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好莱坞中国女星第一人黄柳霜,一百年前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近美国有一件事还挺轰动的,最新版的25美分硬币上,出现了首位亚裔人的形象,那就是华裔女影星黄柳霜。

硬币上是一个很典型的黄柳霜形象——齐刘海,细柳叶弯眉,旁边写着她的英文名Anna May Wong。

美国铸币局(The U.S. Mint)正在搞一个纪念美国宪法第19号修正案一百周年的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美国女性铸币计划(American Women quarters)”,预计在2022至2025年间,每年会发行5种不同样式的25美分硬币,刻上各个领域的女性先驱肖像。

目前一共发布了五位女性。

我们可以简单地看看都是什么样的女性可以入选。

比如非裔诗人安杰洛(Maya Angelou):

她是一位非洲裔美国作家、诗人,最著名的作品是1969年写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这是一部自传小说,描写了作者17岁之前的生活,因为内容很尖锐地涉及到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少女怀孕、同性恋、以及黑人与白人的种族隔阂等,所以一直被白人抵制,常年被下架。

但是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改变了黑人女性作家被边缘化的状况,也让人们更关注黑人群体,从此,安杰洛成为黑人代表和女性代表。安杰洛2014 年去世之后,《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在亚马逊网站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这部作品在“最被质疑的一百部作品”里排第三。

▲图为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安杰洛颁发总统自由勋章。安杰洛的成就还包括:1993 年,她在比尔·克林顿的第一次就职典礼上朗诵了她的诗《在早晨的脉搏》( “On the Pulse of Morning”) ,这首诗的录音获得了格莱美奖。

还比如首位美国女性太空人莱德(Sally Ride)。这枚硬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莱德的名言:“但当我不工作时,我通常在窗户上俯视地球。”(But when I wasn’t working, I was usually at a window looking down at Earth.)

莱德的成就在于,一直以来被男性垄断、掌握话语权的航天物理学,出现了一位优秀的女性,具有里程碑意义。

▲莱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物理学,一直读到博士学位。1983 年 6 月 18 日,当她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莱德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女性,当时她32 岁,是最年轻的美国人。后来多次完成太空任务,总共在太空度过了超过 343 个小时。她于 1987 年离开美国宇航局,2012 年 7 月 23 日 死于胰腺癌。

▲莱德是美国女性和小朋友的英雄偶像,芭比娃娃还专门出过莱德的形象。

剩下的两位分别是美国首位女酋长、切诺基族(美国联邦承认的三个切罗基部落中最大的一个)女酋长曼基勒(Wilma Mankiller):

▲曼基勒是第一位领导美国原住民切诺基国家(Cherokee Nation)的女酋长,也是美国原住民和妇女权利的激进主义者。在她的领导下,切诺基的婴儿死亡率下降,教育水平提高,部落经济发展迅速,她一直为原住民和女性发声。曼基勒于 1998 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授予平民的最高荣誉。2010年死于胰腺癌。这枚硬币上的七角星就是切诺基国家的标志。

还有女性参政权运动人士奥特罗-华伦(Nina Otero-Warren)。

▲Nina Otero-Warren第一位出现在美国货币上的西班牙裔美国人。是新墨西哥州选举权运动的领导者,也是第一位担任圣达菲公立学校校长的女性,是第一位竞选国会议员的拉丁裔。她最大的成就是改善西班牙裔和土著人的地位,包括推行双语教学(西班牙语)、双文化教学。1965年去世。

看了这四位女性的简要生平,就会发现她们是在某一种族或者某一领域里有突破性、先驱性的女性。

女作家改变了黑人女性的处境;女航天员打破了物理学被男性统治的局面;女酋长是原住民的女性精神领袖;西班牙女政客为西班牙裔和土著人发声,改善他们的生活……

我们本文的女主角黄柳霜,则是第一位在好莱坞打拼并且获得成功的华裔女演员,她改变了美国人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改善了亚洲电影从业者的地位,因此也属于先驱者。

除了上了美国硬币,黄柳霜还是第一个在好莱坞星光大道( Hollywood Walk of Fame)留下名字的华裔女演员。

▲目前在星光大道留名的华人有黄柳霜、李小龙、成龙和刘玉玲。

2019年5月,第二位华裔女演员刘玉玲在星光大道留名,在致辞里她热切地称赞了黄柳霜的先锋地位。

黄柳霜还是“ 好莱坞银铸四淑女眺望台”的其中之一。

▲黄柳霜与朵乐丝·德里奥、多萝西·丹德里奇、梅·韦斯特及玛丽莲·梦露成为“好莱坞银铸四淑女眺望台”的雕像人物。上图最左侧就是黄柳霜。

所以,黄柳霜到底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评价?一百多年前,她孤身一人在美国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今天聊聊这位神秘的东方美人的故事。

好莱坞亚裔女演员第一人是如何诞生的?

