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董雨晴
人们总是习惯在一年末抒发情感,那么年终总结是个不错的落点。
2021年,是一个值得进行年终总结的年份。
有人说,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已定,也有人表示,要坚定地拥抱下一个时代机遇。2021年,成为了一道分水岭。
这一年,互联网公司不再盲目无序扩张,互通互联与开放成为这个时代的新主题。反垄断指南相继落地,也让更多互联网大厂早日步入了规范化发展。
2021年,大厂们展开了不同的选择,有的扎根农业、有的脱虚向实、有的再次出征,也有的迷茫了一年,被偷走了一年,但在这一年末也做好了重新出发的准备。
不管怎么样,剧变的2021年终于过去了。
我们以大厂的经历和视角,回顾和思考2021,共同为这一年画上一个句号,和2021年好好说再见。
当然,也一并开启未来的新篇章。以下是《财经天下》周刊为十二大互联网公司奉上的“年终总结”。
华为:再次出征
2021年是华为被美国制裁的第三年,也是外界看着华为在寒冬中艰苦奋斗的第三个年头。
这年,历经了美国四轮打压的华为手机业务几乎触底,2021年Q1到Q3,曾经登顶过全球第一的华为手机出货量,连续三个季度被遥遥甩在了 TOP 5开外。华为的营收也有所收缩,预计2021年全年营收6340亿。
寒冬之中,何处才是新的发展方向?2021年10月,华为举行军团组建成立大会,宣布由300多名员工组成包括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在内的“五大军团”,由任正非亲自督导,“出征”到一线,进入各个传统行业服务客户,为华为多产“粮食”。
将五大军团作为突围关键的同时,华为也在智能汽车业务、5G、华为云、专利变现等方面进行了众多动作。
3月,华为首次公布对5G手机收费标准,4月宣布开始卖车,6月发布鸿蒙OS 2.0……9月,被困加拿大1028天后,孟晚舟顺利回国,10月华为发布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欧拉,12月,华为深度介入的AITO问界M5高调发布,而余承东在那天的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发出了一句“迈过寒冬就是春暖花开”的感言。
小米:叫板苹果
小米的2021年依旧是和“高端化”作斗争的一年。
性价比曾是小米前十年里最强有力的武器,却也让“中低端”成了雷军思考小米下一个十年时的顽固心结。2020年2月,雷军发布小米10系列,被认为是小米进军高端的起点。
战况在2021年愈演愈烈。3月,小米推出小米11 Pro、11 Ultra、MIX FOLD三款高端旗舰机,售价分别4999元、5999元、9999元起;8月,再推小米MIX4,一分钟拿下3亿元销售额;12月,小米又推小米12X、小米12、小米12Pro三款新机,并两次放出豪言:小米高端手机正式开始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
高端策略让小米收获不菲: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毛利61.2亿元,同比增长53.3%;对应毛利率12.8%,同比增长4.4%,重回历史高位。同时,这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销量超过苹果,首次位列全球第二,小米“三年内全球销量第一”的目标也由此定下。
这一年,以“重新创业、行稳致远”为未来发展基调的小米,还做了几件大事:一件是让雷军决意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的造车事业,3月官宣,9月首个工厂落户,首期投入100亿元;另一件则是小米要“憋着一口气拼命投入”的研发,将“技术为本”做了口号,号称“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1000亿”。
百度:重新入列
整个2021年,百度频频站在聚光灯下,在声量上压根儿不像一家淡出“BAT”梯队的企业。
春节过后,百度的关键词是“加速”。官宣造车,ALL in自动驾驶、提振股价、市值重回巅峰,赴港二次上市、抢先B站通过港交所聆讯,蛰伏多年的百度把所有牌都摆在了桌面上。
这个PC时代的王者,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战场中奋力一搏。李彦宏在2021年5月甚至许下了三年之约,他说,“三年之后百度核心业务中非广告业务要超过广告业务。”
百度要彻底脱掉广告公司的外衣,它重点发力的医药健康、造车等业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但正如它以往的业务布局一样,百度的脚步涉足了每一个热门产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竞争。
