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作者 / FFF团长

因为英年早逝的缘故,很多人都曾畅想如果周瑜能够活得再长一点,局势会有什么不同。而我最近反过来想了下,如果周瑜早出生个十年二十年,有极大概率成为汉末群雄之一。

先从家世说起。庐江周氏发迹于周瑜的高祖父周荣,时间比汝南袁氏略短但相差不多。汝南袁氏发迹于袁绍和袁术的高祖父袁安,而周荣正好是袁安的部下兼心腹,从袁安开始袁家连续四代都有三公,而周家则是要等到周荣的孙子周景那一辈才当上三公,比袁家短了两代,为二世三公,袁安家族和周荣家族在后汉书里被写进了同一个传记,如此家世称得上显赫。

12

周荣虽未能当上三公,却于光武帝的孙子章帝及曾孙和帝两代担任要职尚书令。周景在担任豫州刺史期间,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朱寓为从事,其中荀绲是荀彧的父亲,李膺后来成为士人领袖,陈蕃更是当上太傅执掌朝政,杜密和朱寓则都是党人的主要成员。

周景后来和杨修的曾祖父杨秉同为三公,并在桓帝驾崩后参与拥立灵帝的计划,虽然算不上“门生故吏遍天下”,但影响力不可小视。周景之子周忠在董卓去世后不久接替皇甫嵩成为太尉,曾和贾诩献策召朱儁入朝,瓦解其势力,后来随献帝东迁,在曹操控制下的朝廷为官。

周瑜和杨修都出生于熹平四年(175),周瑜的父亲周异和周忠的儿子周晔都担任过洛阳令,曹操则在熹平三年(174)举孝廉为郎,他原本想成为洛阳令但未能如愿,随即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周瑜传记载他哥哥的儿子叫周峻,在孙吴做官,那周瑜至少还有一名兄长。我有个朋友曾经开过脑洞,猜想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时其上司正是周异或者周晔,甚至周瑜出生时曹操还来送过礼。

周瑜有个叔叔叫周尚,担任过丹阳太守,是袁术的部下。一般来说,如果天下没有发生大乱,周瑜的官职保底应该是刺史太守尚书令这个级别,冲击一下九卿三公也是很有希望的,曹操后来招揽周瑜入朝,周瑜同意的话地位大概不会低于崔琰蒯越等人。要是周瑜和周忠、周异、周尚是一代人,那他在汉末大乱时应该已经成为上述官职之一了,多半还会参与讨董。

后汉书记载周氏家族“好宾客,雄江淮间,出入从车常百余乘”,在灵帝时期就是地方一雄,董卓掌权后对其十分忌惮,还派人攻杀前往洛阳的周晔兄弟。江表传记载孙策十多岁的时候就“交结知名,声誉发闻”,周瑜当时也“英达夙成”,前往拜访孙策,劝孙策搬到自己的家乡舒县居住,并送了套宅子给他。孙权后来曾下令不得过问周瑜和程普手下宾客之事,个人猜测周瑜在年少之时就已经和家族成员一起豢养宾客,九江名士蒋幹(可能和同样出身九江的名士蒋济是亲属)就和周瑜是故识。

周瑜加入孙策集团的时间不算很早,他在孙策渡江时曾率众协助,但孙策并非这支部队的主帅,二人属于同僚关系。渡江拿下丹阳之后二人便分开,随后周瑜回到了袁术身边,直到建安三年(198)袁术败落后才渡江投奔已经制霸江东的孙策。

周瑜离开袁术时还顺带去抢劫了土财主鲁肃,结果意外发现鲁肃是个人才,并与其结为好友,后来为了要挟鲁肃加入孙吴还绑架其老母。吴书里说周瑜将鲁肃推荐给孙策,但史书里没有留下鲁肃和孙策只言片语的交流,三国志直接没写这段。同时鲁肃很长时间都没有官职,直到赤壁之战时才成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筹划方略,而吴主传则称鲁肃在孙权执政初期的地位是宾客,个人推测鲁肃最初其实是周瑜的宾客,并非孙策兄弟的直属部下,所以孙策虽然对其“雅奇之”,但并未有更深一步交流。

孙策在建安四年(199)准备进攻荆州,但随即快速回师攻破庐江接收袁术旧部,接着孙策把周瑜留在了庐陵郡的巴丘县,此地在荆州的长沙郡以东,江夏郡以南,是对付荆州的桥头堡。然而孙策于次年四月突然亡故,周瑜则当机立断,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和张昭共掌大权。

