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网上很多人一提到小米就说组装厂没技术,为什么就没啥人说ov这两家?
一样用的是高通芯片,安卓系统,索尼传感器,三星屏幕。
这些所谓组装厂用的东西,ov不也是一样用吗?虽然ov专利比小米多,但是小米也不少。ov有自研影像芯片,小米也有,12pro还搭载了自研充电芯片。雷军说未来5年研发投1000亿还有股权激励,我觉得这在国内民企也一点不低。
肯定不比ov这两家研发差太多,但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说小米就是一组装厂?
作者:不知西东
其实核心原因就一句话,小米和OV在互联网里的热度是不一样的,受到的关注度远远不是一个量级。
简单说个现象,拿知乎举例好了,小米每次有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会时,知乎的关注度基本都是拉满的,官方提个问题,半天甚至两小时就能被干上热榜。
但是OV每次的品牌宣传、发布会产品宣传,则大多依赖知乎官方的商业合作,靠OPPO、vivo这两家在知乎上的自然流量,大多时候是上不了热榜的。
这就很能体现出关注度的差异,溯源来看,和不同品牌的用户差异有关。
小米的手机,60%以上都是在线上渠道卖出去的(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但是OV的线下占比常年在90%以上,线上只占一成。
线上买手机,和线下买手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客观来说,线上买手机的消费者会更关注手机相关的互联网话题,自然也就更关注品牌相关的新闻。但线下买手机的消费者,对这些手机品牌相关的事情,其实关注度不会有那么高的。
数码圈的答主,如果坚持写过三个月以上的回答,肯定也是有感觉的,华为、苹果、小米三家的话题热度,明显比OPPO、vivo两家的话题热度要高的多。
其实对于小米来说,互联网流量高,关注度大,是把双刃剑。
关注度大,会更容易有大量自来水,更容易做品牌的正面宣传;但与此同时,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有了什么争议,相比低关注度的品牌,负面消息的传播能力也是指数级暴涨的。
吃的到好,也要吃得下骂。小米目前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作者:小蒜苗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 第一、为什么大家会说小米是组装厂?
- 第二、为什么大家不说OV是组装厂?
第一、为什么大家会说小米是组装厂?
最近去参加了一个笔电的媒体活动,有一点记忆特别深刻,他们一直在说,AMD如何、英伟达如何、微软如何。这些供应商提供了哪些硬件,给出了哪些调度支持,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什么。
而问到一些更深入的东西时候,答案是,这是上游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
恰好,最近小米张国全发了一条微博:因为“Android S +ArmV9 并行发布”,这个说法某种意义上和我上面提到的东西是有些类似的。
什么叫组装厂?
上游提供的方案定义了你最终的产品,决定了你最终的产品,而不是你定义的产品里包含了上游的供应链元器件,这就叫组装厂。
比如iPhone,台积电能决定iPhone13的性能体验么?三星能决定iPhone的屏幕体验么?又或者索尼能决定iPhone的相机体验么?
决定不了。
屏幕这一块,iPhone的素质并不体现在硬件能力上,而是体现在极其牛逼的色彩调校和管理。完全相同的一块屏幕硬件,放在iPhone上和别的手机上,体验就是完全不一样。
组装厂和技术厂的核心区别,我觉得在于此。
而小米,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于依赖供应链,过于吹嘘供应链,用供应链来定义产品,用供应链来宣传产品,而不是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定义和宣传产品。
什么意义?
比如小米5当初宣传的十大黑科技,有哪个是自己主导的,而不是供应链提供的?一个都没有。又或者,有哪个是在供应链提供的硬件基础上,自己做出来的体验?还是没有。
这个是远的,近的是卢伟冰最喜欢做的,某友商多少钱的机子,居然用的是某某厂的某某规格的元器件,有的钱不能赚,赚了良心会疼。
同样是和友商对比的华为的发布会,它从来不能你说这个,他对比的永远是设计、机身控制、性能表现、相机素质、网络能力,这些东西都是基于硬件的,但硬件和体验之间,还有一道终端厂商的技术能力。
当小米宣传的,是A供应链+B供应链+C供应链+D供应链+E供应链……的东西的时候,产品出了问题,则是A供应链的问题,或者B供应链的问题的时候。
那么,人们当然有理由觉得你是组装厂,因为你只负责了把供应链买来的东西组合在了一起,然后就拿出来卖了。
当然,小米也开始改变了,比如小米12的发布会,小米终于不再是供应链+供应链+供应链的模式了,比如讲相机部分,在索尼的传感器之后,小米终于开始说计算摄影了,我们且不论这个计算摄影有多少成色,至少,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所谓的组装厂,不是说我有多少个元器件是购买的,有多少个元器件是自研的,而是,到底是终端厂定义产品,还是供应链定义产品。
第二、为什么大家不说OV是组装厂?
几个点:
一个就是@不知西东 说的,声量的问题
声量的优势,会给小米带来足够丰厚的回报,但同时,也必然会把小米带到聚光灯下,被众人审视,你所有的优势或者缺点,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暴露无遗。
这个时候,我去质问大众对你为什么这么苛刻,舆论对你为何如此严格?
这是不合适的。
就像你享受舆论给你带来的免费宣传和急速的声量传播的时候,也没有告诉大家,这是舆论的力量,不是小米的力量。
最近,小米12系列和realme GT2系列开售,前者干了18个亿,后者干了两个亿,9倍的差距。
大家觉得这个是什么决定的?
产品?品牌?价值观?
