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知乎有个关于彩礼的问题,里面讨论得多激烈你们也能想到

知乎有个关于彩礼的问题,里面讨论得多激烈你们也能想到

image

@汪有:说个有点丧气的事儿。
知乎有个关于彩礼的问题,里面讨论得多激烈你们也能想到。
有个大学男生发了一篇,大意是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不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可想而知显然会在评论区被怼成一片。

好多女青年出来说:
“孩子你太幼稚了!结婚怎么可能不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两个人就想决定婚事,你在想什么?”
“等你长大了就不这么认为了!”

不不不,我并不打算参与“要不要有彩礼”这种千日之战(我之前聊过不少),我想说的是,你们发现没:
十几年间社会风气已经剧烈改变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们脑子里以为的“进步”,就是”婚姻自由“,”恋爱自由”。
任何家庭层面尝试干涉个人情感抉择的,都是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
我们那时候的文学影视作品都是歌颂“轰轰烈烈的感情只要我看上你这个人不管艰难困苦就要跟你在一起”。
现在已经回潮到了“女孩子结婚就要听家长的,你家长不让你找凤凰男那是真的大智慧”。

原先是“这是五百万,离开我女儿”。
现在是“我家里有五百万,你家没有,你离开我”,“这是让我扶贫??”
“门当户对”都越来越出现在现在的情感描述里了。

原先情感版块回答一对恋人争执,你把事儿说清楚就行了。
现在还得附加“他家几套房,我家几套房”作为背景。
你都没给经济背景,那我怎么解题?

不不不,我也不打算批评现在这届年轻人不行,不敢追求进步和自由。那也太倚老卖老。
我甚至完全理解这种思潮的出现: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保守主义必定回潮。

不光我们这边,世界各国都一样。美国发展好的时候天天各种鼓励“开放贸易”,你看现在呢?

生活成本就是这么高,房价就是这么贵。
当年轻人发现不管怎么努力奋斗,就是无法过上满意生活,就是深陷焦虑时,当然要向双方家庭求助。
当然也就愿意向家庭让渡所谓虚无缥缈的“自由”,来换取家庭的经济支持。

你想想原先我们还经常怼的择偶标准“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现在已经没人说了。
这都不用从道德层面怼,经济层面就把这个干废了——
普通人家,父母双亡了谁帮忙带孩子。

一直写到这,我都还没写出来什么新东西。
上面这些都没什么难想,大家都知道。

我真正觉得难想的是——
这种回潮,会回多远?

之前我写微博,还预测人类的家庭形态会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微小:
从同姓氏的宗祠祭祀、分解为四世同堂有个老太爷老夫人的大家庭、到围绕小两口自由婚恋为核心的小家庭、再到丁克和不婚主义。
再往前,可能连一个人都不是最基本的家庭单位,你的器官都想出去单过。
比如你的大脑就会想:我非得和这些胳膊腿住在一起?我单独上云行不行?
或者我真的需要两条腿?我要走路的时候临时租行不行?

但现在发现,还没往前推,丁克和不婚主义还没主流呢,来到自由婚恋这一步就碰壁回弹了。
那会回多远?
难道仅仅回到那个家庭决定婚姻、门当户对的时间点就停了么?
系统不会进一步回滚?

会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停滞,大家发现,仅仅是掏空六个钱包也不足以保障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
大家会不会要进一步组成四世同堂的家庭,让有威望的老太爷和老太奶奶负责家族财富的分配。

这不是胡说八道,我有个好朋友就生活在这种家族概念很重的地方。
按他们那的风俗,家庭观念非常重。
彩礼非常高,男方家长的话语权也极大。
原则上,即使儿子们找到了工作,只要还没正式“分家”,那你都要上缴额外收入,父母有资格把哥哥多赚的钱给弟弟。
我那个朋友就是赚太多了,想多买一套房,都得瞒着家里。

这个模式对我的朋友很不公平,但对他弟弟就是非常便宜。
家族之间相互帮扶,最终提升了一个家族的力量。
外面没有组成这种同盟的家庭,就容易被这种模式打败。
这种家族的理念,当然是多生孩子还得做旺家业的。

会不会回滚到这一步?
甚至会不会再往前回滚,连一个这样的家族都无法抵御冲击,得同宗一起拜宗祠?
我们讽刺的奥运冠军拿了金牌才能进族谱这个事儿,搞不好反而成了正路?

听起来当然很荒谬。
我们每个人生命周期都不长,总把我们成长过程中一点短暂浅薄的经历当成理所应当。
比如小时候我们都憧憬没有藩篱的互联网,到现在百度搜不出淘宝的商品。
比如现在已经没啥人说的地球村。

该不会我一直相信的“自由婚恋“,”结婚就是两个人的事儿“,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小小弯路了吧。
啊希望不要这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861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