演义里孙策留下了“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言,但历史上孙策只提了张昭一人。实际上周瑜所屯兵的巴丘离吴郡有上千公里之远,且有对抗刘表的重任,孙策自然不会在生命垂危之际还想着把周瑜召回来管事。但当时江东的形势十分险恶,包括庐江在内的多个郡都发生了叛乱,连孙权的堂兄孙暠等人都蠢蠢欲动,甚至张昭也有废孙权立孙翊的打算。

周瑜敏锐地发现了局势的复杂性,迅速做出判断并赶上孙策的葬礼,帮助孙权坐稳了位置。三国志记载孙权当时的官职只是将军,部下诸将宾客对他的礼节比较简单,而周瑜带头对其礼敬执臣节,周瑜的地位因此变得越发突出。

建安七年(202)袁绍去世,曹操命令孙权送质子入朝,张昭等人犹豫不能决,孙权则单独带着周瑜去和母亲吴氏商量,周瑜坚决反对,吴氏也赞同周瑜,并让孙权将周瑜作为兄长对待。建安十一年(206),周瑜甚至督宗室孙瑜等人讨伐麻、保二屯。建安十三年(208),周瑜又作为前部大督攻杀江夏太守黄祖,随后留屯柴桑准备进一步对付刘表。

周瑜此人行事颇为强势,前面提到他强取鲁肃粮食、绑架鲁肃老母、将兵赴丧、拒绝曹操取质,他还逼迫庞统担任自己的功曹。赤壁之战时孙吴的投降派占了主流,鲁肃马上建议孙权召回周瑜镇住场子,周瑜回来后便分析了曹操的军势及不利因素,得出曹操“自送死”的结论,表示擒杀曹操的机会就在当下。当时全天下敢说出这种话的人恐怕没有几个,说出来又做到的大概就只有周瑜了。

周瑜非常会识人,他相中了鲁肃并大力推荐,在张昭不看好孙权时成为孙权的铁杆支持者,在刘表黄祖处不得志的甘宁投靠后周瑜马上将其推荐给了孙权,又重用庞统,将南郡的大事委任给他,鲁肃掌权之初还轻视吕蒙是个大老粗,但周瑜对吕蒙另眼相看,多次采纳其建议并打算将益州降将袭肃的部曲交给吕蒙。周瑜十分忌惮刘关张三人,称刘备“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建议孙权分化三人,想办法将刘备软禁,连留给孙权的遗言里也劝其要大力防范刘备。

同时周瑜又十分有大将之风,他一方面有击破曹操的自信,另一方面又有进取益州的雄心,且非常关注局势并具有政治敏锐性。身处巴丘却注意到了江东的剧变,身处荆州又时时关注着刘璋、张鲁、马超等人的处境,提出入蜀的计划时让部曲众多的宗室孙瑜和自己同行,防止自己独大。他在各个方面表现得很有容人之量,三国志记载他“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去世时也推荐了政见与自己不同的鲁肃为后继者,江表传说程普仗着资历深厚多次凌侮周瑜,但周瑜折节容下,并不与之计较,最后程普也对其感到心服。网络上曾有人嘲讽史书里写了一大堆周瑜纳策的故事,说明周瑜自己智力低想不出什么计策,只能靠部下帮忙,然而能够正确地采纳部下意见正是周瑜领导才能出众的体现。

江表传里说刘备颇为忌惮周瑜,曾向孙权离间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史书里并没说孙权听到这段话之后的反应,也许是作者默认周瑜确实有这个本事。刘备也有识人的眼光,虽然这是离间话语,但起码也带着六七分的真实,而且表明刘备将其看作自己的一大威胁。

孙权称帝时曾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那么假设周瑜没有辅佐孙权而是选择自立,历史又将做出怎样的改变?综合家世、才能、志向、器量、用人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如果当年成为丹阳太守的不是周尚而是周瑜,或者没有孙策兄弟的出现,那么周瑜或许真的会有割据扬州的机会。

最后讲一个朋友以前说过的段子,三国志里记载孙策“美姿颜,好笑语”,周瑜“长壮有姿貌”,那孙策的形象可能接近于这样:

周瑜的形象则大概接近于这样: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355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