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总听到一个词,叫消费降级。
百度百科用了127字解释这个词的意思,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少花钱呗。
毕竟疫情席卷的这两年,大家挣得也少了,但我头回听说,大学生还有消费降级这个说法。
#大学生消费降级,挑战每月花1万#
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我感觉头顶炸了一道响雷,每月花1万还要挑战……
怎么现在大学生人均中产了吗?
每月花1万的消费降级
社交网站是社会百态的看板,前阵子看到有大学生在网上晒自己的消费记录。
看完后我的嘴角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当我在某平台上搜索【大学生挑战xx】,在第二页居然看到了一个名为“大学生挑战一个月只花8000块生活费”的笔记。
在校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居然要花8000块?
于是我点进去看了看她的主页,好家伙,不得不说现在的大学生是真的有钱。
花400块买一个Dior的小吃碟,这也能叫挑战?
花1600买一件毛衣,花100块买个钥匙扣这也叫挑战?
逛美术馆、吃海底捞,这还是挑战?难道现在海底捞都成贫民消费了吗?
于是我又往前翻了翻人家之前的帖子,挑战5000一个月,也失败了。
至于为什么?
因为是富养长大的女孩,家里有点小成就。
之前一个月最多花过4万,所以8000对人家来说,那就是小意思。
嗯,懂了。
我想知道现在有钱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定义消费降级这事的,然后我感觉自己又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美国留学生和男朋友挑战,每人月花销1.8万刀。
19岁男大学生,一年花20万护肤是个什么样的体验?
普通家庭大学生一年支出5万算少的,有人轻轻松松一年就能花掉15万。
这大概就是大猛子所说的,有人生来就在罗马吧。
你可千万别在评论区说人家大手大脚,但凡有异议,都会被说是“酸”、“仇富”。
要知道2021年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也才5800呢。
2020年有一成本科生毕业月薪都不到3000,如果按照他们当前的生活水准,是根本无法生存的。
更别说大学生住在学校,住宿费一年也才几千块。
要是出了社会,每年光房租都能拖垮他们。即便如此,仍有很多大学生表示自从上了大学,生活品质大幅下降。
从前自己是鞋狗,上了大学就变成土狗。
荒野求生的大学生
除了这一波疯狂打脸社畜的大学生,也有人是真的在挑战。
比如,挑战600元生活费过一个月的女大学生,在pdd买五六十一件的衣服,在宿舍自己开火煮泡面。
至于为啥一个月只能花600 ,那绝对不是因为父母小气,而是因为超前消费,钱花没了。
也有学生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省吃俭用。
于是开始学习做饭和精打细算,早餐自己煮碗鸡蛋面,买菜的塑料包装盒洗洗干净,又能当成打包盒用,用奶粉替代鲜牛奶等等。
她在网上记录自己的省钱日常,评论区也有热心粉丝给她支招。
同样的产品在哪买更划算,同样的东西怎么做更好吃。
这里不是有钱人的不食肉糜,是亿万普通学生的相互鼓励。
这个世界是参差的,有人住高楼,就有人在深沟。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如果参照那些大学生消费降级的标准,一个普通家庭的收入根本就不够培养一个大学生。
然而在社交平台上,月生活费低于1000被大学生们戏称为荒野求生,2000-3000才刚刚够用。
此前天猫和校果一起做了个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显示现如今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父母,勤工俭学的只占统计的小部分。
65%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000-2000之间,总体每月生活费为1954元。
这大概是目前大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体现。
而微博也曾有过相关调查,1500-2000元/月,是大部分人的选择。
湖南、云南等地的媒体每天也曾线下采访或者通过网络问卷等方式对当地大学生进行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示1000-1500元足够满足生活所需。
靠爹妈养活的大学生,他们的钱都花哪去了。
从各种记账截图来看,吃饭并不是大学生们消费的大头。
下面这张图是一个一线城市大学生的月支出记录,可以看到光吃饭一个月花不到1200块。
而护肤品和服装两项支出就得1800,实际上1800只是预估值。该博主表示自己是敏感肌,每个月光买护肤品就得1500左右。
女孩子穿衣打扮,男孩子谈恋爱玩游戏,这才是大学生活里真正烧钱的地方。
但这种高消费只是大学生群体之中的极少数,它为什么会被人们广泛关注,或许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是谁定义了大学生的消费降级?是谁把这类帖子推上了热门?是谁在给这类帖子点赞?
又是谁在塑造这些大学生们的消费观?
几乎每一个努力控制消费的大学生,最终都无可避免地买买买。
而那些希望能把月销控制在1万以内的学生们,最终也都把钱花在了吃喝玩乐上,真正挑战成功的学生少之又少。
网购平台在努力的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他们喜欢什么?他们怎样购买商品?他们的购买力如何?
这些数据汇总分析之后又会变成各个平台里出现的广告,等待着他们去点击。
社交平台在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小众的爱好,年度必买清单,各种五花八门的种草贴,哪怕大学生们现在买不起,也势必要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一颗假以时日一定能带来丰厚收益的种子。
但这届大学生们并非像帖子里一样只知道花钱,他们也在不遗余力地搞钱。
2021年的基金潮,无数大学生拿生活费买基金,最后亏的哭爹喊娘。
而拽哥我时不时也能收到大学生的求助信息,比如刷单被骗,玩资金盘被套。
当然也有自己出去摆小地摊、做家教赚到了生活费和学费的。
消费主义和搞钱至上正在侵袭大学生群体,在这些挑战帖子里,我很少见到有人在学习上花钱。
而每当有类似“大学生一个月多少生活费够用”的帖子出现时,底下都冒出一堆哭穷的评论。
“怎样才能让我妈看到这个视频?”
“每月2000真的不够花”
“我要不生病、不交友、手机不坏、电脑不修才能靠这点钱活下去。”
这样的评论太多太多了。
当一个四肢健全的成年人在网上哭穷的时候,当一个大学生将喝咖啡做美甲也当成必要的生活支出时。
我们应该如何让他明白这个事实:
等出了社会,人人都将变成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