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令人错愕的自行宣布“就地解散”后,创始人徐正并没有出来回应。甚至有人在问这家公司还归不归他管了。
每日优鲜曾是资本宠儿,也正是徐正将前置仓这个新颖的故事折叠成一份份商业计划书,递出去,换成一笔笔热钱。
某种程度上,对于一个没有被验证过商业模式的公司,徐正的融资能力是每日优鲜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前置仓模式是2015年中诞生的新仓储模式,这种仓库并没有线下销售的功能,所有效用就是将生鲜产品提前存储到用户附近的仓库以缩短配送路径,达到30分钟生鲜配送到家的效率,在此之前,用户几乎不能在当日拿到下单的新鲜蔬菜。
腾讯投资的彭志坚在决定拿出那笔将成为每日优鲜A轮融资的1000万之前,甚至并没有看到前置仓的雏形,徐正和他的18个员工,拿到这笔融资后开始摆脱顺丰的物流体系,在望京自建了第一个前置仓,只服务距离圆心3公里内的用户。
之后腾讯成为了每日优鲜融资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同年10月的B轮融资中,腾讯再次以2亿元领投,这也是每日优鲜首次融资金额过亿。在每日优鲜上市前的11轮融资中,腾讯参与了其中5轮。
每日优鲜的融资方特点鲜明,除了腾讯这样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方,还有不少来自各地方背景的资金。前者常见,但后者并不常见,而且许多发生在2020年前后,可谓每日优鲜多次的“救命钱”。
2019年的生鲜电商格局隐约显出参差,与每日优鲜几乎同时起跑的U掌柜在前一年年末停运,美团1月刚刚以美团买菜的姿势入局,市面上明显的敌人只有刚拿到B+轮融资的叮咚买菜。
这一年叮咚买菜开始了不计成本的全国性扩张,每日优鲜则以相似的近乎恶性竞争的烧钱模式应对,每日优鲜开始用烧钱来抢占南方的市场,甚至在一个季度烧掉10亿的补贴。但与其前几年每年都能拿到一两笔融资的情况不同,融资能力极强的每日优鲜在2019年没有得到一笔融资,产生的负债却比总资产多了6亿。资本市场开始冷静下来。
直到2020年中旬,随着中金资本、青岛国资总计近25亿人民币的输血,每日优鲜才算从这场烧钱战中过渡出来。算一个融资总和,每日优鲜已经得到了超过百亿的外部输血,但烧钱换增长一直是这家公司乃至整条赛道的底色。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到2021年的四年间,每日优鲜的亏损分别为22.98亿元、30.96亿元和16.56亿元和37亿元(每日优鲜公告预计),总亏损额超过106亿元。
哪怕一路亏损,资本也在很长时间内非常看好每日优鲜。
时代资本在2017和2018年参与了每日优鲜C+轮和E轮融资,合伙人张自权在2020年提出了实物电商(Goods E-commerce)与食物电商(Foods E-commerce)的概念,声称以淘宝、京东为领跑者的前者是中国电商的第一代,而后者则是取而代之的下一代浪潮。
“后者,包括生鲜等品类共9万亿—10万亿市场规模,但线上渗透率不到5%,这就是生鲜电商的机会……而我们认为每日优鲜是自营食物电商里最大的机会。”
这位投资人眼中,前置仓将成为一个平台级产品的基础设施。但当每日优鲜跑出前置仓模式后,叮咚买菜、美团也快速复制了相似的设置。而他没有回答的是,生鲜品类的客单价更低,而储存运输成本可能更高的问题;他也没有回答,极少有品牌区分的生鲜品类,具备着很高的可替代性,渗透率的上涨如何能稳定的流向一家。
另一个每日优鲜到现在越来越无法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对于用户来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和美团买菜,到底有什么区别?
差异性被磨平,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的混乱在上市之后越发暴露,资本的退潮也更快到来。
钱的流向永远是真诚的。时代资本在2018年后再也没有加注过每日优鲜,但它似乎并不是看出来了这个赛道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是在2020年到2021年连续两次参与了十荟团的融资,投入总计接近10亿美元。
青岛国资在2021年5月放弃了对每日优鲜的认购权利,这违背了前者原本的计划。显然这是一次“拒绝”,如果一切正常,青岛国资本应该在2020年末的首次投资后半年内再追加10亿元投资。
腾讯也抽身离开。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从2017年就进入每日优鲜担任董事,但他在2021年11月辞去了这一职务。
同一年,帮助每日优鲜抵达纳斯达克的资本力量们同时选择离开。
一些自保的动作也在内部发生。
每日优鲜的合伙人兼CFO王珺,曾是2016年远翼投资对每日优鲜的一笔投资中的主导者,在进入每日优鲜后又主导了2019年10亿补贴杀入上海市场的一次烧钱战。这位曾经目光灼灼的投资人曾对外表示,2019年底的每日优鲜已经全面实现盈利,但从上市后披露的亏损数据来看,实际情况离盈利相去甚远。
他又说,“每日优鲜的商业逻辑有时候是反直觉的,如果一个人依赖经验做判断,就会比较难理解我们。”
但似乎在说完这句话一年半后,他自己都开始不理解自己了。7月19日,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显示一众高管集体从公司主要人员中退出,包括王珺。
当然,也包括徐正。
徐正会说什么,这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事。他的个人形象总是走在公司之前,一个爱玩德扑的数学神童,这几乎成为理解这家缺少锚点的公司的外部视角。对于一个商业模式不明,甚至拒绝被验证的公司来说,“投人”成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每日优鲜往往可以在亏损的极限续到那一口气,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以徐正和核心团队拉融资的能力为支撑。
他曾对外界表示,在创业中要“享受一种不确定性”,而现在这句话和这家公司的前景一起不知去向。只剩下即将停保的员工,讨债的供应商,以及关于前置仓这个开放问题的一地鸡毛。
某种程度上,每日优鲜又成了那个锚。
它是生鲜电商中第一家倒下的重要公司。生鲜电商的争斗曾经随着互联网创新的疲惫感出现,但现在看来,它更像一场回光返照。随着它的倒下,中国互联网对资本意志的最后幻想也可以一起拜拜了。
来源:品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