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为什么觉得《琅琊榜》的权斗很幼稚?

为什么觉得《琅琊榜》的权斗很幼稚?

1

作者:Sarah Li

因为本来就很幼稚。不仅幼稚,还很空洞。

其实很多所谓的权谋戏(我就不点名了)都是这个毛病。以为政治就是夺嫡,斗争就是使计。言必称“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但是关于一个国家最基本的选举、兵役、土地、税收政策,是一字不提。

以《琅琊榜》为例,你知道这个叫大梁的国家,选拔是靠门第,靠举荐,还是靠考试?军队是国家招募的职业军人,还是平时生产战时打仗的农民?是耕者有其田还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每年财政收入多少,支出又是多少?

我们不知道,一切都可以用“架空”两个字轻轻揭过。是,时代可以是虚构的,但是如果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一字不写,这个国家就是飘在天上的,所谓的“政治斗争”就是空中阁楼,所谓的“天下苍生”就是一句口号。观众觉得幼稚,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政治运作根本就没有客观规律可言。

客观规律是什么?

一支七万人的精锐全军覆没了,对一个割据政权是毁灭性的打击。成熟的“权谋戏”,接下来会讲国家养活这样一支军队花了多少钱,再招募训练,要花多少钱,占用多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是怎样的打击,税收锐减,支出剧增,之后的财政该如何维持。周边其他政权虎视眈眈,从哪里抽调军队去守卫边境,抵御外敌?在幼稚的权谋戏里,这件事就沦为了主角复仇的背景板。除了故人偶尔的惆怅,仿佛对国家毫无影响。

六部尚书和侍郎是多大的官?成熟的“权谋戏”里,死了两个知县,皇帝都要敲打一番。办一个浙江巡抚,尚且用了二十多集。幼稚的权谋戏里,这么重要的位置,说换人就换了,皇帝都不在乎。主角说换谁就换谁,凭什么?

这些大员要怎样才会倒台?成熟的“权谋戏”里,只要能给皇帝弄钱,毁堤淹田搞出几十万灾民都不会办你。不能给皇帝弄钱,皇帝就要抄你的家填补亏空,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办你。幼稚的权谋剧里,一个兰园藏尸,一个炮坊爆炸,本该是皇帝办人的借口,倒成了他们倒台的直接原因了。

很多地方遭了灾,颗粒无收。成熟的“权谋戏”里,会讲赈灾的钱从哪出,灾县是否要免赋税,落下的亏空来年又该怎么补。幼稚的权谋戏里,派谁去赈灾抢功劳是天大的事,至于钱么,国库里可能有个印钞机。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琅琊榜》作为一部复仇爽剧,拍的还是很不错的,就是跟政治不沾边。大部分所谓的“权谋大戏”,都是这个毛病,只讲幻想里的计谋,不讲国家运行的根本。主角高喊的“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也不过一句空话。

比如下面这两个视频,什么是飘在天上,什么是脚踏实地,你们感受一下画风的差别。

视频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7411u7Gt

视频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E411K7Zr

真正懂得历史懂得政治的编剧,就能把这些口号落到实处。

什么是江山社稷?看看海瑞怎样讲天下大弊。

“从三月到浙江,现在也就不到半年,我看到的知道的只能用四个字来说,那就是触目惊心!

郑泌昌何茂才和他们的前任官员仅在织造局沈一石一处贪墨受贿就达几百万之巨!还有田土赋税,还有盐铁课税,还有运河堤坝工程,查起来贪墨更不知多少!不错,他们都是严党的人,不只浙江,两京十三省还有更多他们这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就能够二十多年贪墨横行愈贪愈烈?是因为在他们的前面还有比他们更多挥霍无度之人!

