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在农村打野球年入百万?CBA队员看了都说香!

在农村打野球年入百万?CBA队员看了都说香!

​​1986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了NBA球赛录像带,那一场是湖人对战凯尔特人。

这场比赛激起了无数年轻人对于篮球的热爱,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怀着对于篮球的激情与敬畏,无数人顶着烈日在球场上度过了他们的青春。

有人将其当做爱好,有人将其当做梦想。

然而,真正能将热爱当成职业去坚持的,毕竟只是少数,更多人向现实妥协,向生活低头。

如今,你依然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或是路边球场, 或是乡镇野球赛上。

沸腾的乡村篮球赛

中国野球有多火?你在北上广深不一定能有体会,但在贵州、福建等乡镇赛场上,你一定能见识到野球手的勇猛。

B站有人上传了福建某乡村篮球赛的视频,场上居然惊现曾经的湖人退役球员拉里特地。

这是一个乡镇企业内部赛,场上10名队员都是外籍球员,观赛区密密麻麻挤满了围观群众。

图片

现场视频运镜带解说,让我一度以为自己是在看CCTV5。

当我还在惊叹这专业度时,评论区的福建老哥嘴角带着3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和四分漫不经心说道:

这有什么,我们村赛也请NBA退役打外援,有次还请了詹姆斯来表演。

图片

出于好奇,我在B站搜了一下【福建乡村篮球赛】,好家伙,乡镇篮球赛的奖金,10万不在话下,28万不是顶配。

图片

至于外援,不是CBA退役就是NBA退役。

不得不说,咱大湖建是真的壕,光一个村赛都如此大阵仗。

而这类乡镇野球赛不止出现在人均土豪的福建省,在地处偏远的西南贵州,也同样大有市场。

每年春节贵州省一些乡镇便会举行乡村球赛,资金一部分来自企业赞助,一部分来自当地村民募捐。(奖金就搁塑料袋里挂着呢)

图片

比赛从大年初二开始,一天最多能打6场。

图片

不管是你是开精神病院还是开煤矿,只要出资2000块,就能在场上拉条横幅,就像下面这样: 感谢六枝精神病医院贾*火赞助8000元

图片

虽然广告直白且粗暴,但胜在简单明了。

野球赛是相对于职业联赛而言的民间类赛事,在野球圈子里,贵州这类比赛被称为打点儿。

比赛奖金不高,来参赛的一般是国内野球手。

他们有的曾是省队成员,有的毕业于体校,有的曾是叱咤校园的东方翔,但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放弃了职业道路。

图片

此后他们出现在各种业余俱乐部里,打球或许是为了赚点外快,或许仅仅只是想和圈内人切磋一把,当然也有专门靠打野球为生的。

不管参赛的原因是什么,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赢”。

赢了脸上才有光,口袋里才有钱,否则这一趟下来可能连路费都要赔进去,因此在野球场双方常常会发生肢体冲突。

没有人知道明天在哪里,野球手们都在球场上拼命。

图片

尽管如此,国内野球手的待遇却非像我们想的那样高。

除非你曾经效力于国家队,打出过一定名气。可是站在金字塔端的人早已名利双收,根本不会出现在这类小赛场上,除非真的给很多。

图片

比如福建石狮市在2017年的某乡镇球赛上,就请前CBA球员蛮牛(王增杰)打了一场,当时一场给的是6000 。

而在2020年的时候,据说蛮牛的出场费已经从6000涨到了8000 。

退出福建男篮,丢失的或许是CBA的光环,但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money。网传福建男篮的年薪在20万左右,但是野球场上勤快点,一两个月就能赚这么多。

图片

此外还有商业代言和活动邀约之类。

而类似蛮牛这种打野球的选手还会搞捆绑销售这一套,虽然请蛮牛一个人只要6000/8000,但他们经常会带一两个队友一起,队友的出场价虽然不贵,但一场下来也得一两万。

像蛮牛这种顶着光环退役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热爱篮球但籍籍无名的人出现在野球场上,没有名气,意味着没有收入,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一场比赛下来,本土的普通球手通常能赚个1000左右,只有顶级选手才能拿到蛮牛那个数。

图片

外籍野球手漂泊在中国乡野

在中国打野球能赚到钱的,除了顶级退役选手,还有那么一拨人,他们赚的也挺多。

那就是外籍野球手,他们的出场费比国内的野球手贵,打一场能赚个8000-10000不等。

这些外籍球员打野球纯粹是为了赚钱,漂泊在异乡,穿梭于各个乡镇间,除了给的太多,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图片

和所有的篮球爱好者一样,他们的梦想是NBA,只不过在漫长岁月里,理想的小船悄悄偏离了航道,拐个弯就把他们送来了中国。

从懵懂的少年到如今三四十岁,变成一身病痛的中年人。

他们早已看清了现实,去NBA是不可能的了,但在中国,他们仍然被人喜爱。

只要能赢。

赢球就能证明自己,没人在乎你的年纪,也没有人在乎你曾经败给了谁。一年奔波五六十个城市,打一两百场比赛。

图片

对于佼佼者而言,奖金+佣金年入百万不是难事。

但对于其他的大多数而言,年入几十万,小富即安也是可以实现的。

只不过大家对于外籍野球手就没有那么宽容了,毕竟是中国人的球赛,场上一水全是黑人小哥。

于是一些老哥忍不住了, “这哪是请外援,这分明就是姑爷入赘啊。”

还有些老哥气不过,称这种行为是“制假售假”。

图片

不满归不满,但来华打野球的外籍球员却越来越多了。

没办法,中国人实在给的太多了。

在野球经纪人的调教下,这些外籍球员们也都入乡随俗,在酒桌上说吉利话,在赛场上给村主任喂球,在镜头前说说好听话,他们早已习惯了中国式的人情往来。

赚钱嘛,不磕碜。

短视频时代到来后,这些野球手们赚钱的渠道就不再局限于赛场。

把打比赛的视频录下来发到网上,你就能收获一堆粉丝,如果恰好流量还不错,幸运地成为一个小网红,那么从野球手转型自媒体创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口才好的开直播,人气高的带货。 球技好的还可以录视频,卖线上课。

图片

21天的技巧课,售价99元,已经成功卖出13428份,折合下来就是接近140万的收入。

这是野球手在球场上拼死拼活一两年的收入,但在流量的加持下,这钱就来的快多了。

除了线上课,当然也可以和机构合作开设线下培训班,带带孩子,传递一下体育精神,浇灌一下孩子们的篮球梦。

图片

那你就是训练营里的金牌教练。

中国的球场上每年都有数万场野球赛,篮球养活了很多人,但真正梦想成真的只是少部分。

我们大部分人在年少轻狂时都有过伟大的理想和偏执的爱好,渴望一夜成名,渴望名利双收。

但实际上名与利,梦想与生活,二者能选其一就已经很不容易。

为了荣耀而战,还是为了钞票出征,成年人往往选择后者。

只要给的够多,理想也可以往后稍一稍。

但视频时代来临,理想与生活,似乎可以开始兼容。

靠教人打游戏都能赚钱的今天,用爱好变现似乎也不再是难事。

来源:一本黑 微信号:darkinsider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940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