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如果当年阿里自己做了物流,京东就没有独特性了

window-7209119__480

@Murph丶璇:自从走出大学校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讨厌理论家,说的要么是一百年前的事,要么是一百年后的事,而越来越喜欢实践家,那些必须在复杂系统中下注,真正做出决策并承担后果的人,并且对他们抱有理解之同情。

周末和美团的好友聊天,他告诉我,兴哥有一次跟他说阿里没有战略,因为如果当年阿里自己做了物流,京东就没有独特性了,后面也没有拼多多什么事儿了。而美团的成功,最重要的战略举措就是自己做了物流(自建骑手团队),轻松赢得竞争。

我告诉我的好友:阿里曾经的参谋长曾教授还真的跟我聊过这个问题,阿里当年为什么不做物流?原因很简单,因为物流不是死人的问题。对京东来说,物流是死人的问题,因为早期京东靠 3C 起家,3C 客单价很高,一是容易摔坏,二是容易被快递员偷窃,所以京东必须自建物流。但是阿里早期主要是卖衣服,衣服不容易摔坏,也不太会被偷,而且因为足够便宜,用户也不太介意多等几天。当时阿里需要解决的要死人的问题太多了,这个不死人的问题的优先级只能往后排了。而且难道阿里走到今天,不如京东、拼多多成功吗?

美团为什么自建物流?因为对外卖来说,物流是死人的问题,一方面是送的晚了就凉了,不好吃了,体验大大下降。另一方面是白领在中午点外卖就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下午 1 点还要开会呢!所以对时间的确定性要求极高。

这就是实践家面对的真实决策场景。没有人拥有完整的信息,更不可能知道 5 年、10 年后会发生的事。大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优先解决眼下最会死人的问题。

最近我在重读那些亲身经历过次贷危机的同学写的书和文章,比如 Dalio 的《债务危机》、Paulson 的《峭壁边缘》等,只想再感受感受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和复杂系统环境的互动过程。

在次贷危机中是这样一个过程:刚开始没有人知道情况有多严重,所以不断出政策去救市,但是市场依然呈现出越来越差的表现(金融数据、经济数据)。然后政策再加码,依然不够,再加码,还是不够,最终到 09年3月开始 QE 政策之后,才终于让金融市场止跌,但经济依然在下滑。

这就是一个最真实的过程。回到今天的中国。最近这段时间每隔几天就有新的救市政策出来。但是通过和几位私募的首席经济学家的交流,这些政策应该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都进行了一些草根调研,实际情况是相当糟糕的(但我不能在微博上传播哈 ……),所以他们认为现在最大的风险可能是政府还不是特别清楚真实的情况,所以推出的政策力度远远不够。

这和 08 年的美国是一样的。

一个外部限制,当时的美国是油价太高,导致联储降息不够果决,现在我们面临 Covid-Zero;一个内部限制,即大家对情况到底有多糟糕还没能达成共识,所以行动无法统一。

当时的美国是在 9.15 雷曼破产,全球金融市场几乎冻结之后才加快了救市政策的推出,我们现在虽然有恒大和融创的违约,但毕竟影响都是可控的。

最近发的比较多,因为这一次我想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和大家一起经历,感受在复杂系统中做判断的乐趣,一起学习和进步,这难道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吗?哈哈哈!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