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2022买基金:不求赚钱,只求回本

2022买基金:不求赚钱,只求回本

这几天,基金人全都“蚌埠”住了。

1月4日,2022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基金“跌妈不认”,火上热搜。

1月5日,新年第二个交易日,基金依然大跌不止。不少年轻人痛彻心扉,锤着胸口痛问“这世上为什么没有后悔药”。

1月6日,年轻人小心翼翼、鼓足勇气,没想到打开自选区,依然是一片绿色。

回想去年大约也是这个时候,有的年轻人“莫名其妙赚了20个点”,距离成为巴菲特接班人只有一步之遥。然而,今年跨了个年,年轻人就被现实狠狠毒打,“不求赚钱,只求回本”。

这究竟是咋回事?年轻人不过就是买了点基金,怎么就连裤衩子都没了?

基金这一年

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回顾2021年2月10日,鼠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白酒和医疗板块的公司发挥相当神勇。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两个板块都将以此为起点,拉开牛年的涨停序幕。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从白酒、医疗、新能源三大板块来看,2021热门基金板块走势都跌宕起伏。

我们分别选取了2021年中证白酒、中证医疗和中证新能源指数数据作为三大热门板块的代表,它们分别选取了自己行业内若干家相关企业的股票作为成分股,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行业的走势。

从这3只中证指数的走势来看,中证白酒的价格最高在6月超过21000,医疗最高也在7月超过19700,但这两者最低时都跌破15000。新能源板块则是年初低开,从年中6月开始爬坡上涨,最终在年底突破5000,然后又小幅回落。

123

让刘同(化名)印象深刻的是春节休假回来之后,白酒和医疗板块就像是患上了假期综合征的打工人,出现了一次相当明显的下跌。年前股价一度涨到2600元的茅台,也跌穿了2000元。

热门基金板块低迷不振,具体到一些曾经热门的明星基金也起起伏伏。尤其是在2021下半年,一些热门基金几乎一直在走下坡路。

以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的主力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2021年业绩为例,尽管它在年初涨了不少,最高在2月累计涨幅达到20.84%,但下半年易方达蓝筹指数累计涨跌幅不仅一直是负数,还在8月遭遇了断崖式暴跌,最低时在8月累计跌幅17.86%。

这只一度被视作“财富自由必经之路”的基金,曾被不少年轻人寄予厚望。不少打工人都相信自己上车后,终有一日会走向财富自由。然而,它的成绩最终低于同类基金的平均业绩,连沪深300也没有跑赢。

一年到头,大起大落的基金就和年轻人的体检报告一样,都让人提心吊胆,夜不能寐。

曾经想赚钱的年轻人

现在只想回本

每次基金大起大落,年轻人都会在社交网络平台发起热烈的讨论。

自从2022开年大跌以来,微博就有不少年轻人每天实时“直播”自己的悲伤故事,“睁眼就是跌”“我想哭但哭不出来”“整了一年基金,我的心比在大润发杀十年鱼都要又硬又冷”……

回顾2021全年微博热搜榜上跟基金相关的92条热搜,话题阅读量过亿的有19条。从热度最高的TOP10基金话题和对应的基金走势来看,我们发现年轻人“入坑”基金的时间通常集中在基金上涨的时候,而“割肉”的时候都集中在基金暴跌时。

比如在去年1月初和6月,因为基金走势不错,年轻人都纷纷入场。

1月,年轻人不仅在微博上讨论#基金赚钱的原因#,基金甚至成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社交工具,见面就问“买基金了吗?买了什么基”。而到了6月,不仅打工人在微博上兴奋地讨论基金走势,连在校大学生都开始思考要不要用生活费买基金,希望早日走上财富自由的康庄大道。

然而回过头看,跟随社交网络进场的年轻人,往往买在了基金的最高点。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每次基金暴跌时,年轻人都不得不“忍痛割肉”。

去年2、3月,是当时基金第一次大涨后的下跌,有5个微博热搜都和基金大跌、亏损有关。不少曾追随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的年轻人都纷纷脱粉,态度也从“坤坤不老,蓝筹到老”变成“菜狗还我血汗钱”。

(卖家因为和张坤同名而被骂。图源:钱江晚报)

而从6月到12月,尽管基金一直在阴跌,但不少年轻人都刚进场,以为只是大盘调整,调整好了就会一飞冲天,所以都选择默默承受,在微博上的声量比较小。

直到12月底,在人人都想赚点小钱过个好年的时候,基金又开始一跌再跌。年终奖本就似有若无,基金还一亏再亏,赔得还没赚得多,辛辛苦苦上一天班秒变“无效上班”。试问这谁看了不泪洒两个西湖?

于是,经历一年的动荡起伏后,大家都不再求能一夜暴富,只求能稳稳地回本。

年轻人的理财究竟有多狂野?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年轻人还是在买基金这件事上屡屡栽跟头?

从上面的复盘中,我们发现,年轻人理财“翻车”的背后,原因其实是年轻人狂野的理财观。

在我们此前的调研中,不管是预期收益20%-30%,还是预期收益30%以上,40岁以下的投资者中,95后对基金的预期收益率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同时,40岁以下的投资者中,95后年轻人选择“无法承受亏损”的比例也是最高的。

年轻人想赚大钱,但是又不想承担风险。一旦出现亏损,就会不舍得割肉,总是想着再等等就会赚回来了,最后只能一直亏损下去。

曾经,小K(化名)也是一个只想稳赚不赔的人。“亏钱是不可以的,万万不可以。”现在,小K已经被现实狠狠毒打:“我前后投了接近1w块,昨天看已经亏了3000了,现在觉得只要不亏太多,四舍五入就是赚了。”

除此以外,我们通过采访身边买基金的年轻人,发现大部分年轻人“狂野理财”的另一表现是——他们买的基金往往是熟人介绍,或是看到热门板块走势好,头脑一热就跟进去了。

买了“白酒、医疗、房地产、新能源”四大板块的柏哥(化名)就是这样踩雷的。“我是去年年前入坑的,当时行情好,看别人赚钱了,自己也就一次性买了几万块。年前吃了一波糖,然后去年一年就一直在跌,现在就是全线暴跌,亏了4000多。像我这种灯踩这么准的,估计也没别人了。”

酷儿(化名)也常常和表姐互相推荐基金,但其实是互相埋雷。“我赚了就告诉她,她赚了也告诉我,然后我们一买就跌,一入就亏。后来终于发现我们俩的买入位根本不同,成本不同,我赚的她就赚不了,反过来也是,所以其实一直在互坑。”

(同样也不想再看。图源:受访者 酷儿)

有的年轻人即使有一点理财知识,也止步于入门水平。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稀里糊涂的。

酷儿之前就有上过线上的理财入门课,“但那就是很基础的,比如不要一次性买,要一点点从建仓开始。跌了可以补仓,拉低买入位。实际上当我越跌越买,以为可以抄底,最后都会越抄越不见底,变成抄家。

写在最后

经历这一波又一波的大跌后,年轻人终于明白,所谓财富自由,也很可能只是“自己的财富在股票基金市场中自由流动,然后再也回不来了”。

对此,不少狂野的年轻人都悔恨不已。“如果可以重头来过,我希望当时我赚到8%就抛。”酷儿说。

小K则更加“务实”:“以前是我天真不懂事,人菜瘾还大。以后我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现在只想斗胆问一句,能把我的本钱还给我吗?不然今晚又得吃泡面了”

来源:DT财经 微信号:DTcaijing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097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