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为什么只有中国医生会拔鱼刺?

为什么只有中国医生会拔鱼刺?

许多留学生到了海外,总会很快就开始感到乡愁——国内有太多难以割舍的的东西:包括曾经朝夕相处的友人们、唾手可得的美食、以及各种融入生命的生活习惯……

很多东西只有远离之后才知其珍贵。一些身在远方的同胞们,对这些无奈的离别与割舍或许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因此他们大多都在哀愁中接受了现实。

但有一种东西,人们在走出国门之后才发现是真的离不开——

正是 「中国医生们精湛的拔鱼刺技术」

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吃鱼被卡刺都是种常规操作:轻则自己解决,若解决不了,最终也就是上医院挂个号。

但到了国外之后,人们才发现:这种不畏鱼刺的态度是国内专属。在一些欧美国家里,解决喉咙卡刺得全麻起步。

一根鱼刺,在国内、外造成的影响天差地别。前者大概率「镊子一夹」,而后者面临的,有可能是「荡产倾家」……

1

在国外,留学生及海外华人们都苦鱼刺久矣。

这并不是因为人到外地,挑鱼刺的技能就有所下降,而是因为在其他地区,吃鱼这件事容不得太大闪失。

这些身处异国的同胞们,早就通过自身的惨痛经历,以及口耳相传的小道消息得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不是所有医生都“懂”怎么拔鱼刺。

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就不断有来自各地的留学生们分享出自己的痛苦经历。

他们大多是怀着思乡情,吃下了国内常见的鱼肉料理,又遭遇了在国内常见的小事故。

当喉咙出现熟悉的异状时,这些同胞们或许还并不算特别惊慌,但赶到医院时,大伙才会真正地乱了阵脚。

“凌晨三点,不知道鱼刺在哪”

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不再是医生熟练的技艺,而是一次次CT、全身麻醉的账单,以及在急诊室里的漫长等待。

譬如在多伦多,由于医疗系统效率低等原因,取一次鱼刺或需要10小时以上的排队。

而等待的结果,也很可能会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取刺。

在其他的欧美国家,取鱼刺前也大多需要进行X光拍摄来确认位置。

“为了一厘米鱼刺拍X光?”

当鱼刺不再是个简单的问题,一些留学生们首次受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巨大冲击。

就在不久前,一些多伦多地区的华人开始集中吐槽在这里取鱼刺有多么不易。一位网友还在网络上分享出了自己的过往经历:

她在一日被鱼刺卡喉,在十七天内经历了多次X光拍摄以及转诊,并进行了两次全麻手术,但仍未解决问题,最终她专程坐飞机回到了上海,这才让一场闹剧尘埃落定。

可以点开大图看详细

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国人们对此抱有同样的不可置信:为何一根鱼刺会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

“在里面等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全麻用喉镜出来的,账单三千刀”

实际上,一些外国人也对「鱼刺难题」一直有所弊病,他们同样不解于为何取鱼刺还要大费周章。在天价的账单以及极度折磨的医疗成本面前,更多人会选择用一些传统偏方,例如在欧美地区,也有着“吃香蕉压鱼刺”的说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类似于此的,大多数有关鱼刺的偏方实际上都并非有效,甚至“吃馒头压鱼刺”等方式还会进一步诱发危险。最正确、安全的方式还是先停止进食再据情况就医)

一位外国母亲叙述了自己孩子因鱼刺就医而经历的难关。

而这一现象归根结底,倒不是因为这方面的医疗水平低,而是在于「实际案例太少」。

海外还有专门关于鱼刺X光的医疗文章

在大部分欧美国家中,鱼刺相较更多的淡水鱼并不像国内一样常出现在餐桌上,刺少肉多的深海鱼更符合他们的胃口。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倾向于烹调经加工的去骨鱼。

吃鱼吐刺这项技术,尽管对国人来说算是基本生存技巧,但在国外却属于“一种天赋”。

摘自《我眼中的中国》((美)罗伯特·斯坦利(Robert Stanelle))

外国人需要直面鱼刺的几率少之又少,导致鱼刺卡喉算是罕见事故(比起来甚至鸡骨头卡嗓子更常见)。对于这些外科医生而言,处理鱼刺并不是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需求,也是因此,导致他们在面对小小的鱼刺时需要分外谨慎——毕竟临床经验少。

(值得一提的是,仅为拔鱼刺而拍X光或使用喉镜也并不是完全的“过度医疗”。因为根据情况而言,小小的鱼刺也可以划伤食道、刺破静脉,有潜在的致命风险。)

而我们之所以很少感到“卡鱼刺是个大事”,还是因为国内医生都太熟练了。 (再次强调:但卡鱼刺不一定都是小事,还是需要对此保持警惕,尽早就医)

在全员爱吃淡水鱼、善于用各种方式烹调鱼类的中国,喉咙里卡鱼刺似乎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大伙或多或少都有“鲠在喉”的事故出现过。

而其中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都能自行化解。小部分时间中,去医院也能很快解决。

因为国内的医生们都已经养成了熟练的技法——用小镊子夹鱼刺一绝。而这正是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造就的“特殊能力”,在国内,拔鱼刺这种临床实践机会可能多得远超你的想象——

譬如,因为患者们对拔鱼刺的需求太大,有的地方甚至已经为此架设起了「夜间鱼刺门诊」。

《精准解决患者就诊问题》

一家媒体曾采访过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夜间鱼刺门诊」的医生,他表示人们因鱼刺而就医的概率其实远超大众的想象。特别是在过年期间,甚至每天平均要拔20多根。

南京明基医院一位副主任医师也曾说过:医院每天日均要处理十几人的鱼刺事故,在节假日这个数量还会翻番。

如果说中国的医生和其他地区的相比有何特长,那「善于拔鱼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在广泛的需求之下,他们早已习得驾驭鱼刺的“超能力”,这也导致了大家看诊时的“丝滑”:基本就是钱一交,嘴一张就完事。

总体而言——大家之所以能岁月静好地吃鱼,还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在负重前行。

来源:游研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864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