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每一代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一代年轻人是容易的

每一代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一代年轻人是容易的

image

@抹茶半糖加冰:这几天和我父亲交流,我和他讲述现在年轻人的情绪:“对国家的命运很有信心,对自己的命运没有信心”,最直观的就是买不起房嘛。

他告诉我,其实每一代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一代年轻人是容易的,接着便说起了往事。

1995年7月,我父亲从当地电大的师范专业毕业,本来想着能回老家乡下做一个语文老师,虽然那时候当地教师工资也只有几十块钱一个月,但毕竟是铁饭碗,但糟糕的是,他毕业那年大学生刚好不包分配了。

入学时,他们是作为定向培养的预备山区教师,毕业时,已经成了无业游民,他也曾联合同学去教育局要说法,但教育局的回复只是:“市里财政困难,等通知吧”。

我父亲在农村家里等了五个月,这期间偶尔帮我奶奶干干农活儿,其他时间都在躺床上发呆,完全看不到未来。而我爷爷由于煤矿倒闭当时也下了岗,家里只有三亩地,根本养不活三口人,更何况每年还要交六百多农业税。

无奈之下,我父亲的舅舅以村干部的身份去县城找关系,想帮我父亲安排一个辅警的岗位,结果派出所的领导把我爷爷冷落在一旁,我爷爷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但也只得低声低气地说:“可以让这孩子自己带米去上班,不吃公家粮”,就这样,最后也没当上辅警。

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内地小县城的年轻人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因为当地几乎没有工业,服务业更是极其落后,唯一的出路就是进体制,吃公家饭,其实现在现在也还是一样。

1995年12月,我父亲已经在农村待业了五个月,已然万念俱灰。此时却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南方的信件,信是他同学写的,劝他来广东谋生。当时已经临近新年,我父亲依旧义无反顾地揣上300块钱赶赴广东,按照信上的地址艰难地找到了同学。

最初,我父亲依旧是想当老师,毕竟自己学了两年师范,广东这边老师待遇也不错,160块钱一个月,可没想到又是频繁碰壁,根本没有学校愿意收。

无奈之下,他才只好进了厂,当时的流水线工人工资大概是400至500元,虽然辛苦,但和老家几十块钱的工资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他从质检员做起,到今天,已经在制造业干了20多年。

对今天的很多人来说,外出打工已是平常事,但对当年的人来说,交通不发达,通信不发达,普通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还靠写信,好端端一个人出去打几年工就失联了,是并不稀奇的事儿。更何况还有治保会频繁地查暂住证,没有暂住证就抓起来先打一顿,有人花钱捞人,就放,没人来保,就收容遣送,或是拉到某个黑砖窑干苦力。

可以说,那是一个充满着魔幻、冒险、残酷的时代,一代人抓住了久违的迁徙机遇,用血和泪为如今的下一代创造了如此舒适、优渥的环境,如果有一天后人回头看这段历史,我想那一定是不输于五月花号开拓新大陆的伟大史诗。

所以我从来不抱怨加班、996、资本家的压榨什么的,因为以前的工作状况更糟糕。

60、70年代在农村种庄稼全年无休,一停下就会被书记扣工分,就会饿肚子。假期?不存在的,没事儿还要征你去修路、修水利,本质上就是劳役。而且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土地产权,除了劳动本身,几乎一无所有,可以说为了国家的工业化,当时的农民被榨干了最后一滴血,你看今天还有人帮他们说话吗?

今天的年轻人的抱怨能被听见,只是因为他们有了一点点微小的话语权而已,只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消费价值,所以媒体也专拣他们喜欢听的话说,找他们喜欢听的话题报道。

我也不觉得今天的年轻人没机会了,因为相比曾经的世界,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幸运太多,有见识、有工作,还能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多好。

事实上,“现在机会少了”这种抱怨也不是今天才有,90年代有,2000年以后照样有,就是10年前一样有人觉得看不到希望,你去看看《蜗居》这部电视剧,就会明白今天年轻人所抱怨的问题,10年前几乎一模一样地出现在80后的身上,要知道10年前还只是房价激进狂飙的开始。

至于房子的问题,年轻人对房价如此绝望,这种绝望的情绪不是房价本身的问题,是认知偏差造成的,一方面缺乏自知之明,另一方面又对真实的世界缺乏感知。

房产从来就不是一种廉价、易得的资产,对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年轻人来说,获得房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我爷爷有三个兄弟,几个兄弟一直到30多岁还和老婆孩子一起挤在一间老人留下的祖屋里,说是祖屋,其实不过就是一间土砖砌的小小四合院,一下雨就漏水,你可以想象一下将近十几口人挤在一间土砖房是什么场景。

几位兄长到七十年代才在村里陆陆续续建好了自己的房子,这才正式分了家,我爷爷年纪最小,得到了那间土砖房,又住了十几年。一直到四十岁,也就是1988年,才用一辈子的积蓄2万块钱,集全家之力盖了一间红砖房,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产。

这在当时已经很体面了,而那样的土砖房,在我们农村今天还有很多。

所以,你大概能理解为什么以前那么多打工人无论在外面无论是风光还是落魄,也一定要想办法回农村盖一间房子,因为对于农村人来说一辈子就那么三件大事儿,娶老婆、盖房子、生养孩子,盖房子甚至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儿。

到今天,中国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居住环境都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这个世界是在变好的,年轻人抱怨现在,只不过是因为没见过过去更差的局面而已。

所以如果你想要的是房产,那很简单,内地落后的市、镇有大量便宜的房子,攒几年钱就能交首付,很便宜。即便是二三线城市,边缘远郊的房子也没那么贵,夫妻俩努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拥有一间房子的门槛已经远没有以前那么高。

如果你想要的是住所,那租房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要的是一线城市的优质房产,那就不能单纯叫房子,叫重大资产,那本来就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

这完全是三码事儿,但我们今天的语境里,却把这混为一体都叫:买房。

过去十年的房价飙升,本质上和资本无关,和“黑心开发商”也没多大关系,实际上就是为了给政府搞钱,同时缓解通货膨胀。

相比于其他生活用品、食品价格通货膨胀,房价的通货膨胀已经是最友好的一种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今后不是几毛钱一度电,是几块钱一度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如果过去十年,价格翻几番的不是房子,是猪肉、大米、衣服,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

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经历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商品价格还是双轨制,猪肉当时7毛钱一斤,不过要凭肉票购买,限量供应,价格闯关之后,三四年的时间,猪肉就涨到了两块多,我们家已经完全吃不起了。

当然,其实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是在2000年以后,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但工资也普遍涨了。

当时身处其中的年轻人可能同样会觉得日子不好过,但如果跳出那个阶段回头看,就会发现即便自己只是一个本分的普通打工者,也随着时代的水涨船高而获得了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这对于经历过一个改革开放周期的人来说应该是会感同身受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86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