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七步诗;曹丕与曹植;手足相残最后能得到什么?

七步诗;曹丕与曹植;手足相残最后能得到什么?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众所周知的七步诗,曹植写的,曹丕逼的。

《世说新语》里,这诗是六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反正,都是曹丕把曹植逼到了这份上。

而曹丕逼人,又不只是逼曹植了。

image

曹丕还有个兄弟,勇猛彪悍手格猛兽的黄须儿曹彰。曹操逝世时,曹彰被召。《魏略》里提到曹彰和曹植的对答。

曹彰对曹植说:“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

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袁氏兄弟,就是袁绍那几个互相撕咬、终于成全了曹操的袁尚袁熙袁谭了。袁熙老婆还成了曹丕老婆。

曹操死后三年半,曹彰到京城洛阳,死了。《世说新语》里说个段子,虽然大概率是虚构的,但也算种说法。卞太后曾对曹丕说:

“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

任城就是曹彰,东阿就是曹植。

曹丕的性格,往好了说,比较浪漫。比如建安七子之一,大才子王粲王仲宣死了。曹丕带着一批文人去祭奠,在王粲墓前,曹丕说:“仲宣平日最爱驴叫,我们一起学一次驴叫,让他入土为安吧!”于是,王粲墓前,一片驴叫声。

往不好了说,比较轻薄。曹操麾下有位叫王忠的,西北人。当时长安附近扰乱,王忠没粮食吃,饿极了,吃过人肉。曹丕知道了这事,就拿这事挑他:让手下人拿了坟墓里的骷髅,系在王忠马鞍上,当乐子哈哈大笑:看看,这就是你吃剩的人骨头!——外人看来,似乎也不那么好笑……

曹丕很会自夸,写文章念叨自己一日徒手获獐鹿九只,野兔三十只。而且他善于打蛇随棍上:别他人一捧,他便起舞。

——荀彧夸他善于左右开弓,曹丕不以为然:我还能骑射呢!

——奋威将军邓展和曹丕以甘蔗当剑比划,曹丕屡胜,于是得意了:邓将军应该捐弃所学,跟我从头做起嘛!

——至于其他弹棋、舞戟之类才艺,不消多提。

吹嘘自己的才艺时,曹丕颇有点不择手段:自称六岁会骑马,十岁时随父亲征讨宛城,遭遇张绣之乱,曹丕仗着自己骑术精湛,逃出来啦!以此事来吹骑术,却似乎忘了自己兄长曹昂,都死在宛城了。

曹丕真忘了张绣杀兄么?也未必。

话说张绣与贾诩,坑害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间接导致曹操和自家丁夫人分居,曹操至死都心里有个疙瘩,觉得自己葬送了曹昂,对不起丁夫人。但曹操到底是世之奸雄,拿得起放得下。

当日曹操与袁绍对峙时,贾诩果断劝张绣归降曹操,就是判定曹操为了取信于天下,不会念及旧恶。果然曹操握着贾诩的手,说“使吾信重于天下者,子也”,倍加荣宠。平河北时,曹操诸将封侯都不到一千户,唯张绣二千户;贾诩太中大夫。可谓手段老辣,姿态端正。

然而曹丕却没那么宽宏大量了。依《魏略》说法,曹操给张绣面子,曹丕却时不时敲打张绣,“害了人家儿子,还到处露脸,也好意思!”张绣压力很大,自尽了。是不是真的呢?不知道。

至于曹丕那位著名的洛神夫人甄宓,是因为曹丕宠爱那位郭夫人,才予赐死:入殓时,甄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荆州牧夏侯尚,算是曹丕登基后,南方的屏障。他与曹丕少年好友。虽然杜袭常说夏侯尚不是良友,曹丕依然对夏侯尚一门心思的好。甚至给了夏侯尚“作威作福、杀人活人”的权力,闹得蒋济都劝曹丕:这样的恩宠,太过啦。

夏侯尚的夫人,是魏国宗室德阳乡主。夏侯尚另有宠幸的爱妾,冷落夫人。曹丕为宗室主持公道,派人去把夏侯尚的爱妾杀了——简直岂有此理。

夏侯尚却是个情深之人,葬了爱妾后,神思恍惚,上坟挖墓,抱尸痛哭。

这个悲剧的始作俑者曹丕听了,虽然难过,却追忆杜袭的话,说了“杜袭看不起夏侯尚,是有道理的!”

