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微博终于对私信功能进行改版了,简单来说,就是由陌生人发送的私信,在接收端的私信Feed页均不露出具体内容,只显示「发来了一条消息」,博主需要点开页面确认之后,才会解锁这条信息。
与此同时,在私信的对话列表里,「被他人骚扰或攻击」的提醒也会悬浮出来,便于博主在第一时间向平台投诉。
很显然的,这是在饱受网络暴力困扰以及多起伤害悲剧之后,内容平台和网信部门一起协商出的防御性方案,而且据我所知,这不会是微博一家的动作,而将于整个中文互联网应用起来。
过去几年以来,我们见过很多被卷入舆论风暴的普通人,在突如其来的注意力里遭到恶意中伤,甚至不惜以性命博得清白,这种剖开肚皮自证吃了几碗凉粉的事情越多,越是体现了互联网的失败。
事实上,社交媒体尽管挂靠了社交的名义,但它过度发达的媒体属性,依然能够轻易突破邓巴数的规则,在短时间里崩溃掉一个人的社交负载极限。
只是自古都说平台不作为,到了平台开始有所为之的之后,由此产生的不便,恐怕又会引起新的不满,比如有的博主会觉得,这种遮挡设计,为自己接收读者的投稿额外增加了工作量,过于麻烦;
确实如此,但也只能如此。
所谓公地悲剧的困局,只有共摊成本的解决办法,纵使防盗门和保险柜的产业成万亿计,却没人愿意回到田园牧歌的洞穴时代。
或许更贴切的比喻就是验证码,根据不完全统计,人类每年花在登陆各种账号时分辨并填写验证码的时间多得惊人,这毫无疑问是严重的浪费,但是不这么设计,网络的基础设施就会被肉鸡和爬虫致瘫,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用不了了。
就像没有人会享受于一遍又一遍的填验证码,为了阅读私信而每次都有新点一次的步骤,也繁琐得让人不适,但这种设计的必要性在于,它最终会让那些忍不住在网络上偷放冷箭、以伤害他人为乐趣的人不适,让他们难以躲在陌生网友的面具底下逞口舌之快,让他们学会没被训练过的教养和礼貌。
我甚至认为仅在私信层做出这类防御性质的改动还不够,如果稍微认真读一下网信办4.24发在官网上的「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公告内容,就不能猜测出,后续各家平台可能还有更多「让人不便」的防网暴规则和产品改动已经在路上了,比如说评论区管理的改造等等。当然,到时候肯定还会继续有人吐槽改动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甚至转进到「上个网条条框框,限制越来越多」的论调上去也肯定少不了。
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所有希望互联网不要辜负善良的参与者,都应该支付一些资源,让网络暴力无处遁形,难逃惩戒。我记得微博以前还有过灰度测试,要在用户的主页显示他的评论痕迹,很遗憾这个设计没能实装,否则我们也能更容易辨别那些在自己的主页岁月静好、在其他人的主页随地拉屎的虚伪之人。
当然互联网平台只是整个网暴治理过程中的一环,而不是全部。平台能做的,说到底,也就是消极防御性措施。真正能让施暴者害怕,让受害者得到宽慰的根本还是在线下:惩戒网暴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对受害者的社会、司法甚至是心理上的救济和帮助,这些都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也希望更多的网络暴力受害者能够明白,你们理应受到保护,不要去和人渣玉石俱焚,用自己的受伤、甚至生命去印证这些人的不堪。在线上,去善用网络提供给你们的工具,即便做不到让人渣们自食其果,也要让他们无能狂怒;在线下,在也要去善用法律武器和各种社会资源,勇敢地向卑劣者宣战。
也希望更多的网络空间中的旁观者、沉默者明白,当抱怨网络社区的氛围越来越差,不友善的举动越来越多之时,是否也可以尝试问问自己,是否也能为其改善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