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残奥会冠军的购物记录背后

残奥会冠军的购物记录背后

@卢诗翰:不知道你们看过前段时间的残奥会没有,其实在我小的时候,并不太理解残奥会的意义,奥林匹克精神不是更高更快更强吗?那么理论上就应该看跑的最快跳的最高的人啊?

但是随着年岁增长,我渐渐理解了,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有不止一种演绎形式,某种意义上,残奥会的奥林匹克精神,更为纯粹。对于很多选手来说,克服艰难站到比赛舞台上,就已经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展现了。

尤其在最近几天看到残奥冠军薛娟,张淼,王蒙等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购物车和购物记录,这个感受更深刻。

之前就看到媒体报道,盲人残奥冠军谢青曾花了3年才学会所有泳姿,24年来受伤无数,用过上万个防水创可贴。

张淼呢,光是轮椅防霉坐垫就买了无数,甚至要十个十个的买,王蒙为了正常轮椅使用和维修,买了一堆我之前从未见过的轮椅配件。

这些购物记录背后,是无数日常生活中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更是无数个挥洒汗水的日日夜夜。

更让人钦佩的是,即便在如此辛苦的训练备赛中,王蒙也没有忘记生活和美好,她不止买了自己的轮椅零件,还专门囤了送给国外选手的书签,还下单了漫画教程,在生活中,她们也是可爱的女孩子。

在各种购买记录中,能发现许多的细节,哪怕是奥运冠军,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依然会遇到无数的困难。

比如乒乓球冠军薛娟,她选择了电动轮椅和防震垫。因为除睡觉外,她每天有近16个小时都要在轮椅上度过。训练、吃饭、洗澡、逛街……“轮椅就是我的双脚”。

她和乒乓球结缘,就是源于小时候看见残疾人选手坐着轮椅在赛场上拼搏的画面。

“我至今忘不了,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残疾人坐轮椅打乒乓球的画面,热血沸腾,仿佛重新看到了人生的价值。”

2006年,刚离开家乡的薛娟去邳州残联办理残疾人证时,遇上了一位省队教练正在选乒乓球队员,她也顺道参与了测试。

回家后,薛娟小心翼翼地打通教练留下的电话,却被浇了一盆冷水,教练的回复总是“耐心等待”。她第一次有如此强大的渴望和执念,每周都拨打两三次电话,不敢去远地方打工,在拨打四五十通电话后,机会终于到来。2007年大年二十九的那天,她得到了教练的回音。

因为腰部植入钢板、脊柱弯曲,薛娟一入队就被划入轮椅TT3级别,在轮椅乒乓球五个级别中,这一级别属于残疾偏重。这意味着,“两条腿都是完全没有(力)的,够那个球的话就直接会趴在台子上,腰部完全没有力量,支撑不住的”。

此外,与队里其他运动员相比,17岁已属偏大年龄。她怕打不好,“被赶回家”,每天逼自己练8个小时,队里集中训练5个小时,她在晚上多加3个小时,反复练挥拍、正手、反手,把动作一个个刻在自己的肌肉记忆里。

她的第二辆轮椅在来北京第4年攒下。她依然买不起运动轮椅,“能买个车轱辘可以充气的生活轮椅,已大大方便了生活。”但哪怕是运动轮椅,其实也很难满足残疾人们的出行需求。

我想,薛娟购物车里的这辆电动轮椅,应该是她送给自己的夺冠礼物吧。

1
2
3
4
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928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