黄柳霜出生于1905年,可以说她和好莱坞电影同时代诞生。

好莱坞于1903年注册,第一部电影在1908年拍摄,是《基督山伯爵》。那时整个好莱坞还处于无声电影时代。

▲14分钟的《基督山伯爵》是好莱坞第一部电影。

黄柳霜是第三代移民,爷爷很早就移民过来,她的爸爸黄善兴虽然在美国出生,却仍旧是个最传统的中国人,重男轻女,还有着非常浓重的“落叶归根”思想,中间曾有一度回到广东台山老家,还在那边娶了个老婆生了个儿子,结果最后还是抛下妻儿回到美国生活。据黄柳霜说爸爸一辈子仍在供养内地的妻儿,这个就无法考证了。

黄善兴在美国娶了第二个老婆,也就是黄柳霜的妈妈,也是华人。黄柳霜上面有个姐姐,大她四岁。两个女孩先后出生,爸爸挺生气的, 所以黄柳霜和姐姐的童年实在算不上幸福。

▲黄柳霜父母在洛杉矶唐人街开了一家洗衣房。

▲黄柳霜和姐姐,妈妈合影。

三十年代美国媒体报道过黄柳霜的故事,小时候妈妈总是给她戴着男孩的帽子,期盼她能带来弟弟。在黄柳霜出生之后,她妈妈就真的一直在生孩子,终于得偿所愿生了很多男孩,最小的一个男孩比黄柳霜小17岁。

▲黄柳霜一家合影。

黄柳霜出生和成长的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在学校里,作为很少见的黄种人,黄柳霜和姐姐简直是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中。美国男孩常常把别针插在她们身体上,就是想验证“中国人是否也会感到疼”。

▲当年中国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黄柳霜(右)和姐姐一直关系很亲密,可以说是相依为命,两个女孩在黯淡的童年和青少年岁月抱团取暖。后来黄柳霜事业成功,姐姐也跟随她各个片场跑。人生的最终,也是她和姐姐、妈妈合葬在一起。

黄柳霜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电影产生兴趣,人生第一次拍戏是在1919年14岁时,那时电影《红灯笼》需要300个临时演员,她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她的父母认为女儿当演员是出丑的事,几次逼迫她出嫁,为此家庭里常常爆发冲突,这似乎也预示着黄柳霜一生都在弥合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深深地伤害了她。

▲“黄柳霜的家庭从来不为女儿的成功感到骄傲……一个女孩的归宿是在家里有一个丈夫。”

青少年时期的黄柳霜应该过着很痛苦的生活,有资料记载她患上了一种被称为圣维特舞蹈的疾病,因此影响学业, 1921 年便从洛杉矶高中辍学,开始从事全职演艺事业。

不过她仍然算是幸运的,在白人成堆的好莱坞,黄柳霜几乎是唯一的亚洲人,白人对她好奇,不可否认也带着浓浓的窥探欲,黄柳霜17岁那年演了一部很重要的电影《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而且还是女主角,因为这是好莱坞第一批彩色电影,所以黄柳霜也跟着名声大噪。

在这部电影里,她既有动情的哭戏:

▲这是黄柳霜唯一一次扮演母亲的角色。

也和男主角产生浪漫:

黄柳霜在电影里饰演了一个“蝴蝶夫人”式的人物,集世间苦难于一身,她救了一个美国人,双双坠入爱河,后来她被抛弃,却突然发现自己怀了孕,产下一子,苦苦等候爱人,最后把孩子送给了美国男人和他的白人妻子,自己跳海自杀。

善良隐忍,牺牲一切,又仿佛低白人一等,这很符合西方人对东方女性的想象,当时各个媒体也报道黄柳霜是“东方灰姑娘”。

黄柳霜获得名气,趁热打铁,随后在1924年的《巴格达窃贼》里扮演一个诡计多端的蒙古奴隶的角色,造型很夸张性感,暴露很多,黄柳霜擅长使用肢体语言,其中有一幕她圆睁双眼,诡异的身体姿态回头望向一把剑的镜头被观众们津津乐道。

这个角色让黄柳霜迅速成为好莱坞最性感诱惑的女演员之一,但同时也给她带来无尽的烦恼,因为至此之后她所接到的角色全都是阴险毒辣诱惑的“龙女”角色,进一步加深了西方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奸诈的蒙古女奴的形象也让中国人很不舒服,国内还掀起了抵制黄柳霜的行动,认为她辱华(正是因为这个角色,1934年宋美龄访美时,邀请了在美国的诸多名流、华人电影工作者,唯独将黄柳霜排除在外,这使得黄柳霜伤心欲绝,两年后她决定离开好莱坞,回到中国)。

