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裴培
来源/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
在仔细阅读了微软不久前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2022财年第二财季)财务报表之后,我得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游戏业务将在未来四个季度之内,成为微软营业收入排名第三的业务,超过Windows操作系统,仅次于企业级云服务和Office软件及服务。
微软的财年是从7月1日开始的,但是我们可以调整一下,把过去四个季度算做一整年,从而更符合国内投资者的习惯。可以看到,微软的营业收入成分如下:
服务器产品与云服务,主要就是Azure, 贡献了大约1/3的收入,而且增长非常强劲。这是微软近年来得以翻身、一度重新占据全球市值最大宝座的主要原因。
办公产品与云服务,包括Office套装软件、Office订阅服务和相关云服务,贡献了大约1/4的收入,不过增速已经显著放缓。
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OEM预装和商业套装销售(不含云端),只能贡献大约1/8的收入;不过,最近几个季度它受到了Windows 11更新的推动。
游戏,包括Xbox硬件、Xbox订阅服务、自研游戏和代理发行游戏,能够贡献大约9%的收入;请注意,这是并购动视暴雪之前的数据。
LinkedIn, 全球最大的招聘服务平台(在国内称为“领英”),虽然收入贡献比例不高,但是势头很猛,是上个季度增长最快的业务。
企业服务,包括咨询和客户支持服务,每个大型科技公司都有这样的业务。
硬件设备,主要是Surface平板电脑(Xbox设备算在游戏业务里)。
无论按照上个季度的数据,还是按照2021日历年的数据,游戏业务都是微软的第四大业务。从2020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微软的游戏业务一度增长强劲,主要受到了新一代Xbox主机发售以及“宅家红利”的影响。但是,进入2021年下半年,游戏业务明显失速。原因也很好理解:
首先,Xbox Series X/Series S打不过索尼Playstation 5,全球出货量大致只能达到后者的六成。上个季度,Xbox硬件收入的增速仅为可怜巴巴的4%,这个世代的主机战争刚刚开始就分出胜负了。
其次,微软缺乏杀手级的自研游戏。它的自研工作室既缺乏《使命召唤》这样的3A级“年货大作”,也缺乏《堡垒之夜》这样的多人游戏大作,在移动端就更是基本缺席。结果就是上个季度游戏业务表现欠佳,增速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营业务。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微软以687亿美元现金收购动视暴雪。微软的目标是把后者的强大IP及自研能力,与自己的平台分发优势结合起来。微软已经不再追求Xbox硬件的出货量了,它现在致力于打通Xbox和PC两个平台,让玩家在不同的硬件上享受无缝的游戏体验——《使命召唤》《魔兽争霸》《暗黑破坏神》等优质IP,将吸引玩家使用微软的跨硬件游戏平台,并最终帮助微软占领用户的客厅。
而且,这次收购将导致微软游戏业务的收入体量超过Windows,成为它的第三大收入来源。只要看看动视暴雪的财报就知道了:
2021年前三季度,动视暴雪的营业收入为66.41亿美元;官方给出的全年业绩预测为86.6亿美元。2022年,动视暴雪将被微软并表。即便前者的收入不增长,也将给后者增加80-90亿美元的游戏业务收入。这样,在2022日历年,微软的游戏业务收入肯定会突破260亿美元,甚至可能挑战280-290亿美元。只要Windows操作系统的收入增速低于15%,我们就可以基本确定,游戏业务为微软贡献的收入将超过Windows.
