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根下刀笔吏:法学专业毕业后,为什么不好找工作?我给大家简单聊一聊。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法律是一个分配利益的工作,不是创造财富的工作。对于绝大多数客户和公司来讲,律师或者法务属于成本。他们在找律师或者法务时,内心是不愉悦的。他们之所以不得不找律师或者法务,是为了避免自己掉坑里,未来产生更大损失。
所以,这是一个小损失和大损失之间的比较衡量,叫做“两害”相权取其轻。
老板或者客户最喜欢的,是投资者和公司内部业务或销售人员。因为这些人,是可以给他们带来收益的。老板会非常愿意在这些人身上投资,哪怕被骗,也是被骗的不亦乐乎。但是对于律师和法务来讲,哪怕是可以给他们避免潜在风险,他们也会感到痛苦。
因为在律师和法务身上花的每一分钱,对于老板来讲,都不会有任何正向收益。而人性的弱点是,在潜在风险没有爆发时,在实际损失没有出现时,他们不会过多关注这些潜在风险或可能的损失。
只有当潜在的风险变成实际的损失,发现自己已然掉坑里,才会着急忙慌去找律师。当然,对于有些客户来讲,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仍然想省钱,可能东问问西问问,有些连律师费也不想出,觉得自己没准能搞定。
所以,社会对于法律的需求,是有限的。尤其在经济发展不那么好的时候,这种需求会十分有限。你想嘛,如果大家普遍没有钱,谁还会愿意掏额外的成本,去请律师或者招法务呢。
这是从需求端的分析。
从供给端来讲,法律工作是一个利益博弈和分配的工作,主要不是靠法律条文,而是靠经验、主观能动性、对事情的分析判断、对双方地位的综合评估、对事情发展的审时度势等。法律条文只是工具,就好比打仗时,武器弹药只是工具,最终仗能不能打赢,主要靠士兵的作战方案和主观能动性等。
可是,对于很多刚毕业的法学毕业生来讲,他们最缺的便是法律条文以外的东西。他们可能背熟了法条,但是不懂人性。举个可能不一定恰当的比喻,他们虽然有了AK47,但是遇到敌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打仗,甚至连扳机都不敢扣。
他们只是有了武器,但是他们不懂战争。
所以,不论是律所还是公司,都不太愿意招大学刚毕业的法学毕业生。他们希望找一个老练成熟的律师,而不是找一个初入社会,一张白纸的律师。
等熬几年后,工作会慢慢好找一些。
从雏鹰熬成老鹰,有时挺难的。有的人中途放弃了,有的人坚持了下来。当然,也有的人被淘汰了,转行去干别的了。这是市场经济的残酷之处,也是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