事实上国内女演员到美国发展总是要经过这样痛苦的蜕变,多年后的陈冲、邬君梅都曾受到过种种非议。这对于女演员来说是很无奈的事,要想生存,就得演戏,可是能接到的角色只有这种,这也是黄柳霜之所以被称为“先驱”的原因吧,因为她是第一个面对这样的残酷环境的人。

▲20-30年代的性感尤物黄柳霜。

黄柳霜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不公平的事是好多电影中明明是中国人的角色,却非要用白人来演,用庞杂的化妆术把白人化妆成不伦不类的中国人,黄柳霜明明就是现成的中国人,却无法演。

▲好莱坞的中国戏,基本都是美国人化妆后扮演。

▲黄柳霜自己演不了女主角,还要教女主角怎么用筷子。

最典型的例子是1937年拍摄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大地》(The Good Earth),以中国为背景,描写中国农民苦难生活,所有人都认为黄柳霜是当仁不让的女主角人选,最后却让白人女演员露易丝·雷诺( Luise Rainer)扮演。

最气人的是,Luise Rainer还因为这部电影拿下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件事直接把黄柳霜气得去了欧洲发展。

如今,这部电影被称为“1930年代最臭名昭著的演员歧视案例之一”。

还比如,美国从1850年通过了《反异族通婚法》,根据该法,黄柳霜无法在萤幕上与任何欧美男演员接吻,这对于女演员来说是一个最大的障碍,这意味着她永远无法演浪漫的女主角。

黄柳霜戏称自己“死了一千次”,尽管和男主角有感情戏,但还是要在关键时刻死去,不能成为情侣。这让黄柳霜愤愤不平。

黄柳霜1933年接受《电影周报》的记者采访,她说“他们只让我演那些角色,我真是烦透了。”

对于我一再演出的角色,我感到非常厌倦。为何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永远都是邪恶之徒?而且还是最坏的谋杀犯、或是奸诈、狡猾的小人。但事实上,我们并不是这样的人。

黄柳霜所接受到的电影角色,几乎都是夜总会老板娘、妓女、歌舞女郎或是被抛弃的蝴蝶夫人等充满种族歧视意味的角色。

黄柳霜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受到排华法案的约束,她的个人信息被严肃审查,尽管她是美国公民,但每次出去旅行都必须向移民局提交文件,经审查许可后,才能再度返回美国。

正如《媒介与性别》一书中所说:

在黄柳霜时期,电影工业完全由白人掌控。对黄柳霜的接纳,只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新鲜的、带有异族风情的面孔。

若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可以断定黄柳霜的那些角色不过是投射了白人对于华人的贬低、控制欲与优越感。所以,当黄柳霜不断演出妓女、舞女和恶棍时,她代表的不过是被西方塑造的、合乎西方人想象的东方形象。

这样的处境,让黄柳霜感到深深的压抑和无奈。

从西方到东方

心灰意冷的黄柳霜,有一段时间曾在欧洲发展,欧洲的种族歧视不如美国那么严重,他们对来自东方的美女更多的是好奇,所以黄柳霜在欧洲演过很多戏,甚至还学会了法语和德语。

但她在经过了《大地》风波之后,还是决定在1936年回到中国去看看,这是她唯一一次的寻根之旅,也是黄柳霜在痛苦压抑的前半生里为数不多的感到温暖和愉快的经历。

1936年2月9日,黄柳霜乘坐的轮船“胡佛总统号”抵达上海,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黄柳霜的中国之行总体上令她满意,顾维钧夫妇为她举行欢迎晚宴,梅兰芳、胡蝶盛情款待她,家乡的父老崇敬她,政府官员和影迷也对她多有礼遇。中国媒体最初对她出演丑化华人的电影还耿耿于怀,但后来也悄悄转变。

——杨正润《现代传记研究(第7辑)》

▲中间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黄柳霜所乘坐的船刚刚靠岸,一个人喊道:“打倒黄柳霜——这个耻辱中国的傀儡,不要让她上岸。” 黄开始哭泣,随后发生踩踏事件。不过事件很快平息。

▲刚下船的黄柳霜。

在中国,她住在了上海的高级酒店,逛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了解风土人情。

和中国的影后胡蝶闲谈,并一起参观了上海当时最先进的电影制片厂。

跟随梅兰芳学习京剧。

这里要展开说一下,黄柳霜和梅兰芳大概是最早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人。

他们俩的交情要追溯到1930年,那时梅兰芳率领演出团访问美国,这是历史上中国京剧名角首次在美国演出,在当地引起了关注和轰动,演出盛况空前,美国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