现如今,李彦宏把百度的真正安身立命之本放在了技术。这个生于技术、长于技术、强于技术的互联网企业,选择回归到它原先擅长的领域,但技术之上,属于它的商业主场在哪里?伴随着游戏、视频等一系列产品进入“垃圾桶”,李彦宏开始陷入新一轮的迷茫与焦虑。
阿里:又被偷走了一年
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后的2020年,原来不是阿里最失意的一年。阿里更大的麻烦,在不远处的2021年等着它。
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给阿里开出了一张182亿元的罚单,责令其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8月,一场员工丑闻撕裂了阿里,又让阿里迎头陷入了舆论漩涡。12月份,因未及时报告严重安全隐患,阿里云被暂停作为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单位6个月。
整个2021年,阿里没有看到多少好消息,股价也从年初的230多港元跌到了109港元附近区间。业务上虽说还在赚钱,但国内电商核心业务的增速(包括收入、市场份额、用户数)却出现了放缓。
不过,阿里也调整好了重新出发的步伐,开始走上一条“自我反省”的道路。从年中到年末,阿里先后进行了业务架构调整。最为瞩目的还是12月的这一次,将原来分散的国内零售业务进行整合,打通了淘系和B端的业务,同时加码海外市场。其中,戴珊分管大淘宝业务,包括淘宝、天猫和阿里妈妈,而蒋凡被调去了海外市场,去跟亚马逊抢生意。
阿里正在尝试给自己打造一套新的DNA,但摆在阿里面前的一个新挑战是,在宏观环境不利、市场竞争加剧下,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明显到达了瓶颈期。新的组织架构下,阿里会继续延续它的增长神话么?
腾讯:让联盟瓦解吧
进入2021年,腾讯一直在主动出击求变。
反垄断指南的落地,让腾讯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应对规范化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投资业务上,腾讯改变了原有的在消费互联网的布局,开始频频在硬科技和实体经济领域落子。尤其是芯片领域。据统计,自2020年初至今,腾讯已经投资了超过100家科技企业。
作为互联网江湖的盟主,腾讯的确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非“资本野蛮生长者”,而是“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的代表。
另一方面,其也在主动“让联盟瓦解”。2021年12月,腾讯甚至做出了大幅减持京东股份的决定,让出了第一大股东之位。在反垄断的大背景下,腾讯主动“放飞”京东,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
除此之外,腾讯同样在2021年,正式加入了“互通互联”的阵营,并率先打开了微信的大门。
2021年9月9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组织了一场“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参会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会上提出了与即时通信软件相关的三条“合规标准”,要求各平台在限期内按照标准解除对外链的屏蔽。
9月17日17时,微信官方正式发布消息,宣布对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进行调整。随着此消息的发布,抖音、淘宝链接已可以直接在微信内打开。
网易:云去云来
2021年,网易24岁,丁磊50岁,一个“本命年”,一个“知天命之年”,多少是有些特殊意义的。
但网易和丁磊这一年的前半截却不算好过,网易有道因为“双减”政策不得不转型,最赚钱的游戏业务也面临着监管的持续加码,而困扰了网易云音乐几年的音乐版权问题好不容易随着反垄断新规的落地得到解决,却又在今年8月赴港上市只差临门一脚时,因着市场环境变化等各方面因素不得不宣布暂缓。
后半年倒是终于转运了,网易云音乐先是打通了与摩登天空、英皇娱乐、中国唱片集团,以及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环球、索尼、华纳的合作关系,让灰色歌曲重回云村,紧接着又在12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虽首日破发,股价走势目前算不上好,但总归是募到钱了,版权也不像以前那样难拿,多少可以缓解一下丁磊对于“网易云三年亏掉近70亿”的烧钱心结了。
松了一口气的网易和丁老板,甚至在网易云音乐上市当天,专门举办了一个“元宇宙”上市仪式,让29岁的虚拟人丁磊,和50岁的丁磊一起在现场亮了相。
美团:一起更好
