亲曾经的位置,还是那栋大楼,还是父亲离开的那间办公室,22岁的他坚定地对着满屋子的长辈说:“请让我试着干几年,如果不行,我再离开。”

至少在那一刻,他不是“败家子”,他想担起上万人的生计,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企业家。

来源:吴晓波频道 微信号:wuxiaobop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822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