大明朝开国至今,亲王郡王皇室宗亲遍于天下。按规制,一个亲王每年就要供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缎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绢五百匹,纱罗一千匹,冬布一千匹,夏布又一千匹。其余各种开支更不胜繁举。你们算没算过,一个亲王耗费国帑便如此之巨,大明朝那么多皇室宗亲耗费的国帑又是多少!至于皇室宗亲宫中宦官各级官吏所兼并之田庄占天下之半皆不纳赋,小民百姓能耕之田地不及天下之半却要纳天下之税,这些更是人人皆知人人不言。

就以浙江而言,每年存留粮米只有六十二万九千石,可供给皇室宗亲和府衙禄米就要一百二十三万石。以两年存留之粮尚不能供皇室府衙一年之禄米。而北方俺答年年侵犯,东南倭寇年年肆虐,危及天下,将士军饷粮草却要东挪西凑!这些事如果只参劾严嵩参劾严世蕃能够说得过去吗?

像谭大人刚才所言,历来参劾严党者都因牵涉皇室反罹其祸。我看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们只敢参严不敢直言天下大弊,才使得严党能够藏身大弊之后肆行贪墨而不倒。天下大弊不革,就算倒了一个严党还会再有一个严党!严党要参,皇上要谏,致君父为尧舜,免百姓之饥寒。孟子云“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这样的道理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敢向皇上进言?”

什么是天下苍生?看看王用汲怎样讲民生多艰。

“卑职这次是从昆山调来的。去昆山前,卑职就是在建德任知县,建德的情形卑职知道。建德一县,在籍百姓有二十七万人,入册田亩是四十四万亩。其中有十五万亩是丝绸大户的桑田,二十九万亩是耕农的稻田。每亩一季在丰年可产谷二石五斗,歉年产谷不到两石。所产稻谷摊到每个人丁,全年不足三百斤。脱粒后,每人白米不到二百五十斤。摊到每天,每人不足七两米,老人孩童尚可勉强充饥,壮丁则已远远不够。得亏靠山有水,种些茶叶桑麻,产些桐漆,河里能捞些鱼虾,卖了才能缴纳赋税,倘有剩余便换些油盐购些粗粮勉强度日。民生之苦,已然苦不堪言。

今年建德分洪,有一半百姓的田淹了,约是十四万亩。这些百姓要是把田都卖了,明年便只能租田耕种。倘若还是稻田,按五五交租,则每人每年的稻谷只有一百五十斤,脱粒后,每人每天只有白米三两五钱。倘若改成桑田,田主还不会按五五分租,百姓分得的蚕丝,换成粮食,每天还不定有三两五钱。大人,三两五钱米,你一天够吗?

孟子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大人,你手上这支笔系着几十万灾民的性命。己溺己饥,请大人慎之!”

————更新的分割线————

《琅琊榜》好不好看?好看。

是不是所有电视剧都要算钱粮?不是。

爽剧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有。

我来解释一下割裂感在哪。

一部复仇爽剧,讲的是社畜A挤兑社畜B,成功抢了他的饭碗,写得很精彩。但是这样写逼格不够,得拔高。最高级的社畜大约是六部的尚书了,就把设定放在这。

一部爱情偶像剧,讲的是村花和村支书儿子的故事,写得很精彩。但是这样写逼格不够,得拔高。最高级的高富帅是皇帝,次一等的就是王公贵族了,就把设定放在这。

他们是想写皇帝、王公、大臣么?不是。他们只是想让人物看上去有个唬人的身份罢了。

一部剧如果用皇帝、王公、大臣来给自己的贴金,就不要怪观众批评人物行为不符合身份。

一部剧如果强行拔高到江山社稷、天下苍生,就不要怪观众批评政权不符合客观规律。

但是现在你不能说,说就是过不了审,说就是观众不爱看,说就是不爱看别看。

读史书的观众,想看书里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文字变成影像,又嫌弃纪录片不够生动,拍不了烧钱的大场面,就成了他们的原罪,所以这群杠精活该没有剧看。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电视剧了,从开始的点开看一集弃剧,到现在连点开的勇气都没有了,谁让我挑挑拣拣呢,大约是我活该吧。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943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