2021年8月30日晚上,美团掌门人王兴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说了这样一番话:共同富裕本身就植根于美团的基因中,美团的名字就有“一起更好”的意思,“因为‘美’就是better,‘团’就是together,美团就是一起更好”。当时,为了记录这一段开场白,王兴还专门发了一条朋友圈。
随即,58集团CEO姚劲波也表示,58同城,是来自“我们一起发”,即共同富裕。这后来引发了一场网友用来发散脑洞的造句运动:“腾讯,意思是大家一起腾飞”“快手,意思是快的人伸手拉慢的人一把”“携程,共同携手漫步人生旅程”。因为这次事件,王兴带着头引起了大家对共同富裕的关注。
不过,对于美团来说,这一年也是跌宕起伏。
2021年4月,美团收到了市监总局的立案调查通知。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入驻美团的商家不能进入其他电商平台,只能“二选一”,传导到消费者端,消费者也需要在美团和其他平台之间做一个取舍。
历时6个月后,10月8日,终于靴子落地——美团因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被罚款共计34.42亿元。当日,美团在二级市场的股价维持了节后的上涨态势。
但一个多月后公布的2021年Q3财报也不乐观:经营亏损高达百亿,创下美团历史之最。这让按捺不住的资本市场顿时作出反应,一周内,相比春节后的高峰时期,美团市值蒸发掉了1个多亿元。
为了继续寻找新增长,美团还不能就此停下烧钱之路。社交电商“团好货”、出行平台美团打车、社区团购平台美团优选,无一不需要美团继续加码用力、开拓疆土。对于美团来说,只能接受亏损的现状。
京东:原来是实业公司
2017年2月10日,元宵节的前一天,刘强东在京东年会上对着十几万员工慷慨陈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未来十二年我们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这句铿锵誓言,也被视为后来京东从电商平台转向新型实体企业的起点。
就京东集团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来看:净收入为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经营利润为26亿元,去年同期为44亿元。简单计算可以看出,本季度京东经营利润率仅为1.2%,维持在低利润率运营的水平。
低利润率运营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京东正在有意“脱虚向实”。不仅一直强调着新型实体企业定位,还真的埋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开商场、建仓库、做供应链,盘根错节的业务背后,40万人的员工数量更是甩开其他大厂一大截。
根据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京东96%的成本和费用都投入到了商品采购、基础设施、物流履约、技术研发等实体经济领域。目前,京东已有近2000个仓库,并持续布局仓储物流,零售、物流、京东云,各个业务线高管出席会议,必提的一个关键词便是“实体”。
事实上,1998年起家于代理销售光磁产品的京东,一直延续了那个年代的硬核风——不到五年时间,京东体系在技术上累计投入已近750亿,有了“十大科研突破”和“十大应用创新”。
2021年9月26日,京东集团副总裁沈建光在一场会议上说到,“京东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新型实体企业。”一个月后,京东以第二名的排位入选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的“2021新型实体企业百强榜”,榜单第一名是华为,后面的企业还包括京东方、小米、大疆、宁德时代、药明康德、北汽等。这次评选结果,确实够京东“炫耀”一阵子了。
拼多多:农业大户
一箱一箱的脐橙、草莓、苹果,由农民通过拼多多直接向快递员发货,再发往全国各地。2021年,以水果等农产品拼团而走红的拼多多,再次确认了自己农产品电商的定位。
先是从“土豆”的接任开始。2021年3月17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花名:土豆)接棒。陈磊上任后的第三个月,拼多多推出“百亿农研专项”,斥资100亿元重投农业。
根据计划,拼多多将会把第二季度的利润和未来几个季度的任何潜在利润都将纳入该计划,直到实现100亿的最终目标。
担任该项目一号位的陈磊放话:“这个计划不以任何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