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就是声量决定的。
当你利用自己的舆论关注优势拿到友商近十倍的市场的时候,那么你就必然会经受比友商多十倍的质疑和拷问。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你不能在享受舆论红利的时候,觉得是理所当然,而在接受舆论监督的时候,反过来问舆论,你为何如此苛责?
二个是宣传策略的问题
在技术能力上,OV和小米未必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宣传策略上,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OV的产品依然是自己定义的,而不是供应链定义的,至少在宣传口径上是如此。
当然,小米把这种定义称之为“有些钱,赚了良心会痛”。
我们且不讨论这其中的恩怨纠葛。
还是我最初说的,当你用供应链定义产品的时候,那么你的地位就只能是组装厂。
这个定义,我说的是厂商对消费者传达出来的产品定义。
三个是讨论度的问题
平心而论,如果说华为和小米之间有技术代差,OV和小米其实是有些类似的。
技术上和体量上,其实都是类似的。
但实际上,OV所享受到舆论待遇,和小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咱们就看知乎,小米、OPPO和vivo相关话题的热度和讨论度:
题主在为小米鸣不平的时候,是不是也该为OV鸣另一个不平,明明是水平和体量都类似的厂商,为什么舆论讨论度低这么多?
互联网时代,舆论声量那可就是财富密码。
对于米粉来说,其实根本不需要纠结这个,舆论监督从来就不是坏事儿,哪怕其中部分声音并不友好和谐,甚至是恶意抹黑,但大数据下的总体,舆论依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并不会被少数人或者少数企业把持。
站在聚光灯下,一定会有更多的批评和质疑声音,比如苹果,比如华为,遭遇的质疑从来不比小米少。
比如对于鸿蒙的质疑,安卓套壳这个话题所延伸出来的讨论,我觉得要比小米所谓组装厂的讨论,是数量级的烈度。
华为的回应很简单,我一步一步把鸿蒙做出来,反对者总有闭嘴的那一天。
海思麒麟也是,K3V2的梗,都今天还在流传,但在麒麟9000之后,谁还能质疑华为的研发能力?
华为从Mate7开始在高端发力,这个事儿被小米的高管,包括雷军嘲讽了很久,提出了经典之问,高端产品到底是产品高端还是价格高端?
但到了2021年,卢伟冰发出一条著名的质疑荣耀的微博:
这条微博的另一层含义,即便是小米中国区总裁的卢伟冰先生,那也是对华为的高端是认可了的。
从被质疑到被认可,我觉得这是每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必然经历的过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小米把自己的“供应链定义产品”真正进化到“小米定义产品”,这个事儿做成了,所谓组装厂的质疑,也就闭嘴了。
而不是说,张三、李四、王五也这样,你为啥偏偏针对我?
作者:江中曾有月
@不知西东和@小蒜苗 说得都非常的有道理
不知西东:关注度的问题,享受舆论的好,也好享受舆论的坏
小蒜苗:用供应链定义产品是组装厂,而小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现在才慢慢有所改变
我想顺着他们的再往下写一点:
一款产品不是由某一家厂商全部做出来的,而是产业链一起做出来的,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元器件、下游的终端产品。
上中下游厂商地位是不一样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像衣服是终端品牌最牛逼,中上游的利润极其微薄;笔记本厂商是中游的英特尔、微软、英伟达、amd牛逼,终端厂商利润极其微博;石油那就是上游最牛逼,下面的利润相对微薄。
为什么会这样?
问题根源在于核心竞争力究竟由谁构建,用户买东西到底买的是谁,谁在整个环节中最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那么谁就会攫取整个环节最丰厚的利润。
回到mov。长期以来,小米特别强调的是性价比,也就是你堆了多少料就应该卖多少钱。而料通常不是终端厂商的东西,都是供应链提供的。在这套话语里面,终端厂商所贡献的价值被打薄乃至打没了。
ov所长期被诟病的是你中端芯片咋好意思卖这么贵。且不论好不好,那在整机售价里面中上游厂商的占比就会下降,由ov所具有的特色功能、所建立的线下售卖及服务体系产生的溢价就会占比更多。换句话说,买ov的用户更少冲着所搭载的芯片或供应链提供的某项配置,而更认可ov及其提供的最终体验。(不是不看硬件,而是看ov本身的会更多)
很多时候强调性价比指的是毛利率低,说白了就是一款产品扣除采购的成本之后相比售价的比例低,但不包含科研投入、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固定成本。
因此,看一家企业是不是组装厂,看毛利率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指标,你占的越少本质上也是贡献越少,越需要依靠上游提供竞争力。
那你可能问,不是组装厂那岂不是就不能有良心了,也不是,良心与否看净利润率。因为净利润率需要扣掉固定成本,是企业真实能拿到的钱。这也是雷总为了表明自己良心厚道时强调的是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
举个简单例子,华为长期毛利率30-40%,但净利润率只有8-10%,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也是过去长期能够独霸国内市场的根本。
而小米的净利润率和华为差不多,毛利只有18%左右。所以这也能部分解释小米为啥老是被说组装厂,当然随着小米科研投入越来越大,情况会慢慢好转。
比较可惜的是,ov没有财报,没法直接论证,但看产品售价也会比小米的毛利高一些。
这个回答主要想给大家一个分析组装厂与否的数据性指标,看毛利率和净利率,尤其是他们之间的差值。毛利率越高话语权越重,净利润越低揣到自己钱包越少,他们的差值能很好反应了一家公司的投入占比。
高毛利低净利,是我认为一家企业实力和良心的综合体现。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