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双十一还没到,元气森林就因为一个错误操作,先被薅秃了。
真到付款的时候加上杂七杂八的满减还会更便宜,一箱也就三五块钱。
各个薅羊毛的群都转疯了,消费者一波疯狂抢购。
但大概凌晨一点的时候,淘宝店就取消了这个活动,恢复原价,甚至把产品都下架了。
第二天发出“求饶”的公告,说之前的超低折扣是运营同学操作失误了,现在一口气来了这么多订单,不仅损失受不住,连库存都告急,只好请求消费者退款。
一些喜欢元气森林的网友表示,这确实有点过分了,占这样的便宜心里过意不去。
也担心这么大的损失要让失误的运营同学来承担。
但也有一些网友冷嘲热讽,表示“他们赚钱的时候怎么没想过把钱退给消费者?”
“才损失两百万就叫屈,这对元气森林才多点钱啊?”
总之双方吵作一团,一骂就是几十楼,微博,知乎,到处都是骂战的。
我无意参与这种争论,但我好奇元气森林一共损失200万的消息到底怎么传出来的。
02
源头应该是网上一张盛传的截图,元气森林秒杀群里有个叫张阿龙的运营站出来道歉了,说自己家在农村,上有老下有小,总之惨得不行。
就是这么一张图,再加上店铺发表了恳请用户退款的公告,让所谓“张阿龙”的故事,更加有模有样,在社交媒体上被疯狂讨论。元气森林损失 200多万这个数字,也被大量媒体和网友反复传播,以至于连上热搜。
但是,这张说损失只有200万的截图,已经被元气森林否认了。
我看了下知乎,发现这张图的完整版是这样的:
很显然,是秒杀群的消费者也意识到了这是运营事故,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官方,就用这套文案来卖惨”。
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么一段编出来的玩笑话被传播这么广。
直到现在你在各个平台搜“元气森林”,出来的报道都还是铺天盖地的“亏损200万”。
但是,既然这张截图已经被确认为不实信息了,那200万的数字肯定也不可靠了。
真实的损失到底是多少?红星新闻采访过元气森林之后表示,是4000万。
有人说,饮料的原料成本很低,总损失肯定没有这么高。
但商品的成本肯定不能只算原料。
除了原料,机器仓储、物流运输、运营人力也都是成本。
事实上我比较相信这个数据。
毕竟他们最新发的公告表示,愿意给下单的14万用户每人赠送一箱价格为79元的气泡水,这算下来也要1100多万元了。
愿意送这么多水也不愿意发货,只能解释为真的损失巨大,羊毛被薅秃了,
03
还有人说这只是元气森林的一次营销而已,但我觉得也不太现实。
主要是这样营销的成本太高了。
一方面,营销出来是几千万的亏损。另一方面,为了这个营销,还不得不关闭一个淘宝店铺,在热搜上被骂了两天,到现在还在被骂。
如果这是营销,那代价也太高了。
事实上这样的运营事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罕见。
有的公司家大业大,错了就认了,比如 2004年, IBM公司将市价 1500元人民币的笔记本康宝光驱错标成了 1元人民币在网上销售。
但为了维护公司声誉和形象, IBM最终同意所有已收到的 1元订单都按照原合同履行。
再比如我们国家的东方航空, 2018年 11月也闹过一次“价格乌龙”,在官网和 APP买机票,经济舱几十块,头等舱也就几百块。
后来东方航空也发了声明,说所有支付成功并已出票的机票都有效,可以正常使用。
但也有更多的品牌,实在是无法承担这种损失,最后没办法兑付只能食言。
比如去年苹果中国官网也出了技术故障,原价一千多元的儿童积木套件被标价不足 150元。
后来苹果就取消了全部订单,全额退款。
我觉得前一种固然值得敬佩,后一种也不能过分苛责。
可能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元气森林这么大一个企业,就算是 4000万也应该赔得起,但一个常识是, 企业的“资产”和“现金流”是两个东西。
元气森林有 4000万可以亏损,和它能立刻拿出 4000万的现金流应对这件事,也是两个概念,而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突如其来的数千万亏损,都会让企业现金流出问题。
另外根据通报,最多的一个人下单了41000单,显然不是为了自己喝,而是为了卖出去获利。
最后企业损失了这笔钱,却肥了不一定是他们客户的羊毛党,也不是什么好事。
元气森林最终选择的补偿方式,是为每一个下单的用户白送一箱气泡水:
14万下单用户,一人白送一箱水, 也算是最大程度讨好他们品牌真正的粉丝了。
04
其实我说这些不是为元气森林的错误洗白,更不是什么“和资本共情”,我最终还是想说回我们作为普通人,到底应该怎么辨别真实的信息源?
一张没头没尾的聊天记录截图,到底能不能作为可靠的信息源被我们所信任?
我一直强调,如果一件事的信息源仅仅来自于某人的自述,肯定是不靠谱的。
无论一个人多么可怜,多么没有撒谎的动机,也不能只听他一个人的叙述,有时候不一定是他有意要骗人,也许他自己掌握的信息本来就是错的。
放在任何事件里都成立。
我也查到了辨别假新闻的几个方法:
一,看消息出处,路透社新华社美联社一类大机构靠谱一些,那些压根就没有来源的消息就要有所提防。
二,看消息来源的权威性,比如网易转载过钢水壶有毒的新闻,是一家晚报采访一个在读博士生后得出的。稍微有点职业素养的记者都知道,一个博士生不权威,不够大新闻。
三,利益相关方发布的消息不可信
四,看交叉佐证,多家媒体通过多种来源报道的同一件事,可信度高,单一信源主张一件不可证实(或不可证伪)的事情,哪怕被转载一亿次,还是孤证,不可信。
五,不合乎常识的不可信
六,越快的新闻越模糊,比如十分钟前纽约发生一次爆炸,那么报道可能只有这一句。如果细节非常多,炸药种类伤亡人数凶手身份都挖出来了,可疑,真新闻不会这么快。
七,陈述事实和解释事实不是一回事,解释是主观的,有立场的,如果解释与你的立场相悖,并不能证明陈述为假,反之亦然。
八,高明的欺骗甚至不用说谎,只要有选择的陈述事实,就能诱导人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掌握这几个方法,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我们被欺骗和蒙蔽。
在这里我也想多说一句,这次关于“元气森林亏损 200万”的词条,很多所谓“官媒”也转发了。
我猜测很多网友是看了他们的转发,才相信元气森林真的只亏了这么点,成本极低。
本来那些注册资本上亿,雇员上万的专业媒体机构,应该像他们宣传的那样,提供专业而精准的信息,成为互联网信息乱象中的定海神针,让人安心。
它们本应该成为这场风暴中伫立的战士,本应该成为沙尘暴中让人放心的绿洲。然而现在,一些媒体,却加入了风暴,成为了沙尘暴本身。
这是不对的。
专业媒体,不应该拥抱信息乱象,否则无异于在为中文互联网信息污染的继续蔓延煽风点火。
如果想让我们互联网信息重新焕发生机,需要更多专业、负责的机构、个人,去输出高质量、有内容、精准的信息。
毕竟,比起让普通网友“鉴别真伪”,官媒“提供真实”才是应尽的义务,不是吗?
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 微信号:raistlin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