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月光曲》的传说与“不朽的爱人”

在一个传说里,贝多芬在月夜散步,听见一位十六七岁的盲姑娘——鞋匠的妹妹——在弹自己的曲子。

他进门,看见月光与大海,便即兴为鞋匠兄妹弹了一首曲子,然后自己跑回客店,花一夜时间记录了曲子,名曰《月光曲》。

——嗯,至少我小时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第二十六课的课文,是这么写的。

我也不知道这课文是谁写的。

在现实世界里,贝多芬没有写过标题为《月光曲》的曲子。

31岁那年,他写了一首曲子,是所谓《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气氛朦胧。

后来许多学者纷纷发表意见。

文笔华美、性情浪漫的法国音乐家柏辽兹认为曲子仿佛哀歌。

阿诺德·谢灵先生认为这曲子活像《李尔王》。

多年之后,小贝多芬29岁、想象力活泼的音乐评论家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先生——他老人家一度垄断了法兰克福的音乐评论界,为舒伯特和李斯特写过歌词——说:

这不是哀歌,不是葬礼,不是《李尔王》,而是“仿佛琉森湖夜晚的月色”!

莱尔斯塔勃先生说这些话时,贝多芬已经过世,有意见也没法爬出来反对。于是这曲子就成了我们所知道的:

《月光奏鸣曲》。

所以咯,贝多芬生前没写过《月光》。

他过世之后,才被人把一首曲子,起名叫《月光》的。

但是,等等:这曲子确实和一个姑娘有关系——只是她不是盲女而已。


1801年,31岁的贝多芬有一个19岁的女学生:裘丽耶塔·圭恰蒂尼,西里西亚一个世家出身的姑娘,刚以美貌震惊了维也纳上流社会。

有一个传说:贝多芬将这首《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以后我们还是叫它《月光》吧——献给了裘里耶塔。

另一个传说里,贝多芬原本要题献给裘里耶塔的作品是《C大调轮舞曲》,但该作品由于某些原因已经题献给里奇洛乌斯基伯爵夫人。贝多芬于是在最后一刻撰文,将《月光》改为题献给裘里耶塔。

但这故事没得好报:1803年,裘里耶塔嫁给冯-加仑伯格爵爷,然后搬去那不勒斯。

所以,贝多芬爱上裘里耶塔吗?

不一定。

贝多芬在 1812 年 7 月 6 日至 7 日,在特普利茨写了一封情书。

当时收件人是所谓“不朽的挚爱”。

这个不朽的挚爱是谁呢?这事大家讨论了很久。

他的传记作者申德勒在1840年认为,这个不朽挚爱啊,就是裘里耶塔。

那按照他的说法,贝多芬爱上裘里耶塔,献一首曲子给她,后世命名为《月光曲》,合情合理嘛。

但后来又有许多人认为,这个不朽挚爱,不是裘里耶塔,而是她的女学生,特蕾莎·布伦斯维克。

但特蕾莎自己在日记里写:贝多芬爱的,是她的妹子约瑟芬·布伦斯维克

好一笔糊涂账啊!

那,话说从头。

特蕾莎和约瑟芬姐妹俩,都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

约瑟芬嫁给了戴姆伯爵。

1804年伯爵死于肺炎,贝多芬开始跟约瑟芬频繁见面。

1807年,他们见面少了。1810年约瑟芬嫁给了斯塔克尔伯格男爵,1812年6月分居。

1821年约瑟芬逝世,时年42岁。贝多芬创作了他最后一部钢琴奏鸣曲,被学者认为有《安魂曲》的风格。

特蕾莎在日记里感叹过:

“为什么约瑟芬都守寡了,还不跟贝多芬结婚!明明他们是为彼此而存在的!她为了母爱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她不能让子女失去贵族身份,所以无法嫁给平民贝多芬!

贝多芬拥有如此的才华,却不快乐!他和约瑟芬都不快乐!

我很幸运能与贝多芬亲密又理智地相知多年,可是贝多芬和约瑟芬,那是为彼此而生!”

1957年,贝多芬有13封写给约瑟芬·布伦斯维克的情书被发表了。

嗯,大概就是这样了:贝多芬爱的,是约瑟芬吧。

但特蕾莎的日记里,还有一段:

一个星期日的晚上,贝多芬在月光下坐在钢琴前,此时特蕾莎和她哥哥弗朗索瓦一起看着贝多芬;贝多芬就弹奏了一首传情达意的曲子。

这个故事,就有点像我们课本里所谓的月光曲传说了。

但问题是:

这段月下弹琴的事情出来时,贝多芬那首《月光》,也就是《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都写出来五年了……

真复杂啊。


所以咯,大概是这样吧:

贝多芬写了一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裘里耶塔。

贝多芬过世后,他这首给裘里耶塔的钢琴曲,被评论家命名为《月光》。

后世许多人传说,他的真爱是裘里耶塔。

这是曲子

但按照特蕾莎的说法,贝多芬真爱的是约瑟芬,但不能在一起。

他又曾经在月光下为约瑟芬的姐姐特蕾莎,弹过另一首曲子。

这是故事

最后,莫名其妙就拼出了这么个:

贝多芬在月光下,为一个盲女创作了《月光曲》的故事。

真是一笔张冠李戴的糊涂账啊。

这仿佛就是《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该有的命运:

本来就一首钢琴曲,但被起了个月光曲的名字,被安上了不属于自己的传说,连女主角都七拐八弯的。

最后编出来的故事,被以讹传讹。其细腻的真情,却随着贝多芬一起,消逝了。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退出移动版