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甄嬛传》凭什么火了十年?

《甄嬛传》凭什么火了十年?

文 | 陆天又
我入坑《甄嬛传》的原因也算剑走偏锋——留学时思念乡音,于是决定开一部语速缓慢,不会一惊一乍的电视剧当作白噪音。有了《甄嬛传》后,熬夜写作业时插上一只耳机,听着娘娘小主们花间莺语,写累时还能瞥几眼剧情。

回国后这个习惯也没丢,有一阵凡是打开电视就能见到几个台在滚动播放《甄嬛传》,甲台播广告就换到乙台,剧情不连贯也不耽误我继续看,害得我妈一度以为我有某种“遥控电视台播放《甄嬛传》”的特异功能。

image

作为90年出生的电视儿童,我的童年和青春期见识过各种宫廷元素的电视剧:《武则天》《孝庄秘史》《大汉天子》《至尊红颜》《还珠格格》《大明宫词》《康熙王朝》《少年天子》《铁齿铜牙纪晓岚》、甚至是《穿越时空的爱恋》《寻秦记》《步步惊心》等穿越剧,严肃的、戏谑的、重新创作的、基本在胡说八道的……大抵都接触了个遍。

《甄嬛传》并非所谓“宫斗剧”的鼻祖,显然也不会是最后一部以深宫中的女人们为主角的电视剧。许多人依旧津津乐道的TVB《金枝欲孽》,就常常被拿来与《甄嬛传》作为比较。犹记得十多年前在寒假里没日没夜追《金枝欲孽》的时光,呼呼发烫的影碟机伴随着电视屏幕里似乎永远下不完的大雪,还有到最后几乎全员悲剧的结局,震撼了一个沉溺于糖水台偶剧的高中生。

image

皑皑白雪令人想起《红楼梦》中“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印象中从不下雪的香港剧组拍摄出了一部背景是冬日紫禁城的古装剧,这个反差本身就令人沉思。

更重要的是,以往在剧中众星捧月的皇帝一角,在《金枝欲孽》中化为了一个符号。与其说后妃们渴望得到皇帝作为一个男子的爱慕,还不如说她们希望得到皇帝力量的保护,渴求一份给予她们和她们家族的荣耀,乃至诞下子嗣的权利。如果说后宫是一个华美脆弱的鸟笼,那后妃们就是一群被剪去飞羽的鸟儿,所求无非是谁能站在笼中更高的枝桠,离笼外的天空更近一些。

仅刻画女人们如何争斗,《金枝欲孽》显然不会成为经典;剧中的角色们大都经历了甘愿进笼——囚鸟互斗——挣脱出笼的的三部曲,觉醒了却无法逃出生天,是一种如积雪一般沉重的悲哀。

image

在《甄嬛传》大火之后,《xx传》成为了流行的剧名格式。但从剧情来看,如《甄嬛传》一般严格扣题的作品不算太多。《甄嬛传》之所以成功,可能是因为它选择了一条历史正剧与戏说野史之间的道路,既有正剧的质地,也有古装剧的桥段,女主甄嬛既是一个聪慧有谋略的古代女性,身上又可见到现代女性的部分特点。

《甄嬛传》的主线是女主甄嬛在后宫的“成长历程”,这种成长并非心智上的成长——女主从选秀开始就表现出了相当的智慧和果敢,而是一个从少女到成熟女性心态上的变化。

4

与《金枝欲孽》不同,陈建斌饰演的雍正帝是当之无愧的男主角,他与甄嬛之间的情感互动是全剧的核心线索。全剧开头,沈眉庄、甄嬛与安陵容,三位少女一同进宫,沈眉庄很快就经历了认定只有皇帝值得托付终生,到对皇帝再无兴趣的转折。家世普通的安陵容,则至始至终都不过是在强大的同侪和“前辈”们间横转腾挪,寻一份生存之道。她们经历的都是典型的封建宫廷婚配模式。

相比之下,甄嬛的情感路线显得缓慢而真实,甚至带有了一丝现代性。从无法爱上一个陌生人,到被一个比自己年长、有无上权力、志趣相投的男性所俘获,甄嬛在帝王的恩宠之下容光焕发。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段感情,来自于她身边所能见到的、触及到的唯一的男性,也是后宫无数女性能见到的唯一男性,她的变化可想而知。甄嬛完全露出了小儿女情态,又想在爱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剧中也出现了她违反后宫不得干政的禁忌,在皇帝面前评论政事的一幕。

5

令许多观众动容的一幕在于甄嬛的第一次流产。甄嬛在心爱的“四郎”面前痛哭流涕,她像任何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一样在悲伤中难以自拔,这是她母性最浓烈的瞬间。后期的甄嬛还会拥有许多孩子,但是他们都带着自己的作用:有为她拉拢盟友的、有使她获得眷宠的、也有为她绊倒敌人的。她利用着自己的血脉,正如后宫中其他女性一样。