在美国,梅兰芳和诸多政要名流见面,黄柳霜作为好莱坞名流,和梅兰芳有了初次接触。

▲梅兰芳、黄柳霜和美国声乐家保罗·罗伯。

梅兰芳那一次去美国,影响力巨大,展现出非常高雅的格调,很受欢迎,很多美国观众对于京剧,虽然听不懂,但是看到男扮女装的华丽的梅兰芳,也深深为之倾倒,这使得黄柳霜对于中国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访美前在北平梅宅,梅兰芳、夫人福芝芳与美国总统威尔逊夫人。

▲梅兰芳演出剧目。

▲梅兰芳演出时的剧照。美国媒体报道:在中国驻美使馆的安排下,梅兰芳一月份首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为美国国务院、各国使节、当地知名人士先演了一场《晴雯撕扇》,胡佛总统因故未能与梅兰芳会面,也遗憾地错过了这个演出。照片则是1930.2.17在纽约百老汇四十九街大戏院正式公开首演的海报,主要曲目可以看出是《天女散花》,这也是历史上中国京剧在百老汇首次上演,纽约的成功为随后的全美巡演奠定了基础。

▲两位艺术大师的见面,卓别林和梅兰芳。

▲在旧金山的“上海楼”餐厅招待晚宴与当地华人票友。

▲访问洛杉矶期间,美国摄影家Edward Steichen 为杂志《名利场》拍摄的梅兰芳肖像。

▲梅兰芳在访美期间被波莫纳学院 (Pomona College) 和南加大两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在檀香山演出时和当地华人的合影,部分应该是“大学华人妇女会”的成员,后排左起第二位是李灵爱 (Li Ling-Ai),华人女作家,她主导拍摄的反映中国抗战的纪录片《苦干 KUKAN》获得了历史上首个奥斯卡纪录片奖。

▲梅兰芳在美国好莱坞影星范朋克 (Doug Fairbanks) 的豪宅里游泳。

梅兰芳的访美,以及所带来的轰动,让黄柳霜感到震撼,这也促成了她在1936年回到中国。

在诸多报道里,可以看得出她在中国生活得很快乐,也进行了一些民间活动比如捐助校舍或是参与庆典。在动态影像里,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对这个衣着时髦、散发着异国风格的女郎感到好奇,纷纷侧目,黄柳霜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黄柳霜登上中国的杂志。

这次“寻根之旅”改变了黄柳霜的思想,她开始接受、并且喜欢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开始痴迷中国文化。1937年回到美国后,她接受采访,标题就是《“我越来越长成了中国人——年复一年》,她说:

“说来奇怪,我学得越深,我的中国血液越急迫地呼唤着我。我在自己人民的传统中找到了安慰与哲理。”

随后她出演了《上海的女儿》《上海快车》等明显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between two worlds”成就她独特的气质。

天生的flapper

黄柳霜的成就,不仅仅是电影,二三十年代,她是天生的时髦女郎( flapper),她在时尚方面的影响力甚至比电影还要突出,因为她气质独特,又善用肢体语言和眼神,非常鲜明的服装风格,带有东方神秘味道,常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她的齐刘海、柳叶弯眉和永远散发着高冷犀利又魅惑味道的眼神,都成为了她的标签。

她还以头发的长度为傲,因为很多西方人从没见过头发这么长的女性。

三十年代末,黄柳霜在事业上步入成熟期,时尚地位与日俱增,也拥有了一大批粉丝,逐渐融入到主流生活中。她开始与白人导演、演员、艺术家交往,在家中举办派对等等。

唯一让她感到遗憾的是一直没有走入婚姻。

黄柳霜从二十年代开始演电影,也时常有绯闻出现,作为一个传统中国家庭出生的女 孩,尽管她一直生活在西方思维中,但对婚姻的向往却是根深蒂固的。但种族问题依然是一道巨大的鸿沟。

她先与导演马歇尔·尼兰有短暂的恋情,尽管尼兰因为跨种族爱情的禁忌最终抛弃了黄柳霜,但黄柳霜对他却一往情深,不但多年后在尼兰低谷时给他送去能够带来好运的十字架,且以后的恋人都与尼兰有相似之处。

后来她与导演托德·布朗宁有染,1930年又结识英国广播公司节目制作人埃里克·马施威茨,各种捕风捉影的绯闻就更多了。不管情感生活有着怎样的艳遇,黄柳霜始终无法建立自己的婚姻。