一年后,夏侯尚过世。曹丕也难过也流泪,却似乎没意识到,他的任性,才是悲剧的主因。

反正围绕曹丕的传说,曹彰是不是他杀的,不知道;张绣是不是他逼死的,不知道;夏侯尚和甄宓的死是跟他有关的,逼曹植则是明明白白的。

这大概就是一个天生贵公子的性情。才华横溢,名闻后世,所以难免任性了吧?

陈寿写《三国志》时,总得想法子给魏国说好话。所以他如此说曹丕: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曹丕文章写得好,有学问,有才艺;如果有大度、够真诚、多讲点仁德,离古代的贤君也不远啦!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了。夸领导的话,要反着听。陈寿这是说:

曹丕缺度量、不真诚、不仁不德。也就是文章写得好,有学问,有才艺而已。

image

说回贾诩。

张绣与贾诩同归曹操。张绣过世偏早,贾诩活了七十七岁。

贾诩是个老狐狸,很懂事。曹操问过他立嗣的事,贾诩不说话;曹操再问,贾诩说在想事儿呢,“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

——袁绍和刘表都是废长立幼,搞得河北和荆州被曹操一锅端。

——于是曹操立了曹丕。

曹丕一得位,立刻封贾诩为太尉,《魏略》是所谓“文帝得诩之对太祖,故即位首登上司。”荀勖说这事还被孙权嘲笑了。

大概姿态的确不算好看吧。

当然,话说回头。

曹丕对曹植的逼迫,却也是那时的通例。

曹植贾诩自己都清楚,袁绍刘表,那都是继承人没处理好,一起垮了。

我们最熟悉类似戏码了:历来各色夺嫡戏,演得轰轰烈烈,说来确也既残忍又刺激:兄弟父子,本该是血亲,在权力的异化下,翻脸不认人。

再厉害的爹,到时都很烦恼。比如儿子没出息了,发愁啊,怕传给一个刘阿斗。儿子太有出息了,也头疼。天知道会不会来一出玄武门,好儿子还会把老爹困在船上。儿子年纪小,儿子他妈就得小心,汉武帝就杀了钩弋夫人。大臣不服儿子不行,得赶快把大臣贬到地方去;大臣和儿子太好了也不行,万一就合起伙来搞自己了呢?甚至还要考虑儿子的儿子,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真麻烦。

当儿子的也很怕。自己没出息,爹会把自己换掉。自己太有出息,爹也可能觉得自己碍眼。自己跟大臣交往过密,爹会怀疑自己想抢班夺权。自己跟大臣不交往,又容易被大臣孤立。自己私下和大臣来往,那是坐实了要反。自己不沾兵,是不通兵事;沾了兵,那就不得了了。自己没臣属,是没人脉;有自己的班子,那是私下搞串联……

真头疼。

但更头疼的,还是兄弟啊。是曹植曹丕这些兄弟。

有兄弟亲戚乍看挺好,毕竟自家人总比别人亲,但曹丕就逼得曹植不舒服。

可要是没亲戚,怎么办呢?李治的几个儿子死的死贬的贬,李显一登基发现都没自己人,只好提拔岳父韦玄贞,回头被老娘武则天按住了。

说来说去,皇室的兄弟本来不是坏事;但兄弟因为有血脉,所以就成了潜在继承人,这点事麻烦。

烦恼这事的,还不止我们这里。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十九岁那年,他爹腓力二世跟他妈奥林匹亚丝离婚,另娶了马其顿豪门阿塔卢斯的侄女克里奥帕特拉。大婚之日,国舅爷阿塔卢斯太得意了,说:

“马其顿王室将会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

——毕竟,假若克里奥帕特拉生个儿子,势必就得成为马其顿未来国王。

一年之后,腓力二世被保镖保萨尼亚斯刺杀。亚里士多德认为保萨尼亚斯得罪了腓力的岳父阿塔罗斯,之后还有八卦的史学家则推演出保萨尼亚斯跟腓力是场情杀。而查士丁以得利标准,认为奥林匹亚丝不能脱掉干系——甚至可能事关亚历山大。

反正后来的事实是:

