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塞冬:乘联会预计22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00万辆,也就是每卖4台就有1辆新能源,每个月50万辆。
达到这个数字的概率很大,甚至偏保守,毕竟21年11月就卖了45万辆,年化500多万了。
个人根据各种信息推算,22年看点:
1、比亚迪从某个月开始,成为全国销量最大车企(21年11月已达第一名一汽大众的3/4),某个单月冲刺15万辆(21年12月就能破10万)。
2、三傻陆续突破2万/月(小鹏快于理想快于蔚来,21年12月小鹏已达1.6万、理想1.4万),其中小鹏下半年某个单月冲刺2.5甚至3万(看广州工厂进度)。
3、22年下半年,特斯拉全球单月产量保15万、冲18万(上海8万+加州5万+德州3万+柏林2万,很可能上海保守了、柏林乐观了…21年12月上海据说就7万+了),全年冲刺180万+。
总的来说,22年对各家公司,都还是产能爬坡年,供给速度跟不上需求速度。类似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间还有大量空地,主要工作是爆人口、打四夷、填空白。
到2023年,特斯拉全球产能300万+/年、比亚迪200万+/年,三傻各自40-50万+/年,车型阵型初步成型,春秋就有向战国转化的趋势(可能也还好,23年中、欧新车新能源渗透率要奔向30-40%,空间还很大)。
利润方面,除特斯拉外,目前其他家都还没淌出成熟路线,以特斯拉作为展望——到2023年,年产300万,净利润200-300亿刀(产能提升带来S/X提量,净利润可能会逼近上限)。
未来市场格局的个人瞎说版:
1、美国市场:特斯拉长期保持50%+份额,其他美国+欧洲公司争夺剩下一半。美国汽车市场外来户主要是日本公司,而日本公司在纯电动上最拉垮,特斯拉只需pk福特、通用、美国本土初创公司、BBA,easy模式,稳住50%+难度不大。
2、欧洲市场:柏林工厂(乃至未来其他工厂)产能释放后,特斯拉的欧洲份额会高于苹果的欧洲份额,估计长期30%+(苹果20%)。原因是东亚电动车巨头去欧洲卷的难度远高于东亚智能机巨头去欧洲卷的难度,而欧洲传统汽车公司和特斯拉卷的能力又不足。21年依靠上海工厂稀稀拉拉远洋运输的产能,特斯拉在下半年已开始在欧洲多国对德国、法国、韩国电动车摧枯拉朽。
3、中国市场:会和智能手机一样,全球最卷、竞争最惨烈。特斯拉长期15%左右中高端份额,本土老大20-30%,本土老二老三10-15%,和手机一样座次你争我抢。
4、其他市场:和智能手机全球相对容易大流通不同,中国公司出海难度会大很多。在相当多市场会是特斯拉占据较大份额、欧洲日韩低烈度竞争、中国公司一个个市场艰难进攻。
个人认为,在中国以外市场,特斯拉面临的竞争压力甚至比苹果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小。
智能手机在大多数市场是相对自由竞争的,全球最能卷的中韩两国手机巨头在全球摧枯拉朽。
而在电动车领域,特斯拉在很多市场面临的竞争只有欧洲、美国、韩国汽车公司,欧洲市场2021年的表现已经证明——欧洲传统汽车巨头 vs 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完全取决于有多少艘船把多少辆车从上海运往欧洲,主动权不在欧洲公司。可以说,在大多数市场,特斯拉最大的对手只有自己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