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考的卢师傅:这几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形势不好,所以任何经济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关注。最近,我收到一些中国朋友的私信,问我怎么看待“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越南即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样的说法。
这里说到的“人口红利”往往跟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关。意大利人也已经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二十多年前我们买到的耐克、阿迪达斯的衣服或鞋子,标签上往往写着“中国制造”,而最近几年,这些国际运动品牌的标签上已经成了“越南制造”。
对于这样的变化,我认为首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人平均工资的上涨、成本的上涨肯定会使大品牌重新选择代工厂。资本要逐利,从不搞慈善,总会通过精心计算找到成本最低的地方。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口红利”背后透着汗水和无奈。
纵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财富的积累总是伴随着对劳动力剩余价值的残酷剥削。从最早的工业革命开始对工厂工人和童工的剥削,到现在资本像嗜血的猛兽一般在发展中国家寻找“人口红利”。
我并不像有些伪善的演讲者那样只会讲一些只会安慰人的心灵鸡汤。我更愿意讲一些残酷的真像,即使真像看上去如此令人难以接受。其实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在如今全球化的世界,还是存在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一双耐克运动鞋,一部苹果手机,九成以上的利润都是被坐在舒适办公室的高管、投资人、设计者和代言明星赚走,代工厂的工人辛苦工作一天只能赚一点微薄的薪水。
我在米兰的时候就遇到一位服装设计师,就谈起过中国雇佣薪水上涨的问题。他轻松地表示这个世界上年轻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东南亚还有印度尼西亚,靠近欧洲的北非交通更方便,南亚的孟加拉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孟加拉国在英国殖民期间就是大英帝国的“纺织厂”。这个洪水时常泛滥的国家拥挤着约1.6亿的人口,整个国家为了就业可以对代工厂的高污染和低工资有着超乎想象的忍耐度。
反观西方的“后花园”瑞士,这个风景如天堂的山地国家是欧美富豪的私密住所,任何产生一点污染的产业都无法容忍,因为富豪们要在这里度假、疗养。当土豪们关注投资的瑞士医疗科技是否能搞出延续自己寿命的药物时,代工厂的工人们正为养活一家人而忍受着各种刺鼻的原材料。
所以,即使代工厂的工人自己可以忍受高强度的工作和低廉的薪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重复这样的生活。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医生、律师这样的体面工作。
这样的矛盾也存在于欧洲的移民和本地人之间。
刚来欧洲的第一代移民可以干脏活累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子女在欧洲立足,以后能干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但现实就是移民二代就算通过努力取得了大学文凭,也很难得到跟本地人一样多的机会。很多移民二代在不满中成为了宗教极端份子,成了不稳定的源头。
除非后发国家能够在承接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时能够实现产业生级,搞出自已的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不然主动权永远掌握在位居产业链上游的发达国家的手中,一旦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下一个人口红利优势更明显的国家,就会面临着既没有高附加值产业赚大钱,也没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大规模就业的尴尬局面。
毕竟,如果可以选择,谁愿意成为“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