腓力二世一死,亚历山大立刻通过减税赢得马其顿军队的效忠,再处死了国舅爷阿塔卢斯,放任老娘杀掉了后妈克里奥帕特拉和她的儿子。亚历山大再处死阿敏塔斯——就是他父亲的侄儿、父亲的前任马其顿国王——如此就处决了一切有可能跟他争夺继承权的人。

image

亚历山大之后的一位欧洲大人物,就是奥古斯都屋大维了。话说屋大维亲爹本是马其顿总督,老娘阿提娅是凯撒的侄女。凯撒养了屋大维,指定其为继承人。凯撒一死,屋大维大胆地拒绝了母亲的劝告,不放弃凯撒的继承权。他先不断强调自己是凯撒正统继承人,甚至自称盖·朱利乌斯,省去屋大维,显得“咱才是凯撒真继承人”。

妙在凯撒其实有个亲生儿子:他跟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生了个凯撒里昂。屋大维借罗马与埃及的对立,轻易地使凯撒的这个儿子也成了敌人。此后亚克兴海战后,屋大维一路打到埃及,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先后自尽。屋大维占领埃及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死凯撒里昂——从此,他就是凯撒名正言顺且唯一的第一继承人了。

亚历山大和屋大维当然是不同的两个传奇,但在当了继承人后,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有共同处:拼命抢夺正统地位;给一切潜在继承人挂上反派的帽子,终于杀死一切潜在继承人;利用外部矛盾(亚历山大利用了波斯对希腊的压力,屋大维利用了布鲁图斯和安东尼的矛盾)巩固自身力量。

image

这种做法做到极端,世上有过一种奇怪的残忍法度。

且说奥斯曼帝国有位穆拉德一世,1389年被塞尔维亚刺客刺死了。死得突然。

他儿子巴耶济德接位后,第一件事便是绞死弟弟雅库布。

这位巴耶济德一世后来在安卡拉会战中,输给了帖木儿。四个儿子内耗起来,其中穆罕默德一世把兄弟们解决了,自己得了位。这位穆一世自己中风死后,身边亲近大臣怕天下大乱,于是瞒了外界40天,有点像嬴政驾崩后,李斯赵高所做的勾当。等他的继承人穆拉德二世从小亚细亚赶到,接了位。他有个弟弟穆斯塔法,怕被杀,声明放弃继承权,跑路去了科尼亚。然而穆拉德二世还是派人追去,把弟弟绞死了算。

这位穆拉德二世有个怪癖好,没事就爱传位给儿子,又屡次在战乱时出手,替儿子解决问题。他自己在1451年逝世,那位儿子穆罕默德二世1451年真接位了,第一件事就是溺死他一个襁褓中的兄弟,第二个行动是杀死他派出的这个杀手来灭口,第三个行动是把这个孩子的母亲——他父亲的妃子——嫁给一个奴隶。从那之后,奥斯曼帝国的习惯法便是:

继位者,杀兄弟。

这样就没人争了。

看上去残忍但有效?

讽刺的是,这招久了,也不太灵。

image

1595年穆罕默德三世登基,一口气杀了十九个兄弟。但九年后他去世时,只剩了两个年纪幼小的儿子,而且身体都不算好。

如果一个登基杀了另一个后,没来得及有儿子就病死,那血脉就断了。所以继承人艾哈迈德一世只好把弟弟软禁起来。这软禁算对了:十四年后,艾哈迈德一世逝世,没儿子,他这个软禁的弟弟接位,可惜之前过的全是囚禁生活,啥都不懂,于是朝政被权臣左右了。于是大权旁落了。

我觉得,这就是历史的讽刺了吧?

说回曹丕。

曹操死后曹丕接位,曹彰曾去质问曹操印玺何在,被贾逵回绝了。所以曹丕稳固大位,贾逵实在有大功。曹丕一定想:贾家真好,把我潜在的敌人都给对付了……

后来贾逵的儿子贾充,辅佐司马昭,把曹家给一锅端了。即:贾逵帮曹丕劝退了弟弟;贾逵的儿子贾充下令杀了曹丕的孙子曹髦。当然曹丕也不要急着难过:贾家不止坑害曹家,回头还要坑害司马家呢……

大概,一切试图阻止大权旁落的残忍手段,到了最后,还是会导致权力的旁落。

世上并没有不灭的权力,就像没有不落的太阳。不管杀得多么残忍,逼得多么凶烈。

话说,昨天,1994版《三国演义》里扮曹丕的杨俊勇老师——也是老《红楼梦》里的贾蓉,《贞观之治》里的唐俭——逝世了。

杨俊勇老师有一张略带阴柔之气的古典面相、所以年轻时演巧变聪明人物极合适,贾蓉和曹丕的轻薄与聪明,他都演得合适;年长后他多了份沉厚,本该能塑造更多好形象的,唉。

仅此。

image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931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