全剧最大的转折点是甄嬛意识到自己是纯元皇后的替身,她的满腔感情“终究是错付了”。在此之前,甄嬛被塑造成一个智谋双全的女子,能够妥帖地应对来自其他后妃的恶意。在此之后,她依旧是一个智谋双全的女子,但她与生俱来的自尊和骄傲,使她难以忍受这份做替身的侮辱。

image

在此之后的故事,基本来自于甄嬛的恨意和不甘,和《金枝欲孽》类似的是,她也在大雪漫天的甘露寺完成修行,只不过《甄嬛传》中的大雪使主人公彻底放弃了逃脱牢笼的打算,她的第二次进宫有着极为盛大的排场,但她的眼底再无笑意。

《甄嬛传》的有趣之处在于,剧中极少有着非黑即白的二元角色。无论是骄横跋扈的华妃,还是“后宫打胎队长”的皇后,后宫的女人们都不是天生的恶人。她们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背后都有站得住脚的动机——这种立体的角色刻画方式是许多人能一遍遍重温此剧的基础。许多“甄学家”们在三刷四刷剧后,对角色的认知能具体到一句台词或一件首饰,这是许多古装剧没有的殊荣。

7

以宫中最早一批“恶人”华妃举例,她外貌明艳、脾气暴躁,连后宫之主都不放在眼里。为她梳头时伺候不周的宫女被扔进井里,有颜无脑的小主夏冬春被她打断双腿,甄嬛三人组在她的要求下不得不就地搞一个小组唱。

随着剧情进展,观众会慢慢发现华妃不过是个没有安全感的娇纵贵女,她的得宠来自于王爷对她家庭势力的拉拢,她甚至没有任何在后宫行走所需要的城府。

8

当甄嬛告知华妃她的爱情也纯属“错付”,皇帝将她视为棋子而非妻子的时候,华妃撞墙自尽。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个别角色外,后宫的女人们都要解决这个“错付”的问题,形形色色的解决方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此剧特别的底色。

对现代观众来说,看着甄嬛一路升级打怪是此剧的“爽点”所在。对待不珍惜自己的人也不必客气,这是现代人能够理解的逻辑。没有人想看隐忍的软包子,大女主从此成了刚需。尽管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后期的甄嬛再也没有了前期的天真良善,杀人不过头点地,黑化的眼线和浓烈的红唇将她包裹成了一个手段狠辣的政客。

image

观众对甄嬛的宽容或许也与皇帝的塑造有关。剧未开拍,原著的书迷们就对皇帝的选角大为不满。毕竟原著中的皇帝是个玉树临风的帅哥,而非一个时常在叹气的中年男子。好在导演坚持了判断——陈建斌贡献了一个在前朝殚心竭虑, 面对后宫的尔虞我诈实际上颇为厌烦的疲倦男人。他演出了帝王的权谋、冷酷、以及自怜和自艾。一个从小并不受宠的皇子登上了帝座,他所受的磨难难以想象。这个男人一生都在渴望无条件亲情和爱情,但他搞不懂人间的情感,只是将痛苦转嫁于他人,最终交换来背叛和报复。高山之巅,独坐一人,这可能是一个古代帝王一生最大的噩梦。

image

十年过去了,人们依旧津津乐道于《甄嬛传》,这份剧迷的忠诚令人惊叹。同一作者写的原著,《如懿传》却没有掀起更大的水花,尽管它请来了比前作更大牌的演员、拥有了更精良的服化道。

《甄嬛传》是一部能够自己生长的作品,角色与角色之间恰到好处的留白和互动,使得观众的想象力能在关掉屏幕之后继续生长。都说戏剧的魅力之一在于短短几十分钟就可以看遍别人的一生,那《甄嬛传》也做到了这一点。编剧和导演在塑造《甄嬛传》时,舍弃掉了许多快节奏地表现形式,后宫的女人们互相猜忌又彼此结盟,鲜活的女人们竞相盛开与凋零,获胜者也没有就此走上人生巅峰,这种营造出的真实感或许是此剧经久不衰的秘诀所在。

image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是全剧的结尾。春光正好,妆容精致,满头珠翠的甄嬛躺在金榻上,闭着眼回忆往昔。她还那么年轻,敌人们都被打败了,好友们几乎都逝去了,这个吃人不眨眼的宫殿,吞噬了她的大半生,而她也终于与它融为一体。等她醒来,她又是一个疲倦但顽强的女人,她会再慢慢思考,接下来要往何处去。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984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