——杨正润《现代传记研究(第7辑)》,下同。

1932年她曾在巴黎《世界电影》刊文讨论自己的跨族婚姻观,她质疑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名言“东是东来西是西,东西永远不相逢”,认为这话是错的,因为自己就“生长于东方世界,但西方世界遍布我生活的时时刻刻”。

她说她结婚后,“那座神奇的桥梁”就能让她跨越东西,融合“一生完美的幸福与和谐”。这个男人是谁,来自什么种族,这些都不重要,她只要“自由地相爱,结婚,开始新的生活,无论他是谁,不管来自哪里”,当然这种跨族婚姻也必然是独特的,与没有冒险的常人生活不同。

虽然一直抱有婚姻的幻想,但遗憾的是,黄柳霜终生未婚,情感上的失落,这也导致了她步入中年之后的抑郁。

黄柳霜具有冒险精神,但她遇到的男人却没有,更重要的,整个社会环境不容许这种高度全球化的浪漫婚姻,因此黄柳霜的跨族婚姻在她的那个时代只能是一种幻想。

与她谈论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时那种清醒相比,黄柳霜在婚姻问题上的见解因为太过于超越时代而显得幼稚。

中年的黄柳霜,能接到的角色越来越少,她无法再成为“调情的、神秘的东方女子”,只能演一些刻薄的侍女、管家婆之类的角色。

与此同时,她开始抽烟酗酒,患上抑郁症。

她和小她17岁的弟弟住在一起,五十年代发生了一次内出血,当时媒体报道她可能得了肝硬化。弟弟则说她是更年期导致的酗酒和情绪问题。

▲黄柳霜和最小的弟弟。

▲晚年黄柳霜。

1961 年 2 月 3 日,黄柳霜在圣莫尼卡的家中睡觉时,死于心脏病发作,享年 56 岁。

她和姐姐、妈妈葬在了一起。

单从电影行业来说,黄柳霜其实并未取得太高的成就,她没有获得过主流奖项,也没有挑战过层次丰富的角色,她一生都在一个看不见的框框内摸索着,从未踏出去过。

但后来的人们仍热切地纪念着她、尊重着她,是因为她是第一个在如此严酷的环境里忍耐下来、坚持下来,并且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到最后的人。这份坚持和勇气,本身就是最好的电影角色,刘玉玲说过,我们亚洲人能在好莱坞立足,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这要感谢黄柳霜的“忍耐”。

如果说亚洲女演员,尤其是华人女演员在好莱坞的事业发展和社会地位也分阶段的话,黄柳霜是当仁不让的开路先锋,今年Netflix拍了一部剧就叫《好莱坞》,其中也演了黄柳霜的故事。

到了九十年代,华人导演比如王颖、李安所讲述的中国故事则是第二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亚洲人不仅仅是白人电影的点缀,更是故事的主体。

▲1993年王颖导演的《喜福会》( The Joy Luck Club),使华人导演和华人演员在西方崭露头角。这部片子集结了当时最强的华人演员阵容,卢燕、周采芹、邬君梅、俞飞鸿等等……但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还是在西方视角下的中国故事,里面的女性角色一个比一个苦,也有许多刻板印象比如媒婆一定是粉白脸的老巫婆形象。总之,这是一次尝试和突破,大多数西方人喜欢这部电影,但很多中国人觉得它并不地道,不是讲的真实的中国故事。

▲1993年李安导演的《喜宴》则更进一步,用西方的技术讲了一个纯正的中国故事,虽然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内核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和性压抑。所有看完这部电影的中国人都能发出会心的叹息。

到了第三阶段,则是以刘玉玲为代表的华裔女演员凭借自身努力,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凭借作品+人气成为亚裔女星的佼佼者。

当年黄柳霜都不能和白人接吻,如今刘玉玲可以在剧里随意调戏白人小鲜肉,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而像是《摘金奇缘》《瞬息全宇宙》等爆款电影的诞生,也进一步提高了亚洲女演员的地位。事实上,好莱坞正准备拍摄一部关于黄柳霜的传记电影,演黄柳霜的就是《摘金奇缘》中的女演员Gemma Chan, 我们之前写过她 。

黄柳霜自始至终都没有在美国享受到完全不可置疑的法律身份,一生都过得酸楚和憋闷,但她却一直不退缩,不服输。正因为她的苦难,使得后人更具有勇气,去突破这世界上原本很坚固的藩篱。

我想,这已经是无关种族和国家,而是全人类都欣赏的品质吧。

来源:蓝小姐和黄小姐 微信号:misslanmisshuang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