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印度财政部要求小米追缴税款 8800 万美元,后续可能会如何发展?

image

作者:盗道導

这个问题我专业,曾经审计的企业被追缴了15亿的所得税。比小米这个8800万美元税款大多了。

我跟大家分享下里面的玄机。

我当时审计的企业A是一家新材料企业,其总部C假设在美国。

要研发这种新材料,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的,这很正常。

而一但研发成功,那在全世界就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加上专利的壁垒,里面的利润绝对是惊人的。

研发是在哪里进行的呢?

肯定是美国总部C,那里有人员、有设备、有资金。

研发成功后怎么来赚钱呢?

一般是这样,美国总部C先在香港注册一家香港子公司B,B再在大陆注册一家外商投资企业A。

由A在大陆进行生产,直接销售给大陆的客户,可以减少税费以及避开一些进口政策限制。

这家A的营业收入一年可能有50个亿,净利润可以达到20个亿,反算下,税前利润就是26.67亿左右。

中间除了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这块很少,卖方市场)。
大头就是技术研发费分摊,一年得有十个亿。

这技术研发费分摊是啥概念?

美国总部C说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员时间来研发,现在研发成功了我不可能直接让自己的孙公司A来使用,我还是得收些技术研发费的。

这也很正常对吧。你自己研究出了一项专利,第三方说要使用,你肯定也要收些专利授权费。

那这些技术研发费是怎么分摊呢?

一般是这样子:

美国总部C会请四大税务师事务所,请他们出一套分摊方案,然后在全球与A类似的孙公司中去分摊。

分摊的基准可能是营业收入、也可能是营业收入加其他指标。
然后美国总部C与大陆孙公司A就签了一套的技术研发费分摊协议了。

大陆孙公司A也会根据这些技术研发费分摊协议在每年的利润表中预提这笔费用,比如每年十个亿。

然后每年A不得向大陆税局做税务的汇算清缴?

这肯定的。

这笔10亿的技术研发费分摊费用与相关材料都会做为汇算清缴呈报上去的,同时还要报“同期资料报告 ”(这个术语专业做税务的朋友们很熟悉)

就是跟税局报告我与母公司等关联方的交易情况,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的方式方法等等,然后分析下为什么这些关联交易是合理的。

但是税局不会每年有空去针对你这些技术研发费分摊的合理性做稽查的。

每年你报归报,我税局暂时是没空看的。

但是当我有空看需要看的时候,你这些转移定价或技术研发费分摊的合理性是会受到很大的质疑的。

以小米在印度的案子为例,其特许权使用费可能是每年收入的5%。

但印度税局跳出来说,华为用的是4.8%,你小米的这个比例太高了,你逃税!赶紧补税罚款。

你小米跟他解释5%比4.8%多0.2%的合理性?

解释得通吗?

就算华为是5.2%,印度税局又会说OPPO是4.5%。

咋解释?

中国有句成语,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贴切!

作者:马力在知群

前几年,很多在海外做业务的中企,就已经不做印度市场了。因为印度市场普遍没什么诚信,而且价格压的很低,最后赚不到钱,本钱也可能亏掉。建议现在在印度的这几家手机公司,能撤的尽快撤。印度对中国的敌意很难消除,1962年吃了亏之后,总想找回来,但是又找不回来,所以一直憋着,他们国内只要有风吹草动,就想对中国公司使坏。

之前印度禁掉了所有来自中国的 App,而且还分了几次,专门有人整理有中国背景的 App 提供给印度,因为很多中国 App 隐藏的比较深,印度人其实不知道是中国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之前中国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在印度是什么样的存在。有一次我们在北京吃烧烤,坐了一桌人,都是各个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结果说到印度市场排名前十的 App,有几个都是一桌人里的公司的产品,只不过以前大家都很低调。印度公司在互联网领域根本竞争不过中国公司。然后就被印度使坏都禁掉了,打着和中国有冲突的旗号,其实是因为他们竞争不过。

手机市场呢?印度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有四个是中国公司。这就是中国的实力。

目前印度还没有禁掉中国的手机品牌,因为手机公司在当地有工厂,还涉及到就业等等。但是这都是危险的信号,迟早的事。很有可能即使这些手机厂商赚了钱,也带不出印度,都有相应的壁垒。

在某一天彻底让印度低头之前,建议中国公司都不要和印度有任何商业行为,这样的风险大家承担不起。

另外,希望夸一下小米的印度公司。之前疫情的时候,我们从印度为国内买的口罩,印度人扣在机场不让运回国。后来是找了小米的朋友,由小米印度办公室帮忙协调,才运回来。而且当时小米的朋友自己还发着高烧(不是新冠,但是那个时候自己也担心)。特别靠谱,遇到灾难的时候,大家都很团结。

来源:知乎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