考虑到Windows 11升级周期即将结束,而微软还在不停地收购新的游戏公司,即便2022年游戏业务收入不超过Windows,2023年也会超过。这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微软的战略决定的。(上面指的都是日历年,即1月1日到12月31日。微软的财年与日历年并不重合。)
微软不惜一切代价地扩张游戏业务,其逻辑在收购动视暴雪的电话会议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游戏是一门很大、很赚钱的生意,能创造巨大的股东价值。而且,游戏生意的潜力还很大。在全球近80亿人口当中,游戏玩家还只占了30亿,甚至没有覆盖全体互联网用户。微软不能缺席这个很大、很赚钱的市场。
微软的使命是“赋能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游戏是一个重要的赋能形式。让数以亿计的玩家露出笑容、享受乐趣,本身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在收购动视暴雪时,微软再次强调了Xbox的愿景——“把游戏的乐趣和社区文化带给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
游戏业务能帮助微软打通PC、游戏机、机顶盒、平板电脑等设备,打造真正的“跨硬件平台”。微软从20年前的初代Xbox就在实践这个战略,尽管迄今尚未成功,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当然,在其他一些地区、其他一些投资者的心目中,只有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车载电池这样的“硬科技”才算科技,游戏、广告、电商业务都不算科技,算是走了邪路了。如果微软处在这样的环境下,肯定不可能豪掷687亿美元去收购一家游戏公司,更不可能放任游戏业务的规模超过操作系统业务。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微软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肯定会被铺天盖地的“为什么你不把钱拿去做光刻机”“为什么你做不出自研高端芯片”的指责给淹死。
附带说一句,我们可以按照国内媒体和投资人的标准,把微软的业务划分为“硬科技”和“非硬科技”两大块。操作系统、云服务、办公软件算硬科技,这应该没有争议;微软的企业服务主要是咨询和售后支持,肯定不算硬科技;Surface硬件里面没有自研芯片,大概也不算硬科技;游戏、LinkedIn、搜索广告就更不算硬科技了,因为它们与国内互联网巨头的业务相仿。
于是,我们可以将微软的营业收入重新拆分如下:“硬科技”业务占61.2%,游戏、平台和广告业务占26.7%,其他业务占12.1%。某些国内投资者可能会大吃一惊:没想到作为“掌握核心技术”的代表,全球最大的“基础软件供应商”,微软的“硬科技”成色竟然只有六成。在收购动视暴雪之后,“硬科技”成色还会进一步下降,反而是与国内互联网公司重叠的业务占比会超过三成。这也太奇怪了,微软肯定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但是,对于微软管理层以及美国投资者而言,根本不存在什么选择不选择的问题,因为微软的财报里根本就没有“硬科技”这个概念。最近几年,它一直把自己旗下的业务分为三大板块:
生产力和商业流程,包括Office产品及服务、LinkedIn、Dynamics等;
智能云,主要就是Azure云服务,还有其他服务器产品。
其他个人计算,包括Windows、游戏平台、游戏产品、Surface、搜索广告等。
你没有看错,微软把属于“硬科技”的Office产品,跟LinkedIn这种互联网招聘平台放在一个业务板块;还把最硬的“硬科技”——Windows操作系统,跟游戏和搜索广告放在一个业务板块。因为任何一家正常的企业,压根就不应该根据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去给它们分类,而应该根据商业模式和客户属性去分类。可以想象,在一些其他市场,如果科技公司敢这么给业务分类,那肯定是失心疯了,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我可以预测到,在本文的评论区,某些热心网友一定会提出下列反驳:
“微软已经把操作系统的盈利模式,从卖License改为卖云服务了,所以单纯考察Windows业务的收入是不合理的!你根本不懂软件行业!”(注:本文作者做过长达8年的软件行业分析师)
“微软的技术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了,有资本去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事情;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没有资本去做这些事情,应该埋头研发硬科技!”
“微软做什么就对吗?微软这些年做的错误决策还少了?大笔投入游戏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明明应该投入自研芯片!”
“微软管理层是腐朽的资本家,仅仅为了资本利益考虑,没有站在宏观的一盘棋的角度分析问题,是注定要失败的。”
我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回答上述高深的问题。不过,我相信,如果让这些热心网友去对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提出一个问题,那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会是:
“微软打算什么时候研发自己的光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