拼多多重金砸入农业领域的原因也很简单。农产品一直是拼多多的基本盘,这个领域的数字化空间巨大,与标准化产品的红海市场不同,还是一片蓝海,很容易成为拼多多和其他电商最具差异化的一点,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这一点早已反应在财报中: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农副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431%。其中,单品销量超过10万单的农副产品超过4000款,同比增长490%。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品类的多多买菜,也成为拼多多增长最快的品类。
在互联网大厂一片惨淡的2021第三季度业绩公告中,拼多多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51%,不仅增速领跑头部电商平台,更是为数不多还在赚钱的大厂。不过,农业也是一项极易复制的商业策略,目前,京东、阿里等头部电商平台均已入局。
《经济学人》在2021年8月一篇报道中指出,中国整治互联网行业的背后是希望将人才、资源投入到 “硬科技”中,让互联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拼多多助农还在进行中,比起那些随时可能发生政策风险的领域,这将是一条不会出错的道路。
快手:长期主义
2021年2月5日,快手挂牌上市,开盘价为338港元,较发行价飙涨193%,成为市值1.39万亿港元的“短视频第一股”。彼时,作为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的宿华称,这是快手接受公众考验的新起点,更是迎接更多、更大机遇和挑战的新起点。
机遇来过——过去的一年里,快手市值一度冲上1.74万亿港元,在跻身中国第五大互联网公司的前提下,更上一层楼;但挑战紧随其后——年初至今,其股价跌去近八成,市值较最高点蒸发了1.4万亿港元。更为重要的是,快速增长通道已不复存在,而用户获取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提高道阻且长,在善于变脸的资本市场面前,快手必须拿出新的故事来。
不过,讲故事的人或许只需要一个。随着“双核治理”告一段落,此时,手握话筒的人换成了程一笑,他曾经说:“让有恒心者有恒产,有恒产者有恒心。”
这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快手所坚持的“长期主义”是什么,业务如此,股价亦然。
字节跳动:去肥增瘦,还是做好抖音吧
2021年,字节跳动停下了一路狂奔的脚步,从扩张到收缩、从大举招聘到“闪电”裁员、从高速增长到保守求变,这家已经十岁却依然坚信“始终创业”的公司走进了新的阶段。
张一鸣后退,梁汝波向前,前者醉心于审查员工写出的代码并认认真真提意见,后者则开始尝试为字节跳动这艘巨轮切换航行模式。越来越多的变化开始出现,且与员工切实相关——“大小周”取消了、加班需要申请了、一些业务裁员了、组织架构调整了……
随着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六个业务板块的成立,字节跳动正式从“扁平化”转向“BU化”,相关业务板块负责人均向梁汝波汇报,以此为起点,守业时代拉开帷幕。
张一鸣说过,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出非常事。对现在的字节跳动而言,“去肥增瘦”不仅写在管理层的OKR中,大概也是这家巨头当下能找到的最优解之一。
B站:持续破圈,专心搞钱
和轰轰烈烈破圈的2020年相比,2021年的B站,过得似乎有那么一点平淡。不过,“破圈”始终是B站关心的主题,毕竟年轻人并非B站可拓展用户圈层的终点。在二次元属性之外,B站以OGV内容为切入点,借精品剧集、综艺和纪录片的效应撬动更多元的观看人群,而这又将反哺自身的社区生态。
然而,内容战略与破圈目标背后,是不可小觑的成本。在保证健康增长、更新营收引擎的同时,B站也不得不为“搞钱”下更大功夫。2021年8月,B站公布旗下商业合作平台“花火”开放一周年的成绩单。截至2021年6月,入驻品牌同比增长2050%,品牌在B站上的复投率达75%。另一方面,B站加快了在电商方向上的探索,2021年第三季度电商及其他业务收入为7.3亿元,同比增长78%,在总营收中占比较低,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看来,B站是社区的物业,用户才是社区的业主。从这个角度说,为了让社区的环境和设施领先于同业、从而更好地服务业主,物业做大规模、多赚点钱,似乎也不算过分?
结语
无论如何,2021年的确是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变化巨大的一年,人们正处在新的周期转换的进程中。纵然过往岁月中,互联网经历过许多周期,但都与这一次不一样。
变化带来了一些困境,但也同样孕育着新事物与新机遇,硬核科技、碳中和、元宇宙等新风口已经蓄势待发。一切更加硬核的都成为了新潮流,互联网从虚向实,通过与更多实体经济的结合,让数字化经济更好更稳地成长。
纵然有巨头、新势力黯然消退,但总会有新明星企业冉冉升起。
我们回望2021年,一切过往,皆为序章。2022年,奔腾而来,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