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历史上有哪些人能被称为「多智而近妖」的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人能被称为「多智而近妖」的人物?

1

作者 / 甄美趣

利玛窦。万历十年(1582 年),意大利人利玛窦,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他觉得,要把传教事业发扬光大,最重要是要获得中国皇帝的许可。

在肇庆居住期间,他设法得到了两广总督郭应聘和肇庆知府王泮的接待。

为了赢得中国官员的好感,利玛窦谎称自己来自天竺。而且他还曾一度穿上了佛教徒们的袈裟,把自己包装成了洋和尚,并称是仰慕中国文化,花了三年时间不远万里而来。

不过后来,当他发现和尚装扮并不如何尊崇,为了更方便与中国的官员交往,从 1594 年起,利玛窦开始蓄发留须,改成了士人装扮。

这让利玛窦逐渐得到了某些开明士人的尊重。

不过利玛窦很快意识到,仅仅依靠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肯定是无法获取觐见皇帝的机会;

利玛窦想到了新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是科学。

利玛窦进而辗转各地,结识了不少中国官员和朋友,为他北上觐见万历皇帝做铺垫。

1584 年,利玛窦在知府王泮的授意下,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文字、标尺、时间和地名都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比例稍微放大,以便写上汉字。

1589 年,利玛窦先后到了韶州、南昌,再离开南昌到北京,不过并未获准在北京居留,于是他又在第二年折返南京。

南京户部侍郎吴中明看到广东版地图后,力邀利玛窦到南京重新绘制地图,好以官方的名义刊印。

1598 年,利玛窦在第一次去南京期间,应邀绘制了比以往版本都更好的世界地图,纠正了许多错误,添加了新的说明。

在南京期间,他还认识了后来的挚友,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一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并修建了著名的石鼓路天主教堂。

为了北上觐见万历皇帝,在那个没有复印机的时代,利玛窦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画。

1598 年,利玛窦随着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一道,沿着运河到了京城脚下,名义是向皇帝祝寿。

但是,因为正值抗击倭寇期间,明朝官员对于外国人非常敏感,廷臣与宦官的争斗也非常微妙,没有人敢接待这样一个外国人,利玛窦不得不返回南京。

两年后,利玛窦得以再次启程进京。这次他做了更为周到的准备,好好准备了进献给皇帝的礼物,并请他的官员朋友们帮忙,给远在北京的皇帝递了奏折——一个西洋人要来给您献宝啦!

利玛窦这批礼物里最重要的,是那座能自己报时的小钟。他把这座钟装在一个特别的雕花涂金的“礼盒”里。

钟面上用中文标上“子丑寅卯”等中文字,一只雄鹰炯炯有神,鹰嘴对准的位置就是时间刻度。钟顶则是拱形,配有花叶纹饰,还刻了一条龙,象征着只有天子才能使用。

一切就绪之后,利玛窦的一位官员朋友介绍他搭上了一名赴北京的太监的船队。

因为这个外国人要到北京给皇帝送新奇贡品的事情,早就在运河沿线传的沸沸扬扬了,船队每到一个地方,利玛窦便请沿路所有船上的“领导”们前来观摩送给皇帝的礼品,

这些官人大饱眼福之后,给了利玛窦高规格的接待,也给了他船队畅通无阻进京的待遇。

然而到了离京一步之遥的临清,利玛窦遇到了朝廷派到这里的税使——太监马堂。

贪婪地马堂看中了利玛窦带的那些礼品。他假情假意地表示,北上路途凶险,不如把礼物挪到他自己的船上,由他来代替利玛窦把礼物奉献给皇帝。

利玛窦显然不能同意,尤其让他担心的是那座精致打造的钟。利玛窦告诉马堂,这座钟如果不好好保管,很容易损坏,还是他自己保管为好。

马堂并没有放弃,但也不着急,毕竟整个船队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利玛窦受权势所迫,只能跟着马堂顺着运河前行。

马堂显然觊觎利玛窦所带的礼品,总是用各种办法试探。到了最后,他干脆采用了强硬的手法,直接把利玛窦和其他神父一起关押在了天津的一座庙里。

本来要进献给皇帝的礼品,被马堂搬到了自己的府中。这时已近寒冬,河水即将结冰,马堂派了四名士兵在庙里看守利玛窦,自己赶回了临清。

留下几位神父,孤零零的被关在了天津的一座破庙之中。但是,万历皇帝没有忘记利玛窦 ———的!礼!品!

皇帝亲自过问:利玛窦能带着礼物何时进京?

太监马堂麻溜把利玛窦所有礼物如数奉还,而且还要担惊受怕。

就这样,利玛窦带着进京面圣了。

万历皇帝非常喜欢这些礼品——天主像、圣母像、天主经、珍珠镶嵌的十字架、报时自鸣钟、万国图志、西洋琴,尤其是那个期盼已久的自鸣钟。

但八天后钟就不走了。万历以为钟坏了,心如急焚,赶快召利玛窦进宫修理。利玛窦把钟上了弦,就能正常运行了。

皇帝担心这座钟还会坏,干脆让他们留在了钦天监,并派了四个太监学习钟的保养方法。

于是利玛窦画下了每一零件——齿轮、弹簧、刻度盘、钥匙……并且配以汉语机械名称。

从利玛窦开始,中国有了钟表的词汇。

利玛窦和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合作完成了一幅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再次献给万历皇帝,这就是《坤舆万国全图》。

地图上不仅欧洲地名全部用汉字标注,而且中国各省的名称在地图上也都能找到。

利玛窦进献的西洋琴,万历也很是喜爱,又派了四个太监学习乐器的演奏,利玛窦还专门谱了八首乐曲,起名叫《西琴曲艺八章》。

神奇的是,利玛窦终生没有见到皇帝本人一面。

不过,皇帝却对这位外国人一直很感兴趣,命宫中最好的画师画出利玛窦的等身立像,并要求他驻留京城,并赐以终身恩俸。

利玛窦奉圣旨,在北京住下来,交友、传教,直到 1610 年过世。


利玛窦,一个意大利人,从澳门踏上中国国土,靠着钻研的精神,成为中国皇帝眼前的红人,他不仅深谙中式社交,明哲保身,还推动数学、物理、地理、音乐的发展。

一个人能把西方知识与东方人际,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用“多智商而近妖”形容,似乎都有些